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迴暴雨台9線2路段受阻 台東大武鄉、太麻里鄉今天停班停課

27歲女軍官國5自撞護欄火燒車 目擊者眼見她燒成焦屍難過「我盡力救妳了」

峰會前夕 陸官媒:中歐經貿關係具韌性 仍可探索合作

在中歐峰會即將舉行前夕,歐洲媒體紛不看好中歐關係前景,陸官媒新華社刊出分析,強調中歐經貿關係仍可探索合作之路。(路透)
在中歐峰會即將舉行前夕,歐洲媒體紛不看好中歐關係前景,陸官媒新華社刊出分析,強調中歐經貿關係仍可探索合作之路。(路透)

在中歐峰會即將舉行前夕,歐洲媒體紛不看好中歐關係前景,新華社針對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責中國市場准入、補貼、政府採購、出口管制、產能過剩等問題發表分析指出,歐盟打中國牌是為了在美關稅談判中對美示好,並梳理在中歐經貿關係當前各種障礙下,仍可探索合作之路。

據了解,歐盟官員先前對Politico透露中歐峰會預計7月24至25日在北京舉行,雖然大陸官方還未證實時間與地點,但會議之前,中歐關係並不平順。法國回聲報引述一位專家稱「中歐關係氣氛異常低迷」;法國周刊「快報」網站刊出專欄稱,中歐峰會注定失敗。

新華社19日報導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歐盟法研究室主任葉斌分析稱,歐方在年初表示希望加強中歐經貿關係,最近卻對陸頻繁發起經貿摩擦,歐方領導人這種反復態度,不排除是通過打「中國牌」,試圖在對美關稅談判中向美國示好,但結果並不如她所願。

新華社也梳理近期中歐之間貿易摩擦情事。比如歐盟委員會6月宣布將實施國際採購工具(IPI)措施,禁止未來5年內大陸醫療器械廠商參與歐盟500萬歐元以上公共採購合約的招標;而中方也提出反制,排除歐盟企業參與人民幣4,500萬元以上醫療器械政府採購項目。

報導引述有關部門數據,2024年,歐盟共發起25起貿易救濟原審調查,涉陸案件21起。2025年以來,歐盟對中國大陸貿易救濟措施強度、頻率不斷升級。

此外,2023年歐盟正式實施《外國補貼條例》(FSR),授權歐委會對在歐經營的外國企業獲取的外國補貼進行調查。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以來歐委會發起的5起深入調查中,其中4起針對中國企業,甚至還對一家企業實施了「黎明突襲搜查」。業內人士普遍指出,歐方審查工具在法律形式上是中性的,表面上不針對特定國家,但是中國實際受到的影響最大。

報導也稱,歐盟在綠色轉型領域、數字經濟領域都設置了嚴格的條件,比如強制要求出口商提供碳排放及部分產業鏈核心數據、加嚴對歐盟境內運營的數字企業監管等。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姚鈴認為,這些舉措手段花樣更加翻新、覆蓋面更加廣泛、做法更加隱蔽、歧視性更加強烈,突出顯示了歐盟的「新保護主義」苗頭。

儘管歐盟新保護主義抬頭,大陸官媒仍稱,中歐雙方仍可探索合作之路,葉斌認為,中歐關係具有複雜性,歐盟對華政策具有兩面性,合作與競爭並存將是新常態。擴大合作、正視競爭、管控摩擦,中歐在維護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方面仍可探索合作之路。

關係 經貿 歐盟 北京 中國市場

延伸閱讀

川普對歐強硬 稅率15%起跳

1分鐘看世界/支付業者Block納入標普500 凸顯加密幣正邁向主流

只降美國車關稅惹議!網憂「市場大亂」:小心歐盟反制課稅

歐盟通過第18輪制裁 調降俄國石油出口價格上限

相關新聞

陸稀土出口美國飆升六倍 本月出貨可望進一步回升

最新數據顯示,大陸6月對美國的稀土磁鐵出口較5月飆升逾六倍,顯示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後,大陸稀土關鍵礦產對外供應已急劇復甦。...

新稅效應!官方調降消費稅起徵點 陸豪車市場將洗牌

大陸昨(20)日起下調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起徵點至人民幣90萬元,並納入新能源車型,引發市場震盪。業界分析,短期或掀搶購潮...

「零公里二手車」亂象 陸媒曝:陸工信部擬禁新車登記半年內轉二手

大陸車市「零公里二手車」亂象橫生。近日,有陸媒透露,大陸工信部擬推出新政策,禁止新車登記後6個月內轉賣為二手車,遏制近期...

陸產GPU廠全面啟動IPO 拚當陸版輝達

瀚博半導體近日獲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擬在A股IPO,截至目前,大陸國內主要GPU企業幾乎均已啟動IPO。這也意味在輝達CE...

立訊機器人總部 年底投產

大陸知名蘋果鏈公司立訊精密旗下子公司立訊機器人總部基地加緊建設,計劃於年底竣工並投產,預計年產值超過人民幣百億。

DDR4漲價 衝擊陸中低端手機鏈 牽動全年出貨量

市場消息傳出,記憶體大廠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向終端客戶公布新一輪合約價,DDR4、LPDDR4X由於進入產品生命周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