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反川普 台灣勉力跟上 國民黨能否順勢而為

7縣市大雨特報!大雷雨轟北北桃 雙溪山區暴雨國家級警報響

影/高雄男酒駕衝對向車道釀1死4傷!高職生載女友噴飛慘死 奶奶認屍痛哭

《豐年》創刊於民國40年,是第一份深入農村的重要刊物,為國內農業產銷技術權威刊物。時至今日,依然伴隨農友,遵循「農民之友,生產之道」,期望與農友們一同努力,開創台灣農業新風貌。

豐年

追蹤
《豐年》創刊於民國40年,是第一份深入農村的重要刊物,為國內農業產銷技術權威刊物。時至今日,依然伴隨農友,遵循「農民之友,生產之道」,期望與農友們一同努力,開創台灣農業新風貌。
8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寶奇生技今年成立將滿10週年,主攻機能蛋市場,黃志博希望提升公司獲利之餘,也能幫...

用數據打進藥局通路 寶奇進攻機能蛋藍海 藉生技解決農業問題 攜手小農改變產業結構

「我們其實在整個營運過程裡面,有很多是幫助農民,跟解決農業的問題。」寶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今(2025)年成立10週年,以獨家「PB+微生物生態系統養殖技術」兼顧雞隻健康、雞舍環境與雞蛋品質,搭配機能性飼料生產效能經過驗證的機能蛋,成為少數打進藥局通路的雞蛋業者,也讓合作的小農收益提高。目前已是創櫃板公司的寶奇(股票代號7650),盼藉目前的技術基礎,拓展事業版圖至蔬菜栽培、醫美等領域,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價值。

90 雜誌
展鮮是全國最大牛番茄供應商,冷鏈加工廠建置讓番茄保存、供應更穩定,也成為開發產品...

從產地到生技 展鮮開發益生菌及面膜 不只要做供應商 賦予番茄新價值

位於雲林縣西螺鎮的展鮮農產生技是臺灣牛番茄最大的契作及供應商,目前與農民契作的面積已達70至80公頃,契作農戶數超過150戶,年供應量約8,000公噸。鮮果除供應國內各大連鎖速食體系,番茄丁提供披薩,及番茄泥提供牛肉麵和火鍋業者加工使用,近年更透過冷鏈技術開發凍果外銷,並跨足生技研發,加工加值製造出番茄益生菌及面膜,開創番茄產業新可能。

77 雜誌
謝昌衛指出,透過農業生技為農產品創造更高價值,回到消費者需求。

研發驅動農業生技 技術提升農產商機 黑蒜保健、滑菇面膜謝昌衛盼開創多樣可能

國立宜蘭大學副校長謝昌衛,也是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長期投注在臺灣農業生技領域的學術研究及技術提升,不但擁有各國專利超過80種以上,產學合作的23件專利技轉,產值更高達百億以上,他以自身的研發成果,說明如何驅動農業生技,並且以高科技提升農產商機,示範臺灣農業生技在保養、保健領域的無限可能。

68 雜誌
農業部農業科技司司長 李紅曦 (攝影╱徐兆玄)

生技研發提升農產價值 保健應用壯大農產業

提升農產品價值是農業生技應用的重要領域,其中食品生技在農業生技產值占大多數,隨著全球高齡化趨勢,機能性食品及保健產品市場需求是重要趨勢。我國農業生技研發已有相當成果,如外泌體技術、機能性成分萃取及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將農產品轉化為高值化生技產品。然而,農業生技發展面臨原料穩定性、產業鏈整合及市場導向等挑戰,擴展臺灣農業的競爭力仍需產學單位及農業部共同努力。

64 雜誌
食品所肩負國內食品業發展,所長廖啓成分析臺灣醱酵技術強大,是生技發展重要因素。

農業生技跨足食品產值居冠 醱酵技術達國際水準

農業生物技術產業2023年營業額為895.8億元,其中食品生技領域631.3億元,占比七成,是農業生技發展的主力。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啓成表示,農林漁牧畜的農產品一年產值約6,000億元,食品工業製造工廠產品的產值大約1兆元。農產品的產值中,大約五至六成會進到食品加工廠,這些農產品如果不做食品加工,容易腐壞,進而跨入食品科技領域。

50 雜誌
中興大學循環學院院長王升陽(中)研究成果豐碩助益農產物加工,興大畢業生林俐吟(左...

中興大學產學合作 發揚臺灣特有種 牛樟芝、香杉、土肉桂 實驗室加值走向市場

農業的歷史就是人類馴化、培育與繁殖動植物的歷史,與各種生物的關係密不可分,現代農業生技則包含基因體學、蛋白質分子或其他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或產品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密切的產學合作,以農立校的國立中興大學除了育成產業人才,也是產學合作中心之一,以生物技術研發促進臺灣特產的牛樟芝、香檬、香杉、土肉桂等農林產物加工機能性產品。

29 雜誌
圖片提供╱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藜護肝、山苦瓜抗癌有影 紫錐菊越洋來臺扎根

臺灣作物品項多元各具特色,國內推動生技產業發展,農業部早年即參與國科會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開發山苦瓜等作物的機能性功效,近年持續透過農糧科技計畫、「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等,推動作物生技利用相關研發,挖掘作物降血脂、改善脂肪肝、抑制癌細胞等醫療、保健用途,讓農產業加值,更發揮農業促進國人健康的效益。 國內推動進口替代作物大豆、黑豆栽培,養鹿產業生產鹿茸,透過其機能性成分,研發雞精、蛋白飲、益生菌等生技產品,擴展農畜產品多元應用,提高農畜產品價值。生技研發更讓屬於小眾市場的原生香檬、山苦瓜及臺灣特有種臺灣藜,找到新商機,得以開拓藍海市場,有機會把產業做大;甚至因生技技術的成熟,國內透過育種等研發,讓歐美暢銷保健作物紫錐菊,在臺灣從無到有建立農產業。近十年來農業部輔導農產品開發生物技術的案例愈趨規模。

24 雜誌
謝昌衛指出,透過農業生技為農產品創造更高價值,回到消費者需求。

研發驅動農業生技 技術提升農產商機 黑蒜保健、滑菇面膜謝昌衛盼開創多樣可能

國立宜蘭大學副校長謝昌衛,也是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長期投注在臺灣農業生技領域的學術研究及技術提升,不但擁有各國專利超過80種以上,產學合作的23件專利技轉,產值更高達百億以上,他以自身的研發成果,說明如何驅動農業生技,並且以高科技提升農產商機,示範臺灣農業生技在保養、保健領域的無限可能。

16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