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島脫離暴風圈!中颱楊柳閃襲釀28萬戶停電 全台8千人緊急撤離
降落桃園機場狂冒火花!UPS貨機「發動機擦地」 運安會介入調查了
糖尿病
不是吃太多!錯誤用餐時間恐害你得糖尿病 醫建議主餐「這時吃」最好
根據2025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eBiomedicine》的一項德國研究指出,吃飯時間的早晚,與身體的代謝能力及健康風險密切相關。尤其晚吃主餐、與生理時鐘不符的進食習慣,可能提高肥胖與糖尿病的風險...
南投「小鋼砲」曾琮愷染蜂窩性組織炎逝 醫曝:4大特徵要特別注意
外號「小鋼砲」的45歲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前執行長曾琮愷因蜂窩性組織炎併發重症住院,未料病況急轉直下,昨晚辭世。醫院解析,蜂窩性組織炎不一定有傷口,要注意其4大特徵,分別為發紅、腫脹、痛楚、發熱,但如果...
這種水不能喝! 醫警告就像「化學雞尾酒」:恐得糖尿病
天氣炎熱,不少人外出買礦泉水,常常放一陣子後,瓶身就布滿水珠,水也變溫。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這種水千萬別喝,根據哈佛研究發現,塑膠瓶裝水在高溫下會釋出雙酚A,可能增加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時隔4年首例!7旬女發燒全身無力 沒碰過動物竟確診「兔熱病」
衛福部疾管署最新公布,一名居住在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於7月12日出現發燒、全身無力、頻尿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因症狀未改善且出現寒顫、腹瀉等症狀,再至急診就醫並通報兔熱病,血液培養的菌株經全基因...
「DASH4D」飲食法揭密 醫推3類食物:糖友血糖多穩1.2小時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忽高忽低,不僅容易感到疲累,長期恐怕還會傷害眼睛、腎臟及心血管。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最新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友連續四周一種飲食方法,每天血糖維持在理想範圍的時間平均可多出1.2小時...
一度被建議脊椎開刀…7旬翁雙腳無力揪不出原因 竟是「這疾病」導致
70歲老翁雙腳逐漸沒力,無法走路,向骨科、復健科醫師求助都未見起色,經檢測糖化血色素等才發現罹患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藉藥物及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治療,目前已能走路。員榮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宗勳今天透過新...
北醫大研究: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有助延緩糖尿病、肥胖者失智
衛福部統計,截至2024年我國65歲以上失智人口為35萬人,盛行率8%,預估至2061年,累計人數將達88萬人。不過,失智症病人可能有福了,北醫大最新研究發現,常見糖尿病治療用藥二甲雙胍,不僅有助血...
北醫大研究: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有助延緩糖尿病、肥胖者失智
衛福部統計,截至2024年我國65歲以上失智人口為35萬人,盛行率8%,預估至2061年,累計人數將達88萬人。不過,失智症病人可能有福了,北醫大最新研究發現,常見糖尿病治療用藥二甲雙胍,不僅有助血...
愛吃薯條要注意! 專家:每週三份就提升患糖尿病機率
吃太多速食可能會影響健康,近期一項新研究更顯示,薯條吃太多不只讓人發胖,還可能大幅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項研究由劍橋大學和多國學者合作進行,針對美...
肥胖會短命!40歲以上五成腰圍過粗 國健署提供5招打敗腹部肥胖
肥胖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種慢性疾病,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國人超過一半以上成年人都過重,且三高愈來愈盛行。衛福部統計,十大死因中,5項跟三高有關,占了醫療健保支出40%。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
男人累、胖、沒精神?元氣最愛問:當心睪固酮低下導致代謝失調!
提起男性荷爾蒙,多數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性功能表現,但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蔡維恭在《元氣最愛問》節目中指出,睪固酮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它對於男性整體健康具有關鍵性的角色,直接影響體重、肌力甚至...
喝珍奶又怕胖 醫師建議改換1配料:有助腸道蠕動並減重
不少人愛喝珍珠奶茶,卻又擔心喝進一堆熱量,導致身材走樣。對此,減重名醫蕭捷健建議,其實只要小小改變配料選擇,就能兼顧美味與健康,若把珍珠換成寒天,不僅熱量大幅下降,還能促進腸道蠕動,甚至有助於減重。...
睡眠不規律恐誘發172種疾病! 醫示警:帕金森氏症、糖尿病上榜
許多人認為「只要睡得久就能補回睡眠債」,但事實並非如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睡眠不足與作息紊亂,都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威脅,不只記憶力與情緒受影響,也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帕金森氏症、肝硬化...
曾拒治療不吃藥 穩定醫病關係助92歲婦控制糖尿病
今年92歲的婆婆多年前罹患糖尿病時,非常抗拒治療,幸在醫療團隊耐心溝通下,才終於開始接受用藥,20多年來雙方不僅建立穩定醫病關係,婆婆病情也控制良好,沒有重大併發症。「如果沒有你們,我應該早就出事了...
血糖監測裝置成風潮!沒有糖尿病的人也需要嗎?專家解答
可穿戴健康科技日趨熱門之際,一款25美分大小、可追蹤血糖升降的裝置成為新的希望與炒作來源。美聯社報導,衛生部長小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最近向國會表示,能24小時連續監測...
健保署力推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 新藥9月1日擴大給付
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不斷上升,糖尿病更是引起許多慢性病的主因,健保署積極推行「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協助民眾提早治療,遠離併發症風險。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3月1日起,已擴大SGL...
白卡及紅藍卡擬納昂貴減肥藥 5年實驗計畫 數百萬人受惠
數百萬參加俗稱「紅藍卡」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或「白卡」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計畫的肥胖症患者,可望透過川普政府推出為期五年的實驗計畫取得價格昂貴的減肥藥物,例如胰妥讚(Ozem...
「一次拔牙12顆再種6顆」七旬翁吐血亡…暴力手術遭批:年輕人也撐不住
哈爾濱一名77歲老翁日前在口腔門診被一次性拔除12顆牙、種植6顆牙,手術後離院身體突發不適,吐血身亡。《極目新聞》評論指出,一次拔除12顆牙齒、種植6顆牙,就算是20幾歲的青壯年也承受不住,更何況據...
這添加劑不該碰!研究:每天一瓶0卡飲料罹糖尿病風險增38%
為了健康改喝0卡飲料?這個習慣恐怕還是會影響健康。澳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喝一瓶「0卡」汽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反而比喝含糖飲料還高,增幅高達38%。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
6旬翁嫌回診麻煩自行購藥控制血糖 半年後糖尿病惡化還罹晚期腎病變
許多糖尿病人以為血糖控制好就沒有問題,不過,臨床醫師指出,糖尿病患容易忽略尿蛋白、腎功能檢查,根據統計,每10位糖尿病患,有4位會發生腎功能惡化,且多數人早期無症狀,直至下肢水腫、泡泡尿、嚴重疲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