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台灣最後的祕境 島嶼裡的遠方—— 中級山
你爬過台北101、逛過老街、走過夜市、大啖小吃,是否想感受不一樣的台灣? 那麼不妨試試我們推薦的另類渡假方式。走入雲霧繚繞的森林,上攀岩壁、下切溪谷,在密布的植被中找路,在爆汗與喘息中懷疑人生,有點蠻荒、些許探險,再加上很多的野性,這樣的旅程,就藏在尚未被世界廣泛認識的地方——台灣的中級山。
夜釣一「夏」 基隆鎖管季
東北角海域的鎖管,佔全台灣產量的七成以上,邁入第21年的基隆鎖管季,也成為夏日漁業季的品牌。吹著沁涼海風夜釣,大啖盛產時鮮,探訪十多處漁港風情,享受台灣特有的豐富一「夏」。
讓永續成為可能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屹立在基隆八斗子海邊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始終熱鬧。 它是今(2025)年保育專家珍‧古德再次訪台的首站;也是導演李景白執導的沉船生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的首映會場域。 館內不論常設展、特展,人潮始終絡繹。也有銀髮長輩在海科館樂齡學習中心組成海廢樂團,一起運用海廢做成的樂器玩爵士音樂;還有附設的幼兒園逕自帶隊,帶著小孩在場館內來場戶外教學,讓整個園區都成為教育場域。 戶外毗鄰的環保復育公園,鸚鵡螺、飛天掃帚,蔚為拍照熱點;望海巷潮境海灣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更以豐富的海底生態吸引到大批潛客。
尋找阿抹,遇見鯨喜 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
七月初,台灣賞鯨的線上社群幾乎三兩天發出「鯨」快報,從花蓮港出海的賞鯨船屢屢傳回:三年未見的夢幻鯨種「虎鯨」來到台灣東部海域,而抹香鯨家族幾乎快變成日常款,還有抹香鯨寶寶主動靠近船身,連超少見的「朗氏喙鯨」都來報到,是來響應台灣的夏日盛會嗎?
守護海洋中的森林 台灣的珊瑚保育與復育行動
還記得《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尼莫悠游其中的珊瑚礁嗎?現實中,這些繽紛夢幻的海底景觀,不只是動畫裡的場景,更是孕育海洋生物的「海中森林」。 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都仰賴珊瑚礁而生。然而,隨著氣候變遷、海洋暖化、污染與過度捕撈等破壞加劇,這些美麗又脆弱的家園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在台灣,各界正在行動,運用科技優勢守護這片水下堡壘。
可頌的100種可能 可頌的台灣味
來到台灣,除了珍珠奶茶、小籠包,請不要錯過可頌。有理念的烘焙師傅和創業者玩轉可頌的造型與風味,不僅有經典法式新月型的可頌,也有勇於嘗試加入台灣道地食材和新潮吃法的可頌。 台灣「可頌潮」讓你看到台灣美食的豐富、多元,也讓可頌迷重新定義何為完美可頌!
台北微醺夜 總有屬於你的祕密角落
你不一定嗜酒如命,也不一定是雞尾酒的愛好者。但是,你一定有和朋友聚會或和自己獨處的需求。 在台北,有著不少能滿足此類需求的酒吧。不管你尋求的是熱鬧喧騰,又或偏好隱密安靜,還是期待能像回家一樣的自在溫馨,都可以找到合乎個人需求的祕密角落。
灰白之間 洗石子建築的當代風情
到訪台灣人或外國朋友都愛逛的台北迪化街,除了體驗熱鬧的南北貨市集和感受當中的人情氛圍外,街廓裡逾百年的建築風情,不同時期的風格揉雜交融,是讓人移不開眼的亮點。而當中附在外牆、灰白色澤的洗石子,是街區裡安靜沉穩的存在,它被妝點在紅磚間,成為街屋牌樓洋風立面的裝飾,或與磚構造水乳交融,說洗石子構造是最富台灣味的建築特色之一,似乎不為過。
時代的容顏-壓花玻璃 窗台上剔透的台灣風景
近來在網路上討論熱絡的「台灣感性」,有人形容是清新且充滿學生感的調色,有人說是懷舊、溫暖、帶點隨性、復古的氛圍,當中的主題不離老屋、紅磚、鐵窗花、街景,還有一定不可或缺的海棠花壓花玻璃,共築了那曖昧又難以明確言說的「台灣感性」。
台灣,怎樣感性? 讀懂台式街巷的日常敘事美學
「台灣感性」(대만감성),是韓國人旅行台灣時,為台灣街景下的註解。 所指涉的對象,多數不脫屋齡動輒四、五十年起跳的老公寓,綠意盎然的植栽,同時夾帶著斑斕駁雜的霓虹店招,偶見停放街邊的摩托車、汽車,穿插公園綠地、中小學校園,搭配行道樹綠蔭鬱鬱蔥蔥,偶有可見天橋、平交道……。 他們說,這樣的風景,可愛、懷舊、放鬆、自在。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
日本東京都、美國加州超市的貨架上,買得到產地標示「台灣」的毛豆,鮮綠的豆莢,Q彈的豆仁吃得到甜味之餘,還有著回甘的滋味。 台灣毛豆外銷日本、美國,長期以來維持高端市場的不敗地位,這是因為政府、豆農與加工廠發展出的三支箭,三箭合力,讓台灣毛豆持盈保泰。
臭到極致就是香 臭豆腐的風味密碼
一顆小小的黃豆,可以磨成香濃豆漿、做成甜品豆花,還可以經過時間發酵,化作光聽名字就想捏起鼻子的臭豆腐。這一塊塊可媲美blue cheese的臭豆腐,不僅CNN、BBC等國際媒體報導,還多次入選米其林必比登,甚至吸引日本發酵學教授逐臭而來,更是許多外國友人一吃就愛上的味道,它是來台旅遊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
豆花—— 簡單卻不簡單 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撩亂,而且不少台灣人一開口都有自己的「豆花經」。
餐桌上的「豆」趣 千變萬化的豆製品
鹹粥、米粉湯絕妙的搭配是炸豆腐;滷肉飯、雞肉飯再搭一盤皮蛋豆腐或滷油豆腐;滷味與鹹酥雞必點豆干、豆皮,台灣的各式豆製品千變萬化,做成大宴小菜令人回味無窮。 坊間大大小小的豆腐店難以計數,大型豆腐工廠規模大到上市,還有以豆腐、豆干聞名的老街與節慶,豆腐連鎖店、精品店、打卡點,你吃過台灣各式各樣的豆製品了嗎?
把大豆種回來 國產黃豆復耕之路
大豆是東方飲食中重要的食材、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日常生活中,豆漿、豆腐、豆花、豆皮、醬油、豆腐乳、豆干、味噌、豆豉、豆芽都是以黃豆為原料,構築出台灣生活中博大多元的飲食文化。
與水共舞 徜徉水岸的詩意風景
人體70%由水組成,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也沿河而生,親近水乃是靈魂深處的召喚。於是,人們整治河川、創造與水共生的空間,從歷史悠久的台北大稻埕河岸碼頭,到營造新意的台南河樂廣場,再到與自然共生的宜蘭安農溪、冬山河流域,台灣各地的親水空間,各有其迷人風貌。讓我們一同享受水岸,欣賞流動的風景,感受水的悠然詩意。
桃園台地上的閃閃水晶 埤塘的前世 新生
從桃園機場起飛或降落時,探向窗外,一窪窪水塘錯落於綠地之間;天朗時,與周遭的農田相映成畫,若遇夕日,則在橘紅的光輝下閃著粼粼波光。這是桃園台地上的埤塘風光,也是桃園被稱為「千塘之鄉」的緣由。
南方母親河——高屏溪 向水學韌性
由地圖上鳥瞰,高屏溪就如台灣南方美麗的藍色葉紋。 發源自玉山,流經高雄、屏東、嘉義、南投、台東,橫跨23鄉鎮,最終注入台灣海峽。包含荖濃溪、旗山溪(舊名楠梓仙溪)、濁口溪、隘寮溪、美濃溪等五大支流,全長171公里,3,257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為全台之冠。 坐享台灣第一大河之名的高屏溪,也是南部人口仰賴的重要水源。然,因其坡陡流急、降雨集中,豐枯極端,強烈性格,令人又畏又敬。
我家前面有小河 台北水城
作家舒國治的《水城台北》說道,1970年代的台北曾是水渠密佈、水田處處。「婦女浣衣,在隨著可見的小溪水河邊。人們行路,常沿著河或溝,並隨時準備過橋;甚至推開家門,就見一塊天天踏跨的橋板。」
信仰中的水宇宙 發生在水邊的傳統信仰、民俗文化
漢民族本是以陸地思維為主的農業民族,但先民在百年前橫渡黑水溝抵達台灣,面對四面環海,地勢峭拔,溪河湍流的環境,也孕育出獨特的水文化。存在於台灣各地的「水邊行事」,足以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