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不只除皺 肉毒桿菌素還能治肌肉痙攣
許多人對肉毒桿菌素的印象,多停留在醫美除皺,但其實它也是治療「肌肉痙攣」的有效藥物,為不少患者帶來改善生活品質的希望。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可以阻斷神經與肌肉之間的訊號傳遞,達到肌肉放鬆的效果。...
男性40歲就應開始做健檢!醫師給每個年齡層的健檢項目指引
父親節將至,關懷男性朋友的健康,不妨從40歲開始做健康檢查,為健康多一份保障!北醫附醫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說,男性過了30歲後,長期累積的疲勞或是不健康行為,漸漸地就會以「疾病」呈現,特別是代謝症候...
連嗑7個榴槤!前歌手滿嘴榴槤味中風送院 醫治1個月仍半癱
「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雖是老生常談,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明白,並且懂得節制。馬來西亞1名90年代饒舌組合前成員本身有吸煙習慣,近日更連續狂食7個甘榜榴槤,翌日開工時突然中風,送院急救時仍滿嘴榴槤味,...
高雄數學補教名師猝死 黃捷發聲悼念「曾蒙恩師教導」
高雄補教業名師「鄭奇數學」鄭奇上月26日在上課中途突感身體不適,送醫後隔日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猝逝,享壽60歲,死訊震撼補教界。今日上百位學生出席告別式悼念恩師,立委黃捷就讀高雄女中時也曾受教於鄭奇,...
倒地瞬間命懸一線!南投警官跑道中風 消防員衝刺搶命
南投縣40多歲廖姓警官日前在南投體育館跑步時突發中風,幸好在楊姓消防員即刻施援、南投醫院醫療團隊迅速搶救下,成功取出血栓,挽回一命,目前在加護病房觀察,生命徵象穩定。當天傍晚,體育館內傳來沉重腳步聲...
低溫高溫都要注意!研究:2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增急性中風風險,2種族群最危險
近年來,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議題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也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氣候事件如致命寒害、熱浪,在世界各地頻頻發生,也會對個人的健康造成衝擊,包括蟲媒傳染病增加、慢性疾病惡...
枕頭不對可能誘發腦中風?百年寢具店老闆教你找到最好眠的黃金高度
有些人為了解決睡眠困擾會就醫或依賴安眠藥,事實上,問題可能出在枕頭的高度。一項來自日本的研究顯示,「枕頭太高」竟可能導致年輕人腦中風,甚至危及性命。專家更指出這種現象被稱為「大爺枕症候群」(殿様枕症...
每4人就有1人高血壓!722原則量血壓 避免爆血管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第六,不過,高血壓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以「722原則」量一次血壓,掌握身體健康...
722原則量血壓 避免爆血管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第六,不過,高血壓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以「722原則」量一次血壓,掌握身體健康...
高血壓是慢病共同危險因子 量血壓要正確 錯誤手法一次看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第六,但高血壓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以「722原則」量一次血壓,掌握身體健康數值,才...
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中風老媽記憶打結 陪她享受每個當下
2022年6月的一個午後,80歲的媽媽突然無法清楚說話、全身無力,及時送醫數小時後取出小腦的血栓,語言與意識恢復了,住進「腦中風加護病房」觀察。護理師立刻建立LINE群組,讓我們能遠距陪病。當晚傳來...
健康你我他/中風老媽記憶打結 陪她享受每個當下
2022年6月的一個午後,80歲的媽媽突然無法清楚說話、全身無力,及時送醫數小時後取出小腦的血栓,語言與意識恢復了,住進「腦中風加護病房」觀察。護理師立刻建立LINE群組,讓我們能遠距陪病。當晚傳來...
獨/罕見疾病毛毛樣棘手複雜 醫:亞洲有明顯發病趨勢
「毛毛樣是一種慢性腦血管疾病。」台中榮總神經外科名醫李崇新說,文獻資料顯示,毛毛樣腦血管病變雖屬罕見疾病,在亞洲族群中有明顯的發病趨勢,且越來越多成年人因腦中風、癲癇或突發性意識障礙而確診。李崇新指...
講電話時突然聾了 55歲女業務靠高壓氧治療找回聽力
1名55歲女業務員用手機聯絡客戶時右耳突然聽不見電話那頭的聲音,換到左耳卻又可以正常的聽到聲音。醫師為她做完聽力檢查,發現竟是突發性耳聾,所幸經高壓氧治療四周,終於恢復聽力。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高壓...
陪病看護經驗/起步就是進步 陪中風老伯復健
起步就是進步。投入居家照服員工作四年多,從照顧日常起居到陪病就醫,感觸尤其深刻。一位年逾七旬的伯伯因梗塞性腦中風,導致肢體功能受損,不管在家還是出外都須仰賴輪椅,陪伴他漫長的復健之路,就成了我的工作...
健康你我他/起步就是進步 陪中風老伯復健
起步就是進步。投入居家照服員工作四年多,從照顧日常起居到陪病就醫,感觸尤其深刻。一位年逾七旬的伯伯因梗塞性腦中風,導致肢體功能受損,不管在家還是出外都須仰賴輪椅,陪伴他漫長的復健之路,就成了我的工作...
回響/各醫院關注神內醫師人力 這家保障月薪35萬起跳
醫院醫師薪資不如基層診所,導致醫院各科別醫師往診所流動,急診醫師爆出年底將累計破百人離職,而連救治急性中風患者的神經內科醫師,也紛紛離開工作崗位。本報日前關注嘉義地區神經內科人力不足,影響急性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有黃金治療期 切記「FAST」口訣並及時送醫
37歲朱姓男子被家屬發現從樓梯跌下,送醫後出現眼歪嘴斜及左側肢體無力症狀,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急性右側中大腦動脈栓塞。此外,62歲李姓男子被人發現倒在路邊,送醫後他無法表達、右側肢體無力,且眼睛目...
專家呼籲40歲以上三高民眾或高階主管應重視腦中風預防
醫界發現,不少接受腦中風預防保健治療的民眾,大多是有家族病史,或是健檢時發現有三高的企業高階主管。腦中風治療專家楊司寬醫師呼籲40歲以上的三高民眾,應積極面對和重視腦中風預防,落實「預防勝於治療」就...
醫界離職潮吹向急重症科別 台大院長嘆:負責急診室就像「無期徒刑」
醫界離職潮從護理人員吹至急診、神經內科及胸腔科等急重症科別,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函衛福部,呼籲應比照兒科醫師,每月提供神經科住院醫師1萬元津貼,先把人留下來。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表示,神經科住院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