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首波冷氣團下周三抵達!探10度低溫 冷空氣至少影響4天

金馬61/評審內幕曝光!鍾雪瑩險勝雙影后 男配角激烈四輪討論選出

海底電纜成為角逐地緣政治關鍵產業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蘇翰揚╱產業分析師

海底電纜(下稱海纜)產業的發展,牽涉到大量數據傳輸,在掌握數位主權將成為主導現今雲端產業龍頭的趨勢下,海纜產業儼然成為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因此,一場以美中兩國為領頭,並以網路數據傳輸產業為主戰場的爭奪戰正在海面下無形展開。本文將簡單介紹目前美中兩國及俄羅斯在海纜產業的布局、可能引發的風險及目前美國的作為。

海纜的厚度約從1公分到20公分不等,單位長度的成本大致與橫截面積成正比,每條海纜至少有2個「著陸點」,即電纜與海岸線相交的位置。這些著陸點的設施可以提供多種功能,包括串接國際電纜、為電纜供電以及充當各國國內和/或國際連接點等。然而,海纜的所有者可能與著陸點的所有者不相同。帶動海纜產業成長的驅動力包含每年網路數據傳輸量需求的遞增,因此有許多國家的雲端業者積極尋求擴大其境內的網路普及率以及擴大有較多使用網路數據傳輸需求之使用者可用的頻寬等,以能進一步協助提供數據儲存和路由器服務。長期來看,雲端業者除了能藉利用海纜產業更快地將自身的數據資料推送到全球網絡外,更可以進而從海纜投資中獲利。

國家核心利益正在改變

然而,在地緣政治衝突有增無減之下,美中兩大國間的科技戰火從量子科技等前瞻技術也一路延伸到海纜[1]產業。主因在全球將近99%的數據都是透過海纜傳輸,因此若能主導此產業,對於國際數位主權的掌控將能創造巨大的國際經濟影響力。目前這些海纜每日支撐著大約10兆美元的交易,例如連接亞洲—美洲是透過美國南加州與夏威夷、中國和汶萊等地區的海纜串連,它們連接著全球各家經濟中心而形成龐大網絡。近年來,Facebook、Google等美國大型社群網路公司已經獲得這些海纜的所有權,此外,華為海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中國電信業者正大幅增加海纜的建設,上述舉措突顯出海纜產業身處科技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美國曾與其他國家政府進行技術外交時勸阻他們和中國的電信公司及HMN Technologies(華為海洋前身)等中國業者合作,原因是這些中國企業正在東南亞大力布局海纜技術,此與美國技術外交延伸到海纜領域[2]的戰略布局有所衝突。

美國企業的海纜布局

從企業布局觀察,電信業者與雲端業者間運用海纜上的主要區別在於商業模式的差異。雖然電信公司是使用海纜的最終客戶,但超大規模雲端業者為了確保其雲端服務資料伺服器之間的連接外,同時須允許資料傳輸不間斷地運作,使「雲端」服務不僅存於天空中,而且大部分存於海底之下,並且其相當依賴電纜的實體基礎設施。因此,雲端業者希望能自行部署海纜,而不是依賴大型聯盟營運商所營運的供應鏈(許多供應鏈是依賴地區和國家司法管轄區建造)。另外,頻寬需求的大幅上升也是超大規模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此一挑戰推動他們建造私人海纜網絡。例如,Google在2021年春天部署和使用一條連接美國和歐洲名為Dunant[3]的新海纜,並創下海纜數據傳輸容量的新紀錄。像是Google這種大型跨國科技公司已經是最強大的網路服務、內容和市場提供者,但以市占率來看,在2012年時其使用的全球海底光纖容量市占率還不到10%,直到2022年才達到約66%的市占率[4]。

另外,美國雲端服務供應業龍頭Amazon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增加海底資料傳輸對於這些業者相當重要。由於越來越多的公司為因應快速增長的數據資料量,增加使用雲端服務的需求,雲端服務供應商為滿足上述需求而建造的海纜也在增加。2023年8月8日,俄勒岡州批准一項同意安裝跨太平洋高速數據傳輸光纖電纜供Amazon使用的案件,這條新海纜被稱為Bifrost,其路徑為從新加坡經過關島,然後到達俄勒岡州海岸。這條電纜被包裹在距離海岸線4,100英尺的著陸點並埋在3~5英尺深的海裡。

俄羅斯與中國的海纜布局

與美國雲端服務供應業者不同,俄羅斯與中國等國家將海纜視為海底戰力的延伸,並透過其國內企業在各地區大興土木,以期能與西方國家抗衡。根據2020年10月的FCC文件[5]指出,中國華為海洋在「建造或修復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海纜」,而其與其他國家的電信公司合作建造海纜的例子比比皆是。舉例來說,中國華為在2019年4月便宣布與印尼電信公司FiberStar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除了建造高速光纖網路之外,還深化合作」。華為也與FiberStar合作建置連接雅加達和泗水的增強光纖骨幹網絡,上述狀況可能因而形成一種地緣風險—特定公司將成為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投射的載體。

事實上,中國和俄羅斯致力透過其國營企業來重塑海纜的布局方式,對於地緣政治層面的網路安全和彈性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國家選擇將海纜鋪設在何處、何時以及如何鋪設的方式,都可能造成其他國家的安全疑慮。

例如,在建造海纜時藉由在節點中安插後門程式等方式進行對其他國家的監視,再者,這些國家委派的海纜建造商可能會在鋪設之前造成海底物理基礎設施的損害,更甚者,這些建造海纜的業者或者其國家能夠在發生軍事衝突或其他國家在經歷地緣政治危機期間執行具針對性的攻擊,如以攔截或破壞這些國家大量網路流量的方式來造成其國家內部的恐慌或影響民生經濟的發展。

海纜產業面臨的風險

近幾年各國的駭客技術持續進步,海纜營運業者未來可能面臨被此種惡意技術影響的風險,例如,美國電纜設備製造企業TE Subcom可以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對陸地和海底通訊網絡進行遠端控制,假設這類對通訊系統的遠端控制屬於惡意操作將可能造成危害;又或是部分軟體供應商發生資安疏漏進而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而引發電纜服務供應中斷導致發生各國網路癱瘓等重大災害。

事實上,牽涉海纜領域相關的風險尚包含:監視、電纜破壞、監聽等三項造成嚴重國安問題舉措。因此,海纜從連結性、安全到技術標準皆涵蓋地緣政治的關鍵問題,諸如:海纜大多不是政府所有,而是由私人公司營運,因此,應由哪些國際治理體系或國際機構對該產業進行管理?沒有國旗的海纜,在透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下,法定所有權在各個共同所有者之間如何劃分?這些都會引起國際爭議。

目前的作為—以美國為例

美國華府目前正不遺餘力消除中國北京在海纜技術價值鏈可能帶來的國安風險所採取顛覆性的商業作法,舉例而言,連接東南亞—中東—西歐6號(SeaMeWe 6)海纜工程將於2025年竣工,參與此項工程的投標廠商包含中國的HMN Technologies與美國的SubCom,當前者出價比後者便宜而可能得標時,基於對國家安全的擔憂,美國便會開始積極介入該工程標案,隸屬美國政府轄下的跨部門工作小組「Team Telecom」也會出手阻攔,最終導致仍由出價昂貴的美國SubCom得標,而身為中國企業的HMN Technologies則被自動排除,此舉措導致同為中國電信業者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退出相關標案,改由馬來西亞的電信業者和印尼的電信公司Telin加入以彌補資金缺口。

同時,Google與Meta等美國雲端服務業者也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將以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為前提,協助東南亞達成海纜連接多元化。事實上,Google與Meta進行連接東南亞和北美的Echo和Bifrost的海纜將影響到2家公司連接東南亞和日本之間的Apricot光纜,上述的海纜與光纜將沿著相同線路經由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關島,再向北前往日本和台灣,部分海纜因地緣政治要素須選擇成本較高的路線。

因此,作為連接美國、台灣和菲律賓的太平洋光纜網路協定[6]的一部分,這些美國業者將以新加坡作為關鍵管理樞紐,積極投入對印尼、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越南的海纜興建。

 

備註:

 

責任編輯:盧頎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蘇翰揚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產業分析師
專長: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68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川普回來了 印證張忠謀所說「全球化已死」?央行總裁楊金龍詳細回應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川普強勢重返白宮 美國政府將如何運作?

「川普交易」獨惠美股 其他市場慘兮兮

友台盧比歐入閣 美國首位拉丁裔、被中國制裁國務卿

相關新聞

海底電纜成為角逐地緣政治關鍵產業

海底電纜(下稱海纜)產業的發展,牽涉到大量數據傳輸,在掌握數位主權將成為主導現今雲端產業龍頭的趨勢下,海纜產業儼然成為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因此,一場以美中兩國為領頭,並以網路數據傳輸產業為主戰場的爭奪戰正在海面下無形展開。本文將簡單介紹目前美中兩國及俄羅斯在海纜產業的布局、可能引發的風險及目前美國的作為。

中經院全面分析 川普重回白宮如何牽動美中台經貿及科技發展

在2024美國總統大選由代表共和黨的川普以壓倒性姿態勝出後,各國均對川普當選後的政策會對全球經貿及政治外交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高度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指出, 川普以美國再度偉大為競選主軸,強調低稅率、高關稅、管制移民、反對綠色新政,這些政策短期有利股市、經濟成長,但長期來看,會不會造成二次通膨,進而使美國貨幣政策改弦易轍,並影響全球經濟、金融的走勢,值得觀察。 此外,川普在選前頻頻放話,將持續對中國的貿易 / 科技戰,而且指出,台灣人搶了美國人的半導體工作,也必須支付美國保護費,並以GDP的10%編列國防經費。由此觀之,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勢將影響台灣、中國、亞洲、全球經濟,乃至產業、科技政策的走向,以及兩岸的政經局勢,值得政府及企業界正視。 為此,中經院於川普正式宣佈當選後,旋即舉行了「牽動美中台貿易及產業、科技發展的美國總統大選」研討會,由中經院各領域菁英,以美國大選的發展態勢及背後政策的走向,探討其對台灣貿易、兩岸局勢、產業科技、財政等各個層面的影響,並研擬因應對策,作為政府未來政策規劃的遵循方向。

工業設計轉向無實體及虛擬環境 - 5:澳洲、加拿大與日本對無實體設計保護的政策趨勢

科技的進步習慣性的地超越並挑戰現行法律法規,對於智慧財產權制度,在註冊設計的進步挑戰智慧財產權制度層面上也不例外。儘管技術進步可以帶來新的設計形式,但國家法律在確定新的或新興的設計是否能夠受到保護的能力僅限於設定主題資格的定義。 然而,那些不強制要求虛擬設計與產品之間存在聯繫的司法管轄區(例如歐盟和英國),虛擬設計(例如透過虛擬實境「VR」顯示並存在於虛擬環境中的 GUI)可能更容易受到保護。 本篇將介紹澳洲、加拿大與日本對於無實體設計保護的作法。

中國修法新增的援引加入和優先權恢復、 增加與改正的牽連關係

中國專利法師施細則第45條的援引加入與同法第36、37間的關係如何?再對應到台灣的規定,二者間是否有不同?

談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款的實際損害法與「真正的」損害

專利法第97條第1項明訂三種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計算方法;其第1款稱為「實際損害法」,分為「具體損害法」與「差額說」。本文舉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88年度訴字第67號民事判決為例,以點出司法實務並未探究「真正的」實際損害,而將實際損害的範圍限縮在專利產品的銷售量損失。此限制是否為妥當,值得探究。

雲端協助運算方法屬於抽象概念不具專利適格性? 2024年Eolas v. Amazon案

美國Eolas公司擁有一種雲端協助運算的方法專利,並以此提告Amazon、Google和Walmart等大公司。但Amazon等公司反擊,主張該專利只是一抽象概念,不該獲得專利保護。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2024年2月1日判決Eolas敗訴後,Eolas向最高法院上訴。最高法院於同年10月7日決定不受理此案,故此案確定,Eolas的專利無效,Amazon、Google和Walmart勝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