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不分類 即時 要聞 運動 全球 社會 地方 產經 股市 生活 文教 評論 兩岸 Oops 旅遊 雜誌

揭開困倦背後真實機制 大腦神經元過度放電誘發睡意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疲倦、需入睡補充能量?長久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是體內一種化學物質過度積累結果,但最新研究表明,誘發睡意真正「開關」可能是大腦神經細胞電荷過載。想像一下你長時間使用的電器因過熱自動斷電,新研究發現大腦也存在類似機制。

814 雜誌

50歲左右加速老化 研究:最明顯的是主動脈

先前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衰老主要發生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 44 歲、一次是 60 歲。最近另一項刊登在《細胞》期刊的新研究,透過成年人體內蛋白質分析,再度證實中年是加速衰老的分水嶺,中年之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老化軌跡比前幾十年更加陡峭,而血管是衰退最快的器官之一。

163 雜誌

夜間攝取咖啡因不只提神 研究:還增加衝動行為 尤其是女性

雖然許多研究標榜喝咖啡對身體益處多,但也要挑對時間喝,一項基於果蠅模型的新研究發現,晚上攝取咖啡因明顯增加女性的衝動與冒險行為,男性則較不受咖啡因影響。

70 雜誌

不想多生孩子 專家:因為買不起合適的房子

現代人不願生育,或許與個人生涯選擇有關,但對最大多數人的直接影響,無疑是錢的問題,養孩子不只面對的是高育兒費用、競爭壓力,研究發現,最明顯的影響是房價,只要人們有適合養育家庭的房子可住,生育率就可以有感提升。

51 雜誌

洞悉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與競爭力

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擴張,臺灣半導體產值隨之攀升,AI與高效能運算應用成為關鍵成長動能。然而,隨著技術快速演進、地緣政治變局交織下,產業面臨結構重塑與競爭加劇的挑戰,從IC設計、先進封裝到政策布局,2025年將是半導體產業關鍵轉折的一年,各界正加速布局,力求在變局中掌握優勢。

50 雜誌

九個家庭掌控15%財富 研究:矽谷是社會崩潰的縮影

矽谷因貧富差距走向失控狀態,富人擁有更多財產不是主要問題,而是其他人得不到基本生活安全保障。經濟學家警告結構性問題將帶來社會崩潰。最新研究顯示,過去十年矽谷貧富差距擴大速度是美國全國的兩倍,矽谷財富不均加劇,九個家庭控制 15% 的財富,同時矽谷無家可歸者劇增,與極端富人生活圈成為兩個分化的世界。

34 雜誌

迎接表後儲能元年 搶攻全球兆元儲能商機

儲能技術正站上能源舞台中心!隨著電力成為經濟命脈,臺灣積極推動表後儲能與智慧應用,工研院攜手產官學研共探商機,舉辦「科技儲能與系統韌性應用研討會」,邀請各方專家分享儲能產業前景,為淨零與能源轉型注入新動能,搶攻國際儲能市場商機。

14 雜誌

男性忙工作女性忙孩子 研究:40 歲後獨處時間都會增加

最近一篇研究調查美國兩性在人生各階段與誰共度時光,總結了幾個亮點,一是友誼在青少年晚期達到頂峰,進入職場和建立家庭後就迅速下降,成年後,男性在工作期間會花更多時間與同事相處,而女性幾乎在各個年齡層都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最後無論男性與女性,獨處的時間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穩定增加,老年時每天獨處的時間會超過 8 小時。如何度過這段獨處時光,將是老化社會面臨的新課題。

14 雜誌

不須走到萬步 《刺胳針》:7千步癌症風險降四成

久坐傷身體,但一週要運動三次,大多數人也做不到。現在科學家給我們更容易達成的目標,就是走路,研究發現,如果每天走路步數增加到 2 千步以上,就可明顯降低癌症到心臟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風險,且會持續到每天增加至 7 千步。

12 雜誌

台灣工具機聚落如何轉型生態系以求生?

經歷2024年生成式AI蓬勃發展,台灣除了有機會搭上NVIDIA供應鏈列車的半導體、資通訊零組件代工龍頭大廠的表現亮眼外,其他如工具機、金屬加工等傳產中小企業若非受到美中、俄烏等地緣政治衝突,陸續失去中國大陸、俄羅斯、中東歐等出口市場動能,還有日圓貶值衝擊。

9 雜誌

乙烯精準聚合技術為臺灣石化創新局

長期以來,臺灣在高階聚烯烴材料領域受制於技術門檻與進口依賴。為打破困局,工研院開發出「乙烯精準聚合高值PE/POE技術」,不僅突破聚合物性能與製程瓶頸,更具備應用於高強度纖維、綠能電纜等高值應用的潛力,為石化業開展新的方向,榮獲傑出研究獎金牌獎。

8 雜誌

AI百工百業/智慧物流外送快速到家 物流排程運力整合平台

在外送成為日常、物流效率決定顧客體驗的時代,如何讓貨物更快、更順、更準時送達,已成為各行各業競爭的關鍵。隨著AI與大數據的應用成熟,工研院結合「跨平台配送整合」與「智慧排程演算法」系統,正悄悄為臺灣物流產業帶來革新。

7 雜誌

專欄/產業革命再掀風雲 歡迎進入量子時代

挾帶強大的運算速度和應用潛力,量子電腦逐步走入大眾視野,未來可望掀起新一波的量子科技革命。究竟量子科技有何內涵?臺灣的機會又在哪裡?中原大學量子資訊中心主任暨臺大物理系特聘教授、同時也是鴻海董事的張慶瑞,帶來第一手觀察。

5 雜誌

工研院攜手三菱電機碳捕捉跨國實證啟動

在全球加速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浪潮中,碳捕捉技術已成為產業減碳的關鍵。工研院與日本三菱電機攜手合作,啟動固態胺碳捕捉模組跨國合作,不僅展現臺日科技互補優勢,更開啟臺灣碳捕捉技術跨海驗證的里程碑,為打造亞洲碳中和市場注入新動能。

4 雜誌

軟硬整合、省電10倍以上的AI晶片

AI浪潮帶來革命性創新,終端裝置對運算效能與省電的要求越來越高。工研院突破技術瓶頸,打造出具備超低功耗、可彈性配置的「下世代運算架構軟硬整合之超低功耗邊緣辨識」技術,讓AI運算省電10倍以上,能效創世界紀錄,獲傑出研究獎金牌獎肯定。

4 雜誌

AI百工百業/AMR打造醫院智慧運作新節奏

醫院走廊裡,機器人自動閃避病人、搭電梯、準時送達醫療物資,這是AI進駐醫療現場的真實寫照。工研院將AMR導入院區,讓AI從產線延伸至病房,在高度變動的人流與流程中,成為醫護的重要後援。隨著AI技術深入百工百業,服務型機器人也在醫療場域中找到關鍵定位,為智慧醫院開啟新解方。

4 雜誌

雷射先進應用的最新趨勢與市場動態

在全球製造業面臨淨零碳排與智慧製造雙重轉型之際,先進雷射技術正以其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及非接觸式加工等顯著優勢,成為實現永續與高效生產的關鍵。

4 雜誌

打造可信賴的半導體供應鏈夥伴

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供應鏈重組加速的當下,臺灣正從「矽盾」轉變為連結全球的「矽橋」。工研院舉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匯集美、日、歐、英、荷、法、捷等駐臺代表與產業共識,以「創新、安全、韌性、共榮」為主軸,為臺灣成為AI時代核心支點奠定戰略基礎,展現臺灣在全球戰略格局中的關鍵角色。

3 雜誌

AI百工百業/AI投餵接棒老漁民經驗

養魚,不是只靠撒飼料那麼簡單。缺工、耗時與高成本,是傳統漁產養殖投餵面臨的三大難題。工研院導入AI打造精準投餵技術,讓機器不只定時撒料,更能讀懂魚的反應、學會漁民的經驗,為水產養殖注入科技動能。

3 雜誌

工研院攜華南銀行打造淨零轉型加速器

2050淨零排放是全球目標,企業該如何做?淨零投資錢從哪裡來?現在,企業淨零轉型不再孤軍奮戰。工研院與華南銀行攜手舉辦「共創智慧永續論壇」,結合技術顧問與綠色金融,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一站式減碳解方。

3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