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人士定居許可數超去年 前十月達1749人

台港策進會和陸委會14日合辦「台港澳健康齊步走」步道健行活動,與會者合影。圖/台港策進會提供
台港策進會和陸委會14日合辦「台港澳健康齊步走」步道健行活動,與會者合影。圖/台港策進會提供

為關懷選擇在台灣定居、居留的港澳人士,台港策進會和陸委會自去年起,在全台巡迴舉辦十多個場次的座談會,昨日於桃園舉辦年度系列最終場,吸引超過120位港澳人士報名參加。陸委會港澳蒙藏處處長兼台港策進會秘書長盧長水說,今年截至10月,已有1,749港澳人士獲准定居,超過去年全年許可人數,希望透過善循環,讓大家在成為「新台灣人」的過程中更有信心。

據財團法人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台港策進會),13日,台港策進會與陸委會、桃園市政府舉辦2024年度系列「關懷港澳人士居留定居座談會」最終場。自去年10月起,目前已全台巡迴舉辦10多場次的座談會,累計超過800名港澳朋友參加。

盧長水說,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多元融合的社會,政府歡迎每一位有心來台發展的移居者在台落地生根,為協助港澳朋友依相關規定順利走向定居,因此,透過與港澳朋友座談、面對面的溝通,更有效地協助解決問題,就個別申請案件所遇情形,提供具體協助,並由策進會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提供後續專人專線諮詢服務與輔導。

他表示,陸委會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協力,協助移居台灣的港澳朋友能夠安身立命,進而安居樂業,開創第二人生。

就港澳人士定居情況,盧長水說明,2023年港澳人士定居許可人數為1,659人,超過2022年之1,420人,成長16.8%。2024年截至10月有1,749人獲准定居,已超過去年全年許可人數。

盧長水說,歷次座談會現場,均有港人分享已取得申請定居案通過之喜訊與經驗,相信這種善的循環,讓大家在成為「新台灣人」的過程中更有信心,也顯示在台港人已逐漸知悉並瞭解我政府作為的友善與合理。

座談會上,桃園市政府、內政部、勞動部、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等機關代表就港人關切事宜作出說明,包括桃園市政府官網設有「香港專區」,「桃園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及「桃園市新住民培力中心」,和投資、依親、求學及僑畢返台等事由的適用法規,外國專業人員在台工作規定與申請方式等。

另一方面,為持續關懷在台港澳人士,台港策進會14日與陸委會合辦「台港澳健康齊步走」步道健行活動,共30多人參與,邀請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高瑞雙,沿途介紹台北大湖公園、大溝溪步道、圓覺瀑布、鯉魚山步道等之文化背景、環境特色及生態多樣性。

台港策進會說,未來將持續辦理多元活動,讓在台的港澳朋友能夠融入台灣社會,安居樂業,安心生活。

陸委會、台港策進會與桃園市政府於13日舉辦今年度系列「關懷港澳人士居留定居座談會」最終場。圖/台港策進會提供
陸委會、台港策進會與桃園市政府於13日舉辦今年度系列「關懷港澳人士居留定居座談會」最終場。圖/台港策進會提供

勞動部 陸委會 香港

延伸閱讀

上海官員不被允來論壇 拒涉台系統來台有先例

羅文嘉喊話北市救一貫道信徒 侯漢廷酸「叫蔣萬安老大好了」

雙城論壇上海團11人遭擋 楊永明批搞錯對象、為德不卒

陸委會雙城論壇封殺11人 議員再爆:上月也有陸官員被「打掉」

相關新聞

兩岸觀策/王金平的論述是一塊試金石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拋出兩岸新論述,主張「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並認為「分治而不分立」是兩岸現階段化解對立的最...

港澳人士定居許可數超去年 前十月達1749人

為關懷選擇在台灣定居、居留的港澳人士,台港策進會和陸委會自去年起,在全台巡迴舉辦十多個場次的座談會,昨日於桃園舉辦年度系...

北市府質疑一貫道案「無溝通管道」 海基會回應:多些關注就多份幫助

就一貫道人士在陸被補一案,面對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質疑海基會是否沒有與對岸溝通管道,藍營議員抨擊推卸責任,海基會14日回應...

美議員批「大陸大蒜吃不得」 林劍貼1圖回擊:吸血鬼才會怕

針對美國佛羅里達州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日前批評,大陸大蒜是在「污水中生長再被漂白」,過程中還涉及「奴隸和...

陸學者分析:川普上台美國通脹降低 更能打貿易戰

中國官方強調,以高關稅打中美貿易戰會兩敗俱傷。但中國學者賀江兵預測,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上台後,美國通脹會降低、可大幅降息...

福建艦傳第5次海試 疑測試艦載機起降

針對中國福建艦是否已完成第五次海試的問題,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3日回應說,福建艦下步將逐步展開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