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套路沒用?川普退讓劇本再上演 外媒分析:關稅包裝「真正目的」

藝人閃兵案擴大!棒棒堂李銓15萬、陳大天25萬交保

黃子佼又與1女和解當場給錢 告訴代理人批:用極低金額打發被害人

癌症治療

40多歲男突癱坐輪椅竟罹罕見腫瘤 質子治療助他行走

40歲多歲高先生去年6月開始,出現排尿、排便困難,右腳無力抬起等症狀,沒想到,病情急速惡化,一個月內走路突然軟腳、跌倒,他往返醫院看診、復健,甚至求助國術館,但症狀始終未見改善。最後,坐著輪椅到醫院...

生活

元氣醫聲EP97|罹患「這種」早期肺癌 癌症復發、轉移風險較高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當醫師宣布得到肺癌,是否開刀後就代表可以高枕無憂?肺癌開刀後,到底復發風險有多高?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肺癌復發風險?這次的元氣醫聲Podcast節目,我們邀請到講話非...

聯合報

乳癌健保給付「有時限」 病團:期滿病友只好抵押房產

病友小P,8年前罹患晚期乳癌,因為自己有商保給付,多數治療均與醫師討論自費使用。歷經4次抗藥、換藥,她2年多前癌症復發,醫師建議使用每3周需要自費14萬至21萬的療程,同時她卻被公司要求必須出具疾病...

生活

「見到人性最美好一面」 英王查理三世公開暢談罹癌與治療

英國國王查理三世4月30日公開談到他從確診癌症和治療過程學到的一課,稱這段經歷讓他更清楚看到「人性最美好一面」。NBC新聞報導,查理三世在白金漢宮一場社區倡議慶祝活動上發表講話,該倡議提升了癌症認識...

全球

搶救生育1/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將上路 知情權最為關鍵

衛福部國健署力拼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計畫今年上路,為讓計畫更為完整,目前正研擬「知情權」部分,期望患者進行前都能獲得充分諮詢。國健署表示,醫療性凍卵凍精主要是針對病友在疾病治療會影響生育能力時,以有生...

生活

搶救生育2/癌友性命、生育如何選?醫籲治療前先諮詢

衛福部國健署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計畫最快今年上路,目前正收集意見研擬「知情權」。醫師表示,癌症患者「知情權」是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療方式及治療後可能面臨的併發症、生育等問題,且不論病人有沒有生育意...

生活

診治重大傷病4大醫院

全國排名No.1林口長庚治癌成效名列前茅 院內儀器不斷精進健保署統計,113年全國各醫院申請重大傷病核定的新件數,林口長庚拔得頭籌,多達1萬2,225件,該院教學副院長林永昌表示,在癌症、自體免疫疾...

聯合報

重大傷病年齡層 61~70歲達到高峰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5年全台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的民眾逐年攀升,從109年149萬人,至113年已達到近168萬人。若以疾病別區分,領有重大傷病的民眾,以癌症病友最多。台灣癌症基金會社工顧問指出,重大傷...

聯合報

領有重大傷病證明 癌友近49萬人居首

罹患癌症、罕見疾病或職業傷害等疾病者,可經醫師評估,申請重大傷病證明,日後因該疾病就醫時,可免部分負擔。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五年曾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的人數逐年上升,113年有近168萬人,年齡層以61...

聯合報

成大研發全新癌細胞「說話」技術 能微量偵測殺癌細胞

癌症早期診斷提高治療成功率,成大化學系講座教授葉晨聖團隊,近日成功開發「金奈米粒子包覆脂質體技術」,突破過去癌症檢測與治療技術,不需任何螢光染劑,只用雷射光就讓癌細胞「發聲」,藉放大特定訊號拉曼光譜...

生活

婦人氣切臥床24年竟罹患子宮頸癌3期 治療後安返就養

苗栗市一名已臥床24年的51歲女子去年底因大量陰道出血緊急送醫急診,經檢查後確診為子宮頸癌第三期。在大千婦癌團隊積極治療及照顧下,病人的子宮頸腫瘤已消失,癌症指數也恢復正常,順利在3個月後康復出院,...

生活

從診斷到陪伴走出治療孤島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挑戰家庭韌性

當一個人罹患癌症,受苦的不只是病友本人,更多時候,整個家庭都身陷其中,抗癌三年的吳媽媽說:「面對治療,家人之間彼此要更多的體諒與包容。」日前由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與聯...

元氣網

元氣醫聲EP94|大便變細、小腹脹痛?這些大腸癌前兆千萬別忽視!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你知道嗎?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大便的變化,卻是身體給你的第一個警訊!👉 大便變細、出血、黑色、黏液便?👉 便祕、腹瀉交替,排便習慣改變?
👉 老是覺得排不乾淨,還伴...

聯合報

全國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 國健署拚年底前上路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人工生殖機構醫師吳成玄表示,凍卵療程對年輕癌症患者是龐大支出,盼中央接棒補助。國健署回應,醫療性凍精凍卵補助力拚今年順利上路。癌症治療影響生殖功能,衛福部國健署推出醫療性生...

生活

癌症篩治新趨勢/6成病患不知傷生育力 黃馨慧:癌症治療前應先凍卵

近年凍卵蔚為風潮,但醫療性凍卵觀念較不普及,具統計,6成6癌患不知癌症治療會導致不孕,7成8接受癌症治療前未有生育保存概念。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表示,化、放療會對癌患生育能力造...

生活

抗癌復健 人生逆轉勝/營養+運動 癌後康復關鍵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13日舉行兩場專業工作坊,聚焦營養攝取與運動復健,邀專家親自指導助癌友重拾健康。高蛋白加地中海飲食知名營養師劉怡里指出,癌症治療期間需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應占每日熱量1...

生活

健保署長石崇良:新藥納保搜集真實數據

癌症新藥快速進展,藥費支出愈來愈貴,健保署統計,2024年癌症藥費支出達425億元,占健保總額比率28.2%,且給付標靶藥物品項,已高過傳統化療,為強化新藥納保,衛福部除提出50億癌症新藥基金支應,...

生活

4P醫療 成精準抗癌新趨勢

癌症連續多年高居國人第一死因,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表示,癌症治療應依病人基因、腫瘤特性發展個人化醫療,「別一套西裝給所有人穿」,並呼籲不論健康與否,民眾都應積極照顧自身健康。政府應讓治療更有效公...

生活

健保擴大3癌別免疫治療 健保署:6月生效估3400人受惠

癌症新藥給付速度,有如牛步,衛福部健保署雖以50億元公務預算,作為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基金,但截至3月底僅1項藥物納入。原承諾第一季納保的肺癌免疫治療用藥,遲遲沒有下文,在病友團體積極奔走下,健保藥物...

生活

疼痛可以被控制, 癌友的生活品質,我們一起找回來!

癌症治療是一場漫長的戰役,期間伴隨的癌症疼痛,更是對身心的雙重折磨。根據調查,台灣約有六至七成的癌症病人面臨疼痛問題,甚至有人因為疼痛吃不下、睡不著,最終放棄治療。馬偕醫院名譽顧問醫師賴允亮指出,如...

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