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患帕金森氏症風險增126%!美研究示警住「1處」附近要小心 恐是殺蟲劑惹禍

《台灣光華雜誌》記錄台灣最新的資訊新知、藝術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旅遊,以及台灣景觀和人文專訪,以中英文(紙本版及電子版)、中日文(電子版)三種語言版本,發行世界一百餘國家地區,讓你在忙碌的時候也有偷閒充電的滿足。

台灣光華雜誌

追蹤
《台灣光華雜誌》記錄台灣最新的資訊新知、藝術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旅遊,以及台灣景觀和人文專訪,以中英文(紙本版及電子版)、中日文(電子版)三種語言版本,發行世界一百餘國家地區,讓你在忙碌的時候也有偷閒充電的滿足。
90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日治時期為開發山區農林礦資源而興建竹東內灣支線鐵路,後因戰事中斷,直到戰後重新復...

踏尋竹東時代記憶 老市場與科技搖籃的交錯歲月

提到新竹竹東,許多人會想到竹東市場裡味美的客家米食與濃厚的人情味。然而,這座小鎮還蘊藏著少為人知的產業脈絡,竹東不只是個淳樸的農業聚落,更是台灣科技產業的起點。90多年前,一場因開採石油而意外引燃的大火,燒出了竹東的知名度,也點燃了這座城鎮的工業發展之路。

195 雜誌
新城車站的外觀,隱喻太魯閣之美。

留住回憶 花蓮新城

你知道花蓮的九份是指何地嗎? 曾經是洗金之地、黃金之城,因為礦業沒落與交通改道,這座被遺忘的鄉鎮,再度以檸檬汁、全球罕見結合日本神社與天主堂的諾亞方舟建築等亮點,吸引遊人目光。這不是新來乍到,而是重現歷史的光亮,讓回憶成為感動人們的「新城」。

132 雜誌

藏身山林的世外桃源 車埕的流金歲月

被集集大山山脈環抱的車埕,位居台灣唯一不臨海的南投縣,它也是台鐵集集支路的終點,而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但車埕「並不」天高皇帝遠,因周邊糖業、電廠、木業發展之故,成為交通的中繼樞紐;近年,小鎮從觀光再出發,述說地方的故事,要車埕再輝煌一次。

1020 雜誌
鹿港工藝名家,吳敦厚燈舖傳人吳怡德。 (林旻萱攝)

流連鹿港神仙鄉 民俗信仰的工藝盛宴

雖然鹿港街廓幅員不大,鹿港文史工作者陳仕賢曾統計,在這樣小的範圍內,就有60家廟宇,足見祭祀風氣興盛。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稱,匯聚了儒釋道等民間信仰的鹿港,是一處「神仙鄉」。

83 雜誌
分靈自泉安龍山寺的鹿港龍山寺,包含剪黏、雕刻、彩繪、藻井,可謂集廟宇工藝大成,處...

時間封存在鹿港 古風猶存的閩南藝術瑰寶

名列「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鹿港,在清代曾是繁華一時的古城,仍堅持著頑強抵抗的姿態,面對歲月的沖洗。遙想往昔先民運用河運的便捷,以其勤懇與商業頭腦撐起一地的繁華,這裡,就如江南水鄉、威尼斯,直到現今,風韻猶存。

118 雜誌
台北士林區文昌橋墩下的文昌堂,24小時對信眾開放,不時有居民來跟神明說話,也是鄰...

台灣街廟的機智生活 無奇不有 無所不在

在台灣街頭,什麼事物會特別吸引你的目光?是三兩步就會遇見的便利商店?還是舉目可見的手搖飲店?告訴你一個另類的切入點,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的寺廟超過1萬2千多座,這數字與便利商店不相上下,這些為數眾多,大隱於市的廟,多數沒有顯目的招牌,但有一抹標誌的紅色(廟多以紅色為主色),在城市中庇護各角落的信眾。

118 雜誌
雷成壇供奉諸多神佛,庇佑信眾,延續道統。

科儀的流傳 人心的陪伴 淺談道士

除了匯聚各宗族參與的水燈頭遊行,主普壇的普度儀式更是重頭戲。每年,普度法會席開四大桌,擺滿豐盛祭品,成為中元祭中最具象徵性的環節之一。2019年,基隆塔正式啟用,串聯山海城,使前往主普壇的動線更加便利,也讓外國遊客得以一窺這場莊嚴而神祕的儀式。

239 雜誌
來到行天宮,不論是祈願、問事,可尋身著藍色道袍的執事人員,了解拜拜求籤的程序和意...

讓信仰跨越門檻 淺談執事人員、效勞生

踏入莊嚴典雅的朱紅大門,城市的喧囂彷彿瞬間消逝。這裡是台北最熱鬧的廟宇之一──行天宮。每天到此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除了雙手合十祭拜、祈福,求籤解惑更是許多人來此的重要目的。

103 雜誌

台式心靈雞湯 籤詩裡的吉光片羽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賽前,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忐忑不安的網友向「東港鎮海宮線上靈籤」網站尋求神明的看法,抽中一支帶有「苦盡甘來」意涵的籤詩,並上網分享,大大鼓舞了球迷士氣。後來台灣隊果真奪冠,為台灣的求籤風俗更添一抹神奇色彩。究竟,萬事皆求的台灣人都向神明求些什麼?籤詩又是如何為民眾帶來智慧與安慰?

61 雜誌
一座有應公廟中,同時供奉明朝將軍、清朝官吏與日本軍人,讓人看見台灣數百年歷史的縮...

巧遇 台灣的「祂」們 台灣有應公信仰歷史、發展與意涵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有應公」(意指:若非年少時曾經魯莽,路旁又怎會有供奉無主孤魂的有應公廟)這句台灣俗諺是許多長輩對子女謹慎行事的叮嚀,也是描繪先民懷抱發家致富的夢想,毅然飄洋過海來台的最佳寫照。這份堅毅,透過文字被後人銘記,而無法保存的軀體則長眠於這片土地,並形塑出台灣獨特的民間信仰——有應公文化。

121 雜誌
元泰竹藝社架上整面牆的凹豆杯,色彩鮮豔,尤其吸睛。 (林旻萱攝)

不塑「潮」玩 元泰竹藝社

竹山鎮頂橫街上,有著復古手寫店招的「元泰竹藝社」,是夕陽產業華麗轉身。由於形象時髦,不少年輕人紛紛上門;也因合乎永續、減塑,讓重視環保精神的歐洲旅客慕名來此採買。

144 雜誌
以保青技術保留的竹製印章盒,鮮翠的顏色也像台灣的山林。 (林旻萱攝)

「青」春常駐 竹博士的「保青」術

即使因應現代生活,傳統的竹工藝已從人們生活中大幅退出,但來到竹工藝重鎮──南投竹山,仍能發現讓人愛不釋手,兼具美感與創新的商品。

50 雜誌
苦茶樹開出小巧的花。 (林旻萱攝)

復興土地的美好 茶籽堂的油茶復興之路

全球許多偏鄉小鎮,面臨人口老化、流失的窘境;宜蘭縣一處小社區卻開展出不同故事,背後的起心動念,竟是「苦茶油復興計畫」。

490 雜誌
邱新發(左)和楊翠喜(右)在新竹尖石那羅部落述說月桃的故事,也讓部落的青年能在原...

找到回家的路 月桃物語

童話故事《糖果屋》裡,漢賽爾與葛麗特姊弟沿著來時做記號的麵包屑找到回家的路。在台灣,布農族的江布妮和那山月桃工坊的成員,則是循著月桃回到故鄉,找到自己文化的根源,也開出一條讓青年回鄉、留鄉的路。

239 雜誌
肉眼難以察覺的鹽,卻是料理成敗的關鍵調味料。

讓味蕾與土地對話的「鹹」 台灣鹽從產地到餐桌的當代詮釋

迷迭香與櫻桃蘿蔔點綴在白嫩鮮魚旁,美味烤魚上桌的同時,服務生在一旁放上一罐鹽,讓吃慣中餐的饕客不禁疑惑。只見對方神秘地說:「如果有興趣,灑上鹽,味道會變得不一樣喔。」

62 雜誌
日月潭的環湖自行車道,難度低、景緻優美,老少咸宜。 (莊坤儒攝)

台灣兩輪練習曲 一日往返城市與山海的驚喜

珍珠奶茶、台積電、鼎泰豐、夜市⋯⋯是外國人眼中台灣的經典印象,然而,台灣還有一項隱藏的優勢,仍罕為人知,但只要親身體驗過,往往稱其「超乎預期」,而他們,願意為此遠道而來!

48 雜誌
秧悅美地度假酒店規劃了瑜伽等健身課程,在大片綠意前伸展肢體,煞是享受。 (林旻萱...

台式療癒假期 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

一位來自香港的企業家患有巴金森氏症又罹癌,治療前行動不便,吞嚥、講話都是難事,經中西醫合療後,他回到高爾夫球場揮擊精彩人生;另一位越南女孩血癌末期,台灣醫生用開創性的CAR-T治療,讓她重返家人身邊。這些國際友人不約而同選擇了台灣,作為療養之旅的目的地。

275 雜誌
走進安平古堡等於走進台灣近代歷史的起點。

登高行遠這樣玩 從台灣的起點到台灣最高點

近幾年由於地緣政治的變化,台灣被放在全球的鎂光燈下,許多曾經來過台灣的國際旅客,想透過旅遊更加了解台灣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特色。 《台灣光華》編輯團隊特別規劃了「從台灣的起點到台灣最高點」的旅遊提案,提供給喜歡在山林縱走健行,或是在城市輕鬆旅行者參考。

1856 雜誌
基隆的魔幻感和北埔的雅致,被收藏在《魔法阿媽》和《茶金》兩部作品中,呈現了台灣的...

魔幻基隆.茶金北埔 走遊影格裡的台灣

過電影裡《魔法阿媽》的基隆,是否念念不忘其中的魔幻氛圍?追了12集的《茶金》,是否陶醉在劇中北埔姜阿新洋樓的古典雅致? 這回《台灣光華》帶你實地走訪劇中的場景,再一次身歷其境。

52 雜誌
一部影視作品可能過了幾十年,還被旅人記憶著,拍攝的場景、路徑被旅人不斷的重遊。圖...

Action! 走進影劇作品裡 線下版的虛實整合旅遊

你是否曾到羅馬的真理之口把手探進去;在倫敦敲了貝克街221B號的門;在紐約的大街上,學著Carrie Bradshaw踩著高跟鞋搖擺走路。 旅人的幸福,是可以循著小說或影視作品的線索,走進故事的場景裡,模仿故事裡的主角,自在地穿梭實體與虛幻間。

24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