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

男性無聲殺手 攝護腺癌早期難察覺

林口長庚泌尿科教授馮思中說,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多數人只覺「排尿怪怪的」,以致未能第一時間就醫,三分之一病例是在晚期才被發現。馮思中指出,我國攝護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每...

聯合報

北市聯醫預立醫療決定書逐年增 議員籲補助擴大一般民眾

預立醫療決定書是近年趨勢,讓民眾有意識、生活一切正常時,簽署醫療意願文件和規畫書,北市聯醫近年來舉辦團體諮商有越來越多人簽署,但比照死亡率及高齡人口數比率極低,議員也點出,現行補助對象都未實際接觸到...

地方

男性殺手「攝護腺癌」 拜登也罹癌 醫:1/3確診已晚期

美國前總統拜登罹患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且已經出現骨轉移,病程屬於晚期。林口長庚泌尿科教授馮思中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前兆症狀並不明顯,多數人雖然感覺到「排尿怪怪的」,卻未在第...

生活

粉紅泡泡健走宣導乳癌篩檢 迷因歌「露比醬嗨」助攻

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依據國健署癌登資料,幾乎是每30分鐘就增加1名乳癌病友。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辦粉紅泡泡健走活動,邀請快艇衝浪國手Kimberly、 滑輪溜冰金牌國手楊合貞、國策顧問簡...

生活

37歲男喘+腳腫竟是A型主動脈剝離 活著到醫院的僅1/3

「我只是有點喘跟腳腫,怎麼差點就沒命了?」37歲的江先生今年2月初來到北榮急診,他回想救起就診經歷仍心有餘悸。當時他生命徵象雖無明顯異常,但臨床評估仍不尋常,檢查發現罹患A型主動脈剝離,伴隨嚴重主動...

生活

引導綠島陸蟹過馬路!生多所1招大幅降低陸蟹路殺率 登國際知名期刊

每年夏季除了是綠島的旅遊旺季,同時也是陸蟹繁殖的季節,但母蟹越過環島公路下海釋放幼蟹時,卻經常遭到路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受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展開防止陸蟹路殺的研究計畫。...

生活

居家血壓個管模式 早晚測量、定期回診改善最多

國健署透過居家血壓個案管理模式試辦,發現民眾「早晚測量血壓」、「記得要回門診檢查」改善最多,在飲食、運動、生活作息等,具備認知與正向態度,但行為實踐仍不易。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民國112年國內10大...

生活

醫師投書「刺胳針」數據錯誤 長庚提告 求償金額曝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名醫師在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投書,描述台灣COVID-19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8.2%,被指嚴重錯誤引用長庚學術研究數據,中國醫大附醫已發布聲明針對內容錯...

生活

新竹男有高血壓病史 醫:積極管理心臟病罹患率可降五成

新竹50歲張姓男子父母皆有高血壓病史,張男30歲時在健康檢查中發現血壓偏高,當時未特別留意,直到一位職場同事因心肌梗塞猝逝,才讓他警覺健康的重要性,與家庭醫師討論後,張自35歲起開始規律服藥並定期追...

生活

比爾蓋茲喊捐所有財富

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主席比爾蓋茲表示,計劃在未來20年投入逾2,000億美元,對抗全球的貧窮、營養不良、小兒麻痺症及其他苦難,加速實現在幾十年內捐出幾乎所有財富的承諾,並在...

全球

4月出生數8684人創史上新低 人口連16個月負成長

內政部統計,今年4月人口數為2336萬5274人,與3月比較減少9468人,連續16個月負成長;新生兒方面,4月出生數為8684人,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這創下史上單月新低。內政部今天公布2025年4...

生活

比爾蓋茲未來20年將捐出所有身家 並對馬斯克做了如此指控

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主席比爾‧蓋茲表示,計劃在未來20年投入逾2,000億美元,對抗全球的貧窮、營養不良、小兒麻痺症及其他苦難,加速實現在幾十年內捐出幾乎所有財富的承諾,並...

全球

別掉以輕心!專家示警新冠沒有離開 再次感染死亡率增加4.5倍

今年起新冠疫情在低點波動,但年初經歷三年來最嚴峻流感疫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也寫下歷年新高,大家對呼吸道感染疾病仍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長莊人祥指出,新冠疫情沒有明顯季節性,主要受到病毒株轉換,近期出現...

生活

運動不難!降低失智和死亡風險 腦外科醫:從每日健走8000步開始

根據日媒「婦人畫報」報導,腦神經外科醫師道下將太郎強調,想要讓身體更有活力,精神更加集中、反應敏銳與維持日常健康,「運動」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相較於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運動選擇,有氧運動才是最能有效降...

生活

職災死亡逾半數是新人 蘇俊賓籲職安法修法應正視

行政院院會今討論「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草案,與會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指出,根據數據,營造業在職災死亡案件中超過一半、營造業移工的罹災率是本國勞工的2倍,另,就業一年內的新進勞工,竟更占職災死亡人數中...

生活

左側乳房長硬塊…她熬過44次化放療 復發轉移靠藥助延命

59歲陳太太,11年前因左側乳房冒出不明硬塊,就醫確診為第2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熬過16次化療及28次放射線治療後,終於消除癌細胞,逐漸恢復健康。沒想到,4年前回診追蹤時意外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肝臟,...

生活

醫師投書「刺胳針」數據有誤 衛福部最快今天寄信澄清

兩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日前投書至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直指台灣於新冠肺炎Omericon變異株的疫情期間,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8.2%,內容討論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衛...

要聞

唱歌狂咳呼吸變急促 老菸槍查出罹肺癌

1名56歲男性平日愛唱歌,聚會時總會上台獻藝,但近來他唱歌時常狂咳不已,呼吸也變得急促,就醫檢查時,醫師詢問有無抽菸,發現他的菸齡竟長達30年,於是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果然在...

生活

醫師投書「刺胳針」引錯數字 邱泰源:明討論澄清方式

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天於台北榮總盛大舉行,但昨一篇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投書,由兩名中國附醫醫師針對台灣全民健保體系危機指出,台灣新冠肺炎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

生活

陳志鴻盼「健康台灣」跨黨派全民運動 打造5支柱

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志鴻今天說,盼「健康台灣」成跨黨派全民運動,以三高888計畫、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健保制度強化與改革等5大支柱,改善台灣「可避免死亡率」,追上先進國家。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在台北榮...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