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中彩虹到冰河銅雕 北美館呈現埃利亞松30年藝術精華

今夏,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於台灣的首度大型個展《你的好奇旅程(Your curious journey)》。展期即日起至 9 月 21 日,帶來埃利亞松跨越 30 年的藝術實踐精華。
埃利亞松生於 1967 年,長於冰島與丹麥,1995 年創立柏林工作室,以跨學科團隊進行創作,享譽全球。他擅長將不可見現象轉化為可感知的經驗,作品強調感知與共創,深獲各界共鳴。曾於倫敦泰特美術館展出《天氣計畫》,也以《紐約瀑布》等作品探討氣候與人類關係。2019 年起擔任聯合國氣候行動親善大使,持續透過藝術促進環境對話。
展覽精選埃利亞松 17 件經典與新作,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聚焦身體感知、生態共生與觀眾參與。埃利亞松藉由光、水、空氣等自然元素,引領觀者踏上一場感知與思想並行的探索之旅。
本展由 5 國美術館與藝術家工作室共製,為其首次亞太巡迴展第三站,前兩站分別為新加坡美術館與紐西蘭奧克蘭美術館,未來還將前往雅加達與馬尼拉,展現藝術跨域對話的實踐。
必看之作包括開場作品《循環扇》(1997),透過懸吊風扇使空氣可視,喚醒身體對空間能量的覺察;《雙螺旋》(2001)則以轉動鋼管構築如 DNA 般的螺旋形體,挑戰觀者的視覺認知。
《被活動定義的物體(當時)》(2009)運用閃光燈與水流製造「時間凝固」錯覺,提供獨特的當下體驗;早期經典《美》(1993)則以彩色霧氣與光幕構成每人皆異的彩虹,強調個體感知的獨特性。
在威尼斯雙年展曾展出的《單色房間》(1997),以單一頻率黃光籠罩展場,剝離色彩,讓觀眾重新思考色覺的本質;而《多重影子屋》(2010)則創造交錯光源下的多重剪影,令參與者成為作品一部分。
自然與環境議題亦是本展核心。1994 年作《苔蘚牆》將北歐地衣帶入館內,讓觀者以嗅覺體驗自然;2023 年新作《風的書寫》與《太陽繪圖》則以自然力創作,記錄風與陽光的軌跡。
2024 年創作的《冰河的最後七天》則以銅雕與玻璃呈現冰川融化過程,直指氣候變遷的緊迫與危機。這些作品在呼應當代議題同時,亦邀請觀眾以身體感知與環境產生連結。
展覽特別製作《地震儀對距離的證言》(2024–2025),以運輸途中震動記錄成繪圖,象徵藝術在全球流動下的痕跡與連結,並透過模組化運輸與在地製作降低碳足跡,實踐環保承諾。
巡迴展中唯一於新加坡與台北展出的作品《立方結構的演化計畫》(2004)鼓勵觀眾以樂高積木自由建構未來城市,透過拆解與重組,感受參與的力量與對未來的想像空間。更多展覽與活動資訊可上北美館官網。
▪️薇帕颱風遠離…熱帶擾動恐發展 氣象署:周三至周五北移過程有機會接近台灣
▪️颱風假有望?薇帕增強影響擴大 「6縣市」累積雨量達停課標準
▪️薇帕颱風影響 華航、星宇、長榮、國泰取消航班一次看
▪️颱風外圍環流+低壓帶 花東、南部山區慎防大雨或豪雨
▪️薇帕颱風今明襲港澳、廣東 本周熱帶系統恐發展吳德榮揭北台被襲機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