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就是明天!「全台最高星巴克」吹熄燈號 下一步動向曝光

甜食吃多好累、記憶差 醫揭玉米糖漿「甜甜的陷阱」傷腦、傷代謝

為了降低成本,業者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等轉化甜味劑,添加在糕餅甜點、手搖杯飲料、麵包等食品中。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說,玉米糖漿會讓身體長期處在一個不穩定、發炎、疲憊的狀態。本報資料照片
為了降低成本,業者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等轉化甜味劑,添加在糕餅甜點、手搖杯飲料、麵包等食品中。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說,玉米糖漿會讓身體長期處在一個不穩定、發炎、疲憊的狀態。本報資料照片

近期,受到某知名飲品的新聞影響,大家多討論玉米糖漿的話題,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在臉書指出,玉米糖漿早就滲透進入許多食品,包括手搖飲、瓶裝飲料、蛋糕、燕麥棒、優格、沙拉醬等,日常生活早已被「甜甜的陷阱」包圍得密不透風了。

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不是天然水果裡的果糖,而是一種特別容易讓血糖忽高忽低,更容易在身體裡引起慢性發炎的糖。

張家銘說,很多人以為,吃點糖、喝點飲料,了不起就是胖一點、血糖高一點,沒什麼大不了。但他在臨床看到,這些日常甜食背後,藏著一個長期破壞健康、慢慢偷走身體穩定性的隱形機制,這個兇手,正是讓血糖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忽上忽下的糖分。

高果糖玉米糖漿最大的問題,不只是甜。它進入身體後,血糖會一下子衝高,胰島素被迫急忙出動,隨之而來的是血糖又突然掉下來,這種反覆上上下下,讓身體長期處在一個「不穩定、發炎、疲憊」的狀態。

張家銘指出,很多人明明還年輕,卻愈來愈常抱怨,容易累、記性差、精神不好、反應變慢、甚至情緒不穩、容易焦躁。這些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症狀,背後很可能就是長期這種血糖忽高忽低,讓身體慢性發炎,慢慢改變了身體代謝的結果。

根據《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研究,長期攝取這類糖,即使體重不見得變胖、腰圍不見得增加,但身體裡的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卻確實上升了。這代表什麼?代表身體正在悄悄發炎,而這種慢性發炎,就是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起點。

張家銘表示,大腦同樣怕這種忽高忽低的血糖,特別是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對於血糖變化非常敏感。《Nutrients》期刊2024年的研究指出,吃太多這種糖,不只會讓人更容易健忘、專注力下降,甚至還會提高失智的風險。

有人會說:「糖不是吃了讓人比較有精神嗎?」沒錯,短暫的提神效應是存在的,但長期下來,卻讓我們的大腦越來越依賴糖,習慣靠外力撐住精神,反而讓專注、反應、情緒都愈來愈容易失控。

許多食物中,可能加了著讓血糖亂飆的「玉米糖漿」,包括手搖飲、汽水、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能量飲料;餅乾、蛋糕、冰淇淋、巧克力、糖果、果凍、布丁;番茄醬、沙拉醬、燒烤醬、蜂蜜芥末醬等醬料,甚至是早餐穀片、燕麥棒、能量棒、甜麵包;加工水果、蜜餞、罐頭水果等。

張家銘提醒,買東西時,應注意看成分表不:「高果糖玉米糖漿」、「Corn Syrup」、「Fructose-Glucose Syrup」、「HFCS-55」這些,都是它的化身。不是一口的問題,是每天都在累積的後果,因研究早就證實,吃得愈多、喝得愈多,失智、記憶力衰退、代謝失調的風險就越高。

反而,水果裡的天然糖,因為有纖維、有營養,一口一口慢慢吃,血糖釋放穩定,反而能保護我們的大腦。簡單說,一杯含糖飲偷走你的清醒,一顆蘋果才是真正的養腦食物。因此,想讓大腦靈光、身體穩定,不用等到身體出問題才來後悔。

張家銘提醒,維持身體血糖穩定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從生活裡慢慢拿掉這些讓血糖亂飆的糖,每少喝一杯含糖飲料,每少吃一口加工食品,就是在替自己存下更好的代謝、更好的腦袋、更清醒的未來。

水果

延伸閱讀

心悸、健忘、睡不好?醫揭關鍵:腦與心「對話線」卡住了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口乾、牙齦流血是免疫警訊 醫曝恐為唾液不足2招增免疫

冷氣不夠冷怎麼辦?冷氣大廠:調低溫度前先做一事 降溫更快還能省電費

相關新聞

注意雷擊、土石流!8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 恐一路下到晚上

中央氣象署下午15時20分針對8縣市發布豪雨及大雨特報,恐一路下到晚上。

80歲以上免評聘外籍看護 洪申翰:輕重症分流配套月底公布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或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評估...

老來一杯釀大禍 專家曝:恐加劇高齡者「2症狀」

許多長者習慣在飯後淺酌一杯,或以為「小酌養生」,但醫師警告,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對酒精的代謝力逐漸下降,即使與年輕時相同的飲酒量,也可能對健康造成顯著威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成癮研究中心主任尼克森(Sara Jo Nixon)指出,年長者本就存在器官機能退化,更容易受到酒精影響。

不吃辣怕長痘?營養師搖頭「肌膚保養潛力股」:地雷是它們

許多人無辣不歡卻仍捨棄吃辣,全因為擔心長痘痘。營養師鄭玲君在臉書「愛吃鬼營養師鄭玲君-瘦身、運動 從心出發」提醒,千萬別因為怕長痘痘而錯過辣椒這樣的好食材,真正致痘的因子其實是其他壞習慣!

雷雨轟炸!台中機場傍晚暫停地面作業 部分航班恐延誤

受到颱風外圍雲系及低壓帶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交通部民航局表示,台中機場今下午5時05分起暫停地面作業。部分航班可能因...

肝癌年奪7千命!逾半國人有「脂肪肝」恐致肝硬化

依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第9位,肝癌則為主要癌症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