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如何從挑戰中尋到機會?安永給五招擬定策略
面對全球生物科技產業面臨經濟不確定性與市場變化,該如何抓住未來機會?安永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林世寰建議,雖然生技產業當前面臨營收放緩、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挑戰,仍可透過五大策略迎接未來。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辦、工研院協辦的「2024安永超越邊界生物科技產業報告發表會」11日登場,會中深入解析全球生技醫療的發展趨勢、併購與策略聯盟現況,並邀請專家分享跨境生態系與創業投資的洞見,以探索未來醫療科技的發展契機。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在致詞中表示,儘管當前經濟環境充滿挑戰,生物科技產業的創新潛力依舊強勁,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則指出,2024年對台灣生技產業意義重大,在半導體與AI的跨域融合下,加上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這些趨勢將同時帶來挑戰與動能,推動醫療科技的進步並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即便生技產業面臨諸多挑戰,林世寰提出,企業仍可使用五大策略應對,包括:尋找高成長機會,例如基因療法、微創治療技術等;優化成本與供應鏈效率;調整市場策略,著眼產品創新與在地化需求;加速AI技術應用,提升營運效率與產品開發;聚焦個人化健康照護,直接面對消費者需求創造新收入來源。
台灣的生技產業其實具有相當潛力,安永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王彥鈞分享,2023年美國與歐洲的生技上市公司營收較2022年下降10.7%,淨利縮減43.4%、員工數下降1.7%,都是受COVID-19相關產品需求減少影響,但台灣的生技產業的營收與市值均呈現成長,並大幅增加研發投資,顯示出逐步邁入由實質營收創造市場價值的階段。
王彥鈞進一步指出,美國與歐洲的生技公司儘管面臨不確定性,但其基礎創新能力依然強勁,特別是具備創新研發能力的企業,融資市場正出現「兩極化」現象,一方面吸引創紀錄的高溢價,另一方面部分企業仍在困境中掙扎。
工研院組長李爾芳澤在報告中提到,近年來醫療科技創新的投資重點集中在心血管疾病、癌症早篩技術以及手術機器人等領域。隨著去中心化醫療模式的興起,遠距病患監測與植入式裝置等技術也備受關注。
李爾芳指出,全球AI在藥物開發領域的商業交易規模已達600億美元,透過聯合學習和多家藥廠合作的模式,有助於提升藥物研發效率,台灣可借鏡此模式,串聯各大醫學中心的資料庫,建立AI訓練平台,加速國內創新發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