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五股今晨9.6度!再冷一天就回暖 3月4日鋒面再來

基因

北京中關村特色產業園 營收破兆人民幣

2月22日,中關村傳來好消息:2024年中關村40家特色產業園營業總收入突破人民幣兆元。根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消息,這是中關村特色產業園營收總規模首次破兆元。新華社報導,「就在本月,我們園區企...

兩岸

輝達合作開發出「地表最大」供基因研究的AI系統 可免費用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與島弧研究所(Arc Institute)和史丹佛大學等研究夥伴,合作開發出了號稱迄今為止供基因研究的最大AI系統Evo2,盼能加速在醫學和遺傳學上取得突破。Evo ...

全球

台灣人基因溯源 坊間檢測產品5000元多非本土貨

台灣人到底有什麼血統?有什麼基因?是漢人?還是有平埔族基因?甚至有南島基因?透過基因的科學檢測,其實才是最真實可信的方法。不過聚傳媒實際調查卻發現,目前坊間有販售的基因檢測產品,多數都不是本土產品,...

生活

科學人/家族多有阿茲海默症突變基因 70多歲天選之人為何能戰勝疾病?

阿茲海默症這種人人聞之色變的神經退化疾病,已然是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我們不得不高度重視的重要議題,過往的科學研究已揭示數個基因突變會導致明確的罹病風險,然而近期報導出來的一位案例,明明身懷「必中」的 P...

文教

「癌王」胰臟癌細胞轉化惡性機制 成大、中正大學聯手解密

胰臟癌號稱「癌王」,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惡性腫瘤,且往往在被診斷時已處於晚期,患者存活率低於10%,找出胰臟癌惡性轉化機制,格外重要,此次,國立成功大學及中正大學攜手,透過生醫AI大數據分析技術與臨床...

生活

健康名人堂/可能改變醫療保健生態的9件事

新年伊始,2025年無疑是醫療變革的關鍵時刻,突破性科技發展將重塑醫療樣貌,不僅效率提高,還讓每個人都能更輕鬆地取得或了解自己的健康資訊。未來一年,很可能改變醫療保健生態的九大重要事件如下:一、精準...

生活

全球女性胸部尺寸排行 這國傲人胸圍奪冠!台灣居亞洲中段班

「世界人口綜述」組織(World Population Review)早前公布多國女生胸部尺寸,數據比較了罩杯尺寸平均值,從最低的AA至最高的D作計算指標,再比較平均身高體重指數(BMI)。而頭十名...

全球

SMA基因治療顛覆傳統 台灣諾華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金獎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被譽為「生技醫療界奧斯卡」,諾華以創新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治療,顛覆了傳統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的治療模式,著眼於解決疾病的根本原因,翻轉患者的生命歷程,獲「國家生技醫療品...

生活

高醫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門診 搶時間殲滅癌細胞

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高醫今年1月起開設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門診,率先導入不同癌別腫瘤內外科醫師看診,搶時間精準殲滅癌細胞。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調查,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

生活

查出罹癌患者基因突變...精準治療 高醫設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門診

高雄一名73歲許姓男子9年前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接受多種標準治療,病情控制效果有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現他帶有BRCA2基因突變,使用PARP抑制劑治療,病情明顯好...

生活

提升肺癌競爭力 余忠仁盼善用優勢、健保加速接軌國際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TASLC)、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及全球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於11日至12日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台...

生活

300種基因新發現 遺傳變異引發憂鬱症

300種基因變異新發現,憂鬱症遺傳可能性高。一項跨國醫學研究指出,共有697種基因變異與憂鬱症有關,其中包含近300種新型遺傳基因。然而,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對抗憂鬱藥物有反應。專家強調,該研究有助於...

生活

輝達AI導入醫療保健產業 加速藥物與基因研究

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今天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照護活動上,宣布建立新的合作關係,透過加速藥物探索、加強基因組研究,以及利用代理型和生成式AI,推動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產...

全球

《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47歲富豪追求18歲肉體 開啟抗老計劃

Netflix紀錄片《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Don't Die: The Man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聚焦美國富豪布萊恩·約翰遜(Bryan Jo...

琅琅悅讀

玻璃娃娃一出生就成棄嬰 她活出自信誓當「強化玻璃」

罹患罕病先天成骨不全症、被稱為「玻璃娃娃」的林麗雪,剛出生就成了棄嬰,約兩個月大被送到新北八里愛心教養院安置,迄今35年。別人看她是尋親不著、命運坎坷的孤女,她卻渾身充滿正能量,個小志氣高地說:「很...

聯合報

好奇人瑞怎麼吃助長壽?專家揭殘酷事實 想呷百二恐得看「祖先」

每當有人瑞過世,人們通常最好奇此人生前愛吃什麼或有何特殊生活習慣,希望藉此獲知長壽祕訣。但影響一個人長壽的因素,究竟是生活型態,還是基因?專家指出,這問題的答案要依據你所謂的「長壽」究竟是幾歲而定,...

全球

科學人/6千萬年前人類「雙胞胎」反而常見 科學家揭單胎的生存優勢

我們在生活中較少有機會遇到雙胞胎,且幾乎所有的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一次只生一胎,但大約6千萬年前,雙胞胎反而比較常見。為了探討哺乳類動物的進化與生殖演化史,科學家分析了化石與現存物種的骨骼標本,以...

文教

玉山杜鵑復育計畫啟動!嘉大攜手杉林溪成立保育中心、守護原生種

台灣「護國神山」玉山及中央山脈,獨特杜鵑植物玉山杜鵑以玉山命名,嘉義大學與杉林溪遊樂公司善盡永續發展目標,攜手成立「台灣原生杜鵑基因多樣性保育中心」,今年以玉山杜鵑為復育對象,選定離玉山最近的國立仁...

倡議家

NGS揪罕病 台大醫院10年檢測6千例

罕見疾病診斷困難且許多疾病尚無治癒方式,病人必須終身與疾病共存,治療過程充滿挑戰。台大醫院醫療體系近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孟儒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罕見疾病診斷...

生活

提升罕病診治效率 台大醫院10年完成逾6千例NGS檢測

罕見疾病症狀不明顯、診斷困難,且許多疾病尚無治癒方式,病人必須終身與疾病共存,治療過程對病人與家屬充滿挑戰。台大醫院醫療體系近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孟儒表示,次世代基因定...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