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棒協變身後很可以 中華籃協行不行?
2024世界棒球12強世界冠軍,舉國歡騰,這是台灣棒球史最偉大的事,中華成棒和中華棒協雙雙寫下歷史。中華隊在12強擊敗美國,打敗韓職和日職,貨真價實,台灣棒球明顯進化。打線超乎預期,投手壓得住陣腳,大場面不失常,教練團戰略戰術運用得宜,中華棒協情蒐、設備投資、後勤支援到位,此外還有球員韌性、性格、團隊、政策配套等都吹上天。
台灣棒球站在世界之顛,值得棒球人珍惜,全民驕傲。中華棒協改組之後完全變身,球迷現在覺得很可以,不少人轉向中華男籃,那麼中華籃協行不行?
12強奪冠,中華隊世界排名升上世界第二,中華男籃最新世界排名83,被酸被諷也不意外。不過籃球和棒球是完全不同運動屬性,各有不同文化、生態和競爭力,這很難拿出來對比。台灣棒球歷無數次打假球,但中華職棒還是堅韌挺過35年,而且這兩年有愈來愈熱,國際實力和競爭力愈來愈強趨勢。
台灣籃球過去10年每況愈下,中華男籃世界排名一路滑落,儘管中華男籃還是亞籃前10球隊,但從亞籃第二梯隊掉到第三梯隊,即使有歸化球員助陣,但中華隊想要打進亞籃八強,難度還是很高。
台灣職籃過去五年炒得很熱,PLG職籃聯盟第四季場均觀眾人數超過5000人,史上最高,只是票房熱度跟中華男籃在國際賽表現與競爭力,很難畫上等號。TPBL職籃今年夏天整合T1職籃+PLG三支出走球隊成立的新聯盟,TPBL第一季場均觀眾人數約3000人上下。
儘管籃棒文化和運動天性、生態環境都不同,但中華棒協、中華職棒倒是有許多值得中華籃協和台灣職籃學習借鏡之處。
1、中華棒球組隊也是紛紛擾擾多年,各有立場與利害關係。現在棒協和職棒都能協調出誰來負責主導選訓賽,各司其責,這樣的溝通與整合有助「合作」,不浪費棒球資源。
2、棒球有國際賽成績加持,民粹加分,政府資金資源豐沛,政策全面配合,棒球先天形勢利多。籃球少了國際賽成績和民粹加持,只剩下民族主義和對籃球熱愛做為發展基礎,國際大賽形勢利空,中華籃協必須展現整合實力,兩個職籃聯盟除了贏球奪冠、搶網路聲量,更重要的是對台灣籃球那分責任與承擔。
3、中華棒協這些年敢砸錢,霸氣十足,窮極資源和所有力量推動台灣棒球,想盡辦法提升國家隊競爭力。中華籃協今年整合、後勤支援、行政配套、徵召都是歷來最佳,已經從過去兩年紛亂走上正軌,未來也會一步步更好。國際賽成績和國家隊文化並非一蹴可幾,中華籃協秉持這次規格,相信中華男籃也會愈來愈有競爭力。
4、整合中華男籃實力,總教練執行力和教練團智囊最重要也最關鍵。中華男籃現行這套外籍教練搭一大群本土教練和訓練員,已經執行至少6年,中華隊戰力戰績沒有提升,本土教練人才也沉在水裡,幾乎看不見進化在那裡。
中華籃協有責任和眼界需要做出重大改變,不是外來和尚就會念經,過去6-7年就這樣過去,未來幾年如果不能看見更多改變與調整,台灣籃球想要提升競爭力和排名還是非常困難。
今年中華籃協在中華男籃組訓、後勤、行政、徵召工作都做到最完善,這是很好提升與模式,接下來就是溝通兩職籃與整合相關資源,設定目標與戰略,把中華男籃戰力和國際賽成績拉上來。
贏球才能治百病,政府、全民、網路聲量都吃這套,民粹也才能成為台灣籃球最主要力量。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