《讀者》雜誌主要訴求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深刻體驗人文與關懷;融合了文化、知識與趣味,雜誌內容廣泛彙集了兩岸三地及各地華人區域知名作家作品以共賞,遠離腥羶色,閱讀人性真善美,體驗人文關懷。另外也有來自不同領域的藝文讀者投稿,分享不同生活下的點點滴滴,小故事裡有著令人深深感動的人性光輝。

讀者雜誌

追蹤
《讀者》雜誌主要訴求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深刻體驗人文與關懷;融合了文化、知識與趣味,雜誌內容廣泛彙集了兩岸三地及各地華人區域知名作家作品以共賞,遠離腥羶色,閱讀人性真善美,體驗人文關懷。另外也有來自不同領域的藝文讀者投稿,分享不同生活下的點點滴滴,小故事裡有著令人深深感動的人性光輝。
72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如何降低AI的幻覺

AI(人工智慧)看起來使用很方便,但AI「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有時候真的讓人非常頭疼,它給出的訊息需要反覆核實,有時反而不如直接上網搜尋來得高效。

1096 雜誌
圖/小黑孩

直接過橋

真實世界是這樣的嗎?真實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它是充滿冗餘的。你的計畫再完美,不設置冗餘,難免會流產。

90 雜誌

沒主見的男人

他被公認為是個沒主見的男人。打麻將,出一張牌要考慮兩分鐘,還要請身邊的朋友參謀;點什麼菜、去哪裡玩、看什麼電影…都沒有主意。這樣說吧,凡要他做主的事,他都會說「隨便」或者「你說呢」。

94 雜誌
圖/李小光

充滿自信的生活

N先生笑著答道:「我也沒什麼絕妙的方法啊,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吧。」他只能用這種含糊不清的方式回答,萬不可說出實情─多虧家裡有一台諮詢答疑機。

107 雜誌
圖/楊向宇

人間椅子

我是個擅長打造椅子的工匠,每把椅子完工後,我會先試坐。我想像自己化身為優雅的貴公子,坐在親手製作的奢華椅子上,與漂亮女子十指交織相握。然而,回到現實,我與夢中的貴公子毫無共同之處,且醜陋得可悲。

173 雜誌
圖/Cyan Lin

從Deep Seek看創新規律

好奇心+自由探索,這7個字就是DeepSeek(深度求索)的創新精髓。

600 雜誌
圖/王青

失落的指南針

擋風玻璃外,霓虹燈與路燈交織的光河在暮色中流淌。「前方300米右轉。」車載導航那冰冷、機械的女聲,以釐米級的精度切割著時空,方向盤好似被馴服的傀儡,而我,不過是在電子柵欄裡按圖索驥的囚徒。

68 雜誌

都市穴居人

現代人的失眠被稱為一場對洞穴的集體鄉愁。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繪了一個洞穴寓言:囚徒們被鎖在洞中,將牆上的影子視為現實。

75 雜誌

黑暗三角與光明三角

早在2002年,兩名加拿大心理學家德爾羅伊‧保羅赫斯和凱文‧威廉姆斯提出了一個概念,叫「黑暗三角人格」,即符合以下3個特徵的人─自戀、馬基維利主義和精神變態─就是危險的人。

211 雜誌
圖/勾犇

只要不下牌桌

有時候強牌也要弱打,也就是說,雖然自己的牌好,但你先不急著走,主動留下來斷後。所以,摜蛋講究的是,只要還留在牌桌上,就能等到機會。

74 雜誌
圖/喻梁

職場人的「心臟按摩術」

在工作中,有些人遇到不開心的事之後會耿耿於懷。一旦沉浸其中,很容易陷入慢性的壓力過度狀態。每當回憶起這些討厭的事,心率就會加快。

75 雜誌

在輪椅上 美麗的成為母親

當媽媽身穿大紅色絲綢長裙,轉動輪椅登上舞臺時,她一度蒼白的臉上綻放出紅潤。她的眼睛亮閃閃的,嘴唇溫潤飽滿…媽媽說,那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52 雜誌

為什麼多數醫學院的校徽上都有蛇

遠古時期,蛇是許多民族崇拜的圖騰,是一切知識的象徵。後來,醫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醫生成為擁有醫學知識的人才,蛇也就被當成醫生的職業標誌。

526 雜誌
圖/肖文津

把自己多元化

19世紀初,愛爾蘭的數百萬人一日三餐幾乎只吃一種名為「愛爾蘭腳夫」的馬鈴薯,一個勞動力平均每天要吃掉14磅(約6.35千克)。

139 雜誌

甚麼是世面

知道世界上有些人的生活與自己的不同,知道是什麼支撐著不同的生活。知道自己的去路有多少條,也知道走向每一條路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118 雜誌
圖/楊宏富

顏回和子貢的較量

顏回,是孔子最欣賞的弟子。因為顏回老實勤奮,兢兢業業,孔子說什麼,他都默不作聲地記住,然後認認真真照著做。顏回還能吃苦受窮,住在破房子裡,吃粗糧喝涼水,整天努力學習,幫孔子整理文獻。

145 雜誌
圖/王青

銀髮流量

在短影音平臺日趨激烈的注意力爭奪中,「銀髮流量」已然成為新的增長點。銀髮博主們靠什麼闖出一片「新天地」,又靠什麼戳中年輕人的心?

930 雜誌

二十四小時 兩隻地鼠改變一座火山

1980年5月18日,美國華盛頓州的聖海倫斯火山突然爆發,噴出了上百萬噸二氧化硫和數億噸火山灰,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火山爆發事件之一。

694 雜誌

總會開花

2024年7月,廣州地鐵上發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5個女生在那裡給她們的同事過生日。她們不但為同事跳舞,還給她買了一塊「燈箱廣告」。此情此景,我要是那位過生日的同事,一定特別感動。

377 雜誌
圖/陸凡

山茶文具店

《山茶文具店》就和書信有關,講述了主人公在為不同的人代筆寫信的過程中,因傳遞情感而被治癒的故事。

370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