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從沉默中發聲:韓國小說家崔恩榮的寫作之路與創作哲學

崔恩榮坦承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帶著打動讀者的目的,只是在寫自己發想的故事,而且「寫故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圖/林詩玟攝影)
崔恩榮坦承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帶著打動讀者的目的,只是在寫自己發想的故事,而且「寫故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圖/林詩玟攝影)

在韓國文壇,大多數作家都是以短篇小說起步,崔恩榮也不例外。從短篇小說集《祥子的微笑》出道,到長篇小說《朗夜》,再到最新短篇集《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她的創作歷程體現了韓國文學創作的典型軌跡,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寫作者如何在虛構中捕捉真實,在沉默中為弱勢發聲。

▋從兼職到專職:在現實與創作間穿梭

崔恩榮的創作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最初,她不是專職作家,而是一名教授韓語的輔導班老師。一邊工作一邊創作的日子裡,寫小說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情感抒發,而非明確的職業目標。當她同時進行短篇與長篇創作時,對於能否完成長篇小說仍充滿不確定,是在出版社鼓勵下,才促成了《朗夜》的誕生。

她筆下的角色經常背負著沉默的責任,像是《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中〈消失與不會消失的〉的期男、〈本分〉的貞允,雖然本意都是為了對方好,但她們都習慣在「不說」中把事情撐住。這樣的角色塑造並非刻意的社會觀察,而是深植於她個人的成長經驗。

「韓國的世代變化非常快,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會甘於沉默,但在我和我母親那個年代,會比較奉行『沉默是金』的說法。」她回憶起童年時母親常說的話:「只要你一個人閉嘴,我們家就安靜、不會有事了。」這種以沉默迴避分歧和矛盾的家庭氛圍,深刻影響了她的創作風格。

崔恩榮著有短篇小說集《祥子的微笑》(繁中版由臺灣商務出版)、《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長篇小說《朗夜》(繁中版由馬可孛羅出版)等。(圖/林詩玟攝影)
崔恩榮著有短篇小說集《祥子的微笑》(繁中版由臺灣商務出版)、《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長篇小說《朗夜》(繁中版由馬可孛羅出版)等。(圖/林詩玟攝影)

▋最私人的就是最社會的:獨特的創作哲學

作為長女,她曾坦承自己並非「因為我是我而被接受,而是因為我努力才值得被愛」。然而,當被問及筆下那些照顧他人、堅強卻內傷的角色是否與「長女」文化經驗相關時,她給出了意外的答案:「這些故事都是我自己想像出來,並非現實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

儘管如此,她的作品涉及家暴、同志、低薪、男尊女卑等敏感議題,卻能在閱讀時不顯沉重或說教,反而像是自然流露的生活真相。對於如何拿捏「社會關懷」與「文學溫度」之間的平衡,她有自己的創作原則:「我告訴自己至少要做到兩件事情:一、不要去說教。一旦我決定要用說教的方式處理,那麼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第二點是我覺得最私人的東西就是最社會的,所以我會挖掘自己內心的故事。」

這種創作哲學讓她能夠寫出那些「大家明明知道,卻仍無法用言語去詮釋的感受」。她自己也曾經歷過語言的匱乏:十幾歲時連「性暴力」這個詞都沒聽過,就算在新聞上看到這個詞彙,也只會覺得不舒服,卻對此沒有任何理解,因為當時沒有任何知識和語言去解釋什麼是性暴力,連自己為什麼不快都不知道。直到上大學後,「性騷擾」等概念逐漸出現,人們才開始能用具體語言解釋不舒服的感受。正是這種從語言空白到概念清晰的親身經歷,讓她在創作中能夠敏銳捕捉那些尚未被充分表達的情感狀態,透過文學為那些仍在尋找表達方式的感受提供語言。

▋意外的共鳴:好好說故事的力量

令她意外的是,這種貼近內心的寫作方式竟然能引起廣泛共鳴。她坦承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帶著打動讀者的目的,只是在寫自己發想的故事,而且「寫故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轉折點出現在《祥子的微笑》出版後的一場婚禮上,一位朋友的朋友特地走過來告訴她,那本書給了他很大的慰藉。《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中的〈回信〉因為採用第一人稱敘事,更讓許多讀者產生強烈代入感,紛紛分享「我」的感受。「那時我才明白:啊,原來我寫了一個很痛苦的故事,卻能夠安慰、溫暖到其他人啊。」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讀者回饋,並非傳統的書評,而是有位讀者條列式寫出她從2013年出入文壇至今的所有作品,最後加上「是個很努力的作家呢」的評語。這種被看見、被認可的感受,對於一個容易受挫的創作者來說格外珍貴。

▋寫作的儀式:在流轉中尋找靈感

談到寫作習慣,她有著獨特的創作儀式。每當要進入創作狀態時,她會取消所有約會,短則三五天,長則幾個星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她的一天通常從早上九點開始:起床後先給貓咪餵藥,自己也吃藥;接著餵貓吃飯,自己吃早餐;然後整理家裡,做些家事後才準備出門寫作。最特別的是,她會在不同的咖啡廳之間穿梭工作,沒有固定的店家。

「有時候也會覺得咖啡廳吵雜而工作不下去,這樣的話我就會收拾東西回家,或是換一間店待著。有時候也會想說去圖書館好了,但又覺得太安靜而太悶,所以就還是流轉於各間咖啡廳。」這種流動性的創作環境似乎更能激發她的靈感。

為了保持創作狀態,她一周會請兩次私人教練做重訓,最近更迷上了跑步。「因為網路上說跑步對創作有幫助,可以激發人的大腦,所以大概會慢跑個六到十公里。」

▋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地寫作

對於那些想寫卻不敢寫的人,她分享了一句深深觸動她的話:「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地去寫作。」就是在寫作的狀態下忘記所有事情,進入到一個無我的狀態。即使經歷過多次失敗,她至今仍會害怕寫作,但這句話成為她持續創作的動力。

在最疲憊或沒有自信的時刻,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的《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成為她的精神支柱。書中採訪了許多瀕死的人們,他們都會提到生前沒做過而後悔的事情。「這本書給我很大的鼓舞,讓我覺得死前至少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展望未來,她計畫在年底出版一本散文集,主題圍繞著難過、生氣、痛苦等較為黑暗沉重的內容,她也準備重新動筆回到小說創作,儘管還不知道具體會寫出什麼,以及篇幅長度,但她確信會繼續寫下去。

這位作家的創作歷程告訴我們,好好說一個故事,或許就是最好的貼近大眾的方式。那些看似細微的情緒描寫,往往正是人們最在意的部分。在虛構與真實之間,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也為那些沉默的人們發出了聲音。

貓咪 語言 情緒 小說 婚禮 圖書館 咖啡廳

延伸閱讀

韓國釜山哪裡好玩?盤點超人氣2025釜山一日遊路線,IG打卡&看海放空&去慶州韓屋散步懶人包

韓流席捲全球 新北圖書館辦「韓國流行文化月」體驗異國交流趣

不是東京熱! 「恆春熱」音樂祭8月開唱 邀請韓國天團登台

世界和平會偏鄉開作文班 讓孩子愛上寫作

相關新聞

情侶年收300萬!男友堅持「存到500萬才結婚」 一票網友吐實話:不想娶妳

和另一半攜手步入婚姻前,財務方面該怎麼規劃?一名女網友分享,近期和男友討論結婚計劃時,對方稱「雙方要存500萬」才敢結婚,讓她疑惑發問「這是合理的嗎?還是男友不想和我結婚?」。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人物特寫】從沉默中發聲:韓國小說家崔恩榮的寫作之路與創作哲學

在韓國文壇,大多數作家都是以短篇小說起步,崔恩榮也不例外。從短篇小說集《祥子的微笑》出道,到長篇小說《朗夜》,再到最新短...

【井然有序】李時雍/大音

序陳冠良《生於寂靜》(聯合文學出版)

【書評 藝術】蔡莉莉/那是世上最美的祝福

推薦書:王健安、林齊晧、戴郁文《祝大家文藝復興!》(時報出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