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味:追垃圾車】沈信宏/巷口的特權階級

▋倒垃圾變成出門的理由
對我來說,追垃圾車的人,在家裡擁有特權階級,他能壟斷、掌控、改變家庭中所有成員。
現在住大樓不再需要追垃圾車,定期下樓,按開自動閥門,垃圾車就為你敞開──潔淨、壓縮,隔絕,甚至沒有氣味與蟲蠅。倒垃圾這件事不再那麼耗時費力,巷口不再需要人駐守,特權階級自然無處立足,默默退場。
我以前和媽媽住公寓,地址的迂迴繁複也意味著倒垃圾的路徑綿延曲折:不只巷,還有弄,再上三樓。垃圾車只到巷口,媽媽負責丟,有時候久久不回來,可能是跟鄰居聊開了,或直接去夜間飯後散步,多好的時段。倒垃圾變成出門的理由,有時候太忙,下班太晚,垃圾擱了好幾天,在玄關散發濕臭。媽媽還是會捏鼻子騎著機車追到別的路段。
我小時候沒有倒垃圾的習慣,幾次聽到垃圾車樂音後才倉皇下樓,卻怎麼也追不上。當我提著幾袋垃圾狂奔在人群返家的途中時,他們早已看穿我會趕不上──面對那些回頭窺望的眼神,真是無比尷尬。
媽媽就是這樣隨性地養著垃圾,養著我,我始終不記得垃圾車明確的到來時間,也不知道錯過之後要往何處追趕第二次機會。我只知道垃圾和媽媽常常一起消失,而且會消失很久──可能順路又拜訪了某個朋友,或趕赴某個約會。我也就習慣了獨自在家度過夜晚,任寂寞不停地累積、發酵。
▋在岳父家倒垃圾,彷彿獲得了一個位置
後來短暫住在岳父的透天厝,每晚飯後追垃圾車是他的例行公事,傍晚運動後就把全家垃圾集中裝袋放在門口,飯後再把熱騰騰的廚餘與流理台殘渣倒入垃圾袋。他要清空所有垃圾桶,出門前沿途收走所有人當下的垃圾──握在手裡的衛生紙,散落桌面的餅乾包裝、糖果紙。他總是提早到巷口等候,順便抽菸、與鄰居交流。
他不需要別人幫忙,卻在心情不好時,一邊收拾垃圾,一邊對著爭吵的對象說:「整天為你們做牛做馬」、「做你們的奴才!」那一刻我就明白了:這不是單純的家務分工,而是一種策略性的壟斷,是立場的宣示。家中所有人都敬畏著岳父。他不主動跟人說話,他聽不到其他人說話,只要他說話了,我們就只能聽話。
他收得越完整、倒得越準時,我就越莫名地感到慚愧。
我也在岳父家倒過一兩次垃圾,我仿效他提早到巷口等車,提著垃圾,站在三三兩兩聚在一塊聊天的鄰居之間。來倒垃圾的大多是長輩,不像年輕人盯著手機,他們的眼神彼此交織成一張網,而我像是一隻誤闖的飛蟲,落入其中。他們看著我,思考、辨識著我。我慢慢退到人群稍遠的後方,把垃圾放在腳邊,一邊思考要不要點頭招呼、該和誰搭話,還是乾脆假裝滑手機。
我突然覺得,我好像獲得了一個位置。在這家裡,在這鄰里之間──我猜他們心裡正想:「這個女婿已經住在這裡一陣子了啊?」「他也為那個家做出了一點貢獻了啊?」「他這樣,算是被他岳父接納了吧?」
追垃圾車,把垃圾丟了,也可以是一場短暫而虛榮的晉任授階典禮。
台灣味:追垃圾車
▪️薇帕颱風今明襲港澳、廣東 本周熱帶系統恐發展吳德榮揭北台被襲機率
▪️薇帕颱風大雷雨炸台東「國家級警報」響 2地列淹水警戒
▪️颱風假有望?薇帕增強影響擴大 「6縣市」累積雨量達停課標準
▪️薇帕將升格中颱 粉專:南部雨勢增強 下周熱帶系統恐朝向台灣附近
▪️雨彈升級 薇帕颱風外圍環流影響 屏東花蓮台東大豪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