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大運/馮翊新獨拿2點 桌球男團過中國高牆奪隊史首金

從光中彩虹到冰河銅雕 北美館呈現埃利亞松30年藝術精華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在台灣舉辦首度大型個展《你的好奇旅程》,圖為《冰河融化系列》。圖/北美館提供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在台灣舉辦首度大型個展《你的好奇旅程》,圖為《冰河融化系列》。圖/北美館提供

今夏,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於台灣的首度大型個展《你的好奇旅程(Your curious journey)》。展期即日起至 9 月 21 日,帶來埃利亞松跨越 30 年的藝術實踐精華。

埃利亞松生於 1967 年,長於冰島與丹麥,1995 年創立柏林工作室,以跨學科團隊進行創作,享譽全球。他擅長將不可見現象轉化為可感知的經驗,作品強調感知與共創,深獲各界共鳴。曾於倫敦泰特美術館展出《天氣計畫》,也以《紐約瀑布》等作品探討氣候與人類關係。2019 年起擔任聯合國氣候行動親善大使,持續透過藝術促進環境對話。

展覽精選埃利亞松 17 件經典與新作,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聚焦身體感知、生態共生與觀眾參與。埃利亞松藉由光、水、空氣等自然元素,引領觀者踏上一場感知與思想並行的探索之旅。

本展由 5 國美術館與藝術家工作室共製,為其首次亞太巡迴展第三站,前兩站分別為新加坡美術館與紐西蘭奧克蘭美術館,未來還將前往雅加達與馬尼拉,展現藝術跨域對話的實踐。

必看之作包括開場作品《循環扇》(1997),透過懸吊風扇使空氣可視,喚醒身體對空間能量的覺察;《雙螺旋》(2001)則以轉動鋼管構築如 DNA 般的螺旋形體,挑戰觀者的視覺認知。

《被活動定義的物體(當時)》(2009)運用閃光燈與水流製造「時間凝固」錯覺,提供獨特的當下體驗;早期經典《美》(1993)則以彩色霧氣與光幕構成每人皆異的彩虹,強調個體感知的獨特性。

在威尼斯雙年展曾展出的《單色房間》(1997),以單一頻率黃光籠罩展場,剝離色彩,讓觀眾重新思考色覺的本質;而《多重影子屋》(2010)則創造交錯光源下的多重剪影,令參與者成為作品一部分。

自然與環境議題亦是本展核心。1994 年作《苔蘚牆》將北歐地衣帶入館內,讓觀者以嗅覺體驗自然;2023 年新作《風的書寫》與《太陽繪圖》則以自然力創作,記錄風與陽光的軌跡。

2024 年創作的《冰河的最後七天》則以銅雕與玻璃呈現冰川融化過程,直指氣候變遷的緊迫與危機。這些作品在呼應當代議題同時,亦邀請觀眾以身體感知與環境產生連結。

展覽特別製作《地震儀對距離的證言》(2024–2025),以運輸途中震動記錄成繪圖,象徵藝術在全球流動下的痕跡與連結,並透過模組化運輸與在地製作降低碳足跡,實踐環保承諾。

巡迴展中唯一於新加坡與台北展出的作品《立方結構的演化計畫》(2004)鼓勵觀眾以樂高積木自由建構未來城市,透過拆解與重組,感受參與的力量與對未來的想像空間。更多展覽與活動資訊可上北美館官網。

藝術家 美術館 碳足跡 氣候變遷 新加坡 地震 冰川 冰島 低碳 丹麥

延伸閱讀

AI百工百業/AI勾勒城市畫卷 讓世界看見臺灣

戴雨凡推藝術公益 理善藝聚暖心同行

威廉.透納首度來台大展!泰德美術館部長專訪揭露透納背後的光影精神與時代意義

北海岸「漂流木演義」 14藝術家裝置藝術說漂流木的故事

相關新聞

故宮「碁人弈事」圍棋大賽將開跑 黑嘉嘉搶先走進千年對弈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暑假重磅特展「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展出院藏自漢至清六十餘件書畫、文獻與器物,從帝王將相、...

從光中彩虹到冰河銅雕 北美館呈現埃利亞松30年藝術精華

今夏,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於台灣的首度大型個展《你的好奇...

從寶寶到毛寶都不放過!今夏最有風格的選物市集在這裡

今夏最具風格的《時髦小孩與毛小孩的選物市集》,即日起至9月1日在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登場,由創意團隊...

永豐金控、永豐銀行力挺台灣小吃!卡友吃美食再享最高10%回饋

2025「500碗小吃派對市集」在7月19日、7月20日連續2天於台北信義公民會館中央廣場(四四南村)盛大展開,今年集結...

廚齡共百年!粵菜名廚葉志光、陳泰榮攜手上菜 「雋」再推3款新菜單

高雄米其林星級餐廳「雋 GEN」今夏迎來粵菜名廚葉志光,攜手雋廚藝總監兼愛徒陳泰榮,共同推出期間限定餐會。兩名廚齡相加近...

PIAGET伯爵sunlight Panorama珠寶 綠松石、黃金與鑽石的多重魅力

光線影響了人們的視覺,珠寶更因為光線的反射、質地,產生了殊異的奢華印象。瑞士高級珠寶與鐘表品牌伯爵(PIAGET)近日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