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軍空襲敘利亞首都至少1死18傷 魯比歐:美方關切、盼衝突停止

風災台南下營萬餘戶停電今晚終於「清零」 區長:12天拚復電血淚史

黃仁勳:任何輕視華為、中國製造能力的人 都極其天真

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車用產業重構 台灣莫失先機

川普政府在與國際主要貿易夥伴進行關稅談判過程中,最受到談判各方關注的焦點,除了鋼鋁、半導體、農業之外,就屬汽車產業最關鍵。川普意圖對國際汽車產業供應鏈展開新一輪重組行動:一方面對中國車用零組件維持高...

評論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也挺大罷免?

川普關稅海嘯餘波不止,美股卻屢創新高。台股蒙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加上美股加持,自谷底翻漲四千多點,指數超越海嘯前。三個月累積漲幅逾兩成,全球僅次於美韓。但國安基金「功成身不退」,賴政府秉持少見的責任感...

評論

聯合報社論/救災惹民怨,賴政府竟還想沒收萬元現金

丹娜絲颱風在南部造成重大災情,不僅社會韌性受到嚴重考驗,政府的救災效能也頗受訾議。嘉南若干地區直到第九天還無法恢復供電,而賴總統前往視察,卻為國軍應否救災及手機有無訊號等問題與災民爭辯,留下難堪場面...

評論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催生新 WTO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各國發動的關稅戰,表面上即將到期,結果也在陸續公布之中。然而,不少關稅結果出乎預料的國家,在表達不滿之下,紛紛表態要繼續諮商;因此,到底最後的「均衡結果」何在,根本無人能夠確定,給...

評論

聯合報黑白集/呼叫黑熊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一些地區甚至成了孤島。「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各地政府和民間團體都投入救災。令人好奇的是,近年力推「民防」的黑熊學院,卻悄然無聲。難道只有發生戰爭,黑熊才會現身?防災、救災都是...

評論

聯合報社論/識讀中國,教育部和陸委會示範違憲逾法

教育部宣布完成十三篇「識讀中國」教材,預計九月開學上路,之後還會陸續增加。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表示,陸委會有提醒教育部,「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的說法「已經失效」。其實教育部哪需要提醒,教育部...

評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發展首重社會安全和信任

近幾年台灣詐騙案爆發式攀升,不僅讓民眾沒有安全感,也嚴重消耗經濟活力及人與人的信任基礎。根據公視報導,2024年全台累計詐騙損失高達新台幣502億元,是五年前的11倍之多。即便2025年初略見下降,...

評論

聯合報黑白集/被死當的韌性隨堂考

丹娜絲颱風過境後一周,嘉南地區有數萬戶竟長達五、六天仍無電可用,在災民家園還泡在水裡的同時,賴政府則正在進行史上最長的漢光演習。這個橫掃嘉南平原的中型颱風,讓賴政府成天掛在嘴上的社會韌性完全破功,再...

評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輕忽釀人命悲劇,台灣淪恃強欺弱社會

近來國內一再發生原本可預防的人命慘案,從台中豐原詐欺釀全家五口命案,到新北土城家暴者違反保護令被輕縱造成姊妹兩死悲劇,社會安全網處處漏洞,從社福到警政司法系統更頻頻出現漏接的人禍。政府的疏失與無能,...

評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啤酒傾銷 看產業面臨的風險

今年3月由台灣業者組成的台灣釀酒商協會,針對由中國大陸進口啤酒提出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認為由對岸低價進口的啤酒,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要求政府課徵反傾銷稅,或是平衡稅(反補貼稅),以維護業者權益。...

評論

聯合報黑白集/霸氣與洩氣

美國總統川普繼四月二日「解放日」通殺全球後,近期改採分批擊破策略,陸續函告各國未來稅率。除了首波關稅戰,中國大陸抗美成全球焦點外,在遭美關稅霸凌國家中,巴西總統魯拉下令退回川普「恐嚇信」,最具戲劇張...

評論

聯合報社論/關稅紓困振興、還財於民,才是更大的民主

立法院通過為因應川普關稅而提出的「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刪除台電補助一千億元,列入普發現金每人一萬元。行政院批評債留子孫、威脅將漲電價。事實上,比起賴清德以「更大的民主」為名推動大罷...

評論

世界日報社論/川普政府是否武力護台?

美國國防部下月提出年度「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報告,這是川普總統第二任的第一份國防戰略指引,各界高度重視;就在報告提出前,另一個華府民間智庫率先公布自己的國...

評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對勞保基金及電價的啓示

川普總統極力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在7月3日通過眾議院表決,並由川普於隔日簽署。此法案將擴大美國貧富不均,以及債留子孫,而此兩問題也隱藏在我國的勞保基金以及電價政策上。此法案預計使美國未來十年增加3...

評論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只出一張嘴

教長鄭英耀要求所有中小學盤點球具,供社區民眾在假日或放學後到校借用。消息一出,引發學校和教團反彈,隨即喊停。原因無他,球具都是「校產」,需要專人管理維護;而「愛心傘」是丟棄無妨的東西,兩者怎能相提並...

評論

聯合報社論/大罷免大倒退:刑法一百條竟從糞坑被挖出

距大罷免投票僅半個月,賴總統的「團結十講」因出現爭議,刻意推遲了兩次。以大罷免總軍師自居的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卻揚言,罷免後還要用「刑法一百條」伺候藍委,讓他們「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此話一出,引起各界...

評論

經濟日報社論/電力即算力 算力即國力時代來臨

美國AI技術翹楚OpenAI宣布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租用4.5GW等級雲端運算基礎設施。這項合作案能源規模接近紐約市日常用電總量,幾乎等同台灣尖峰用電的十分之一。這是一筆科技巨頭間的商業合作,但它所揭...

評論

聯合報黑白集/「十一寇」將舊事重演?

扁政府末期,有人形容,「不回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人們一定沒料到,今天的情況比當初還貼切。綠黨鞭柯建銘證實,賴總統早已敲定大罷免;若成功拿回國會多數,還要恢復「刑法一○○條」來懲治反對黨。司法執法...

評論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夜會對美談判團隊,顧誰的利益?

賴總統深夜與赴美談判團隊視訊連線,下達指示:「務必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為核心任務。」這些指示聽起來方向清晰、立場堅定,卻道破兩項事實:其一,美國在產業政策、醫藥、農業和肉類進口逼...

評論

經濟日報社論/留意「大而美法案」對台衝擊

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川普總統簽署「大而美法案」,正式開啟第二任期的施政主軸。雖然此法案充滿爭議,社會多數民調也以反對者居多,不過川普仍堅持己見,傾力說服國會,而終能在參眾兩院以些微票數驚險通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