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通膨數據溫和 美股早盤三大指數開高、道瓊漲逾400點

恆春居民支持核三延役 郭智輝嗆:拿掉敦親睦鄰費看支不支持

整理包/穿心颱楊柳進逼!9縣市明日停班停課 各地颱風假資訊看這裡

高血壓

這種水不能喝! 醫警告就像「化學雞尾酒」:恐得糖尿病

天氣炎熱,不少人外出買礦泉水,常常放一陣子後,瓶身就布滿水珠,水也變溫。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這種水千萬別喝,根據哈佛研究發現,塑膠瓶裝水在高溫下會釋出雙酚A,可能增加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生活

不洗牙竟傷「心」! 醫警告3壞習慣加速血管老化:很常被忽略

不少人以為保養血管,重點就是少油、少鹽、多運動,但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其實還有三個常被忽略的壞習慣,會加速血管老化,甚至導致動脈硬化,包括不洗牙、日照不足,以及長期高血糖飲食。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的...

生活

時隔4年首例!7旬女發燒全身無力 沒碰過動物竟確診「兔熱病」

衛福部疾管署最新公布,一名居住在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於7月12日出現發燒、全身無力、頻尿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因症狀未改善且出現寒顫、腹瀉等症狀,再至急診就醫並通報兔熱病,血液培養的菌株經全基因...

元氣網

不是胸口痛才是心衰竭!喘到不能平躺就是心臟在求救

很多人以為,心臟出問題一定會「很痛」。其實,有一類心臟病很常見,卻經常被忽略,因為它往往不會痛,而是「喘」得厲害——這就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門診中,常見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說:「最近怎...

元氣網

不是胸口痛才是心臟病 別等到喘不過氣才就醫

很多人以為,心臟出問題一定會「很痛」。其實,有一類心臟病很常見,卻經常被忽略,因為它往往不會痛,而是「喘」得厲害——這就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門診中,常見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說:「最近怎...

聯合報

心肌梗塞不只高血壓才有 醫示警:關鍵在這層血管「保護膜」

很多人認為血壓正常、膽固醇不高,就不必擔心心血管健康。然而醫師提醒,真正決定血管狀態的關鍵,是一層覆蓋血管內壁、看不見的「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它就像血管的皮膚,掌控...

生活

奠定健康的一天 專家教你從早晨6個好習慣開始控制血壓

高血壓影響全美國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高血壓患者通常明白藥物、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降低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健康併發症風險的關鍵,但可能影響血壓的晨間習慣卻容易被忽略。Eating Well報導分享專家推薦的6...

元氣網

預防代謝症候群 健康存摺設專區可算疾病風險

現代人吃得好、常外食,吃進過多精緻澱粉、高油高糖食物,熱量超標,體重腰圍也出現赤字,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國人一年因三高相關合併症就醫者高達850萬人,支出費用占健保40%,呼籲...

元氣網

男性40歲就應開始做健檢!醫師給每個年齡層的健檢項目指引

父親節將至,關懷男性朋友的健康,不妨從40歲開始做健康檢查,為健康多一份保障!北醫附醫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說,男性過了30歲後,長期累積的疲勞或是不健康行為,漸漸地就會以「疾病」呈現,特別是代謝症候...

元氣網

拒絕積勞成疾 男性該做哪些健檢?

父親節將至,關懷男性朋友的健康,不妨從40歲開始做健康檢查,為健康多一份保障!北醫附醫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說,男性過了30歲後,長期累積的疲勞或是不健康行為,漸漸地就會以「疾病」呈現,特別是代謝症候...

聯合報

預防代謝症候群 健康存摺設專區可算疾病風險

現代人吃得好、常外食,吃進過多精緻澱粉、高油高糖食物,熱量超標,體重腰圍也出現赤字,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國人一年因三高相關合併症就醫者高達850萬人,支出費用占健保40%,呼籲...

聯合報

有運動血壓卻還是降不下來?專家:「吃錯東西」就無效, 運動飲料也中招!

你是不是也覺得:「我都有在運動了,為什麼血壓還是降不下來?」其實,很多人以為只要運動夠多,血壓就會自然變穩,但真相卻是——如果你運動完吃錯東西,努力真的會「白費」! 低鈉飲食 發揮明顯降壓效果 根據...

元氣網

酒測值差10倍 自摔男驗血獲判無罪

林姓男子騎機車自摔,呼氣酒測值達每公升零點六五毫克,台中地檢署依公共危險罪起訴,他堅稱沒有喝酒。台中地院調查,林自費抽血換算呼氣值僅零點零六四毫克,僅為呼氣值十分之一。法官援引德國、台灣學者看法,認...

社會

「一次拔牙12顆再種6顆」七旬翁吐血亡…暴力手術遭批:年輕人也撐不住

哈爾濱一名77歲老翁日前在口腔門診被一次性拔除12顆牙、種植6顆牙,手術後離院身體突發不適,吐血身亡。《極目新聞》評論指出,一次拔除12顆牙齒、種植6顆牙,就算是20幾歲的青壯年也承受不住,更何況據...

兩岸

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近年首降 「安心血壓站」促全民控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3年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的標準化死亡率由112年的16.5%下降到113年的16.0%,是近年首見稍降,顯示國人對血壓控制與慢性病預防的努力開始展現成效。「安心血壓站」...

元氣網

施壽全/醫德的最高典範 視病猶親的真諦

社會大眾普遍都認同,「醫德」的最高典範是「視病猶親」。「視病猶親」,望文生義,不需多加解釋,但我個人極少以此自許,也不在教學上強調,理由有二。一是生病除「診療」外,還需「照顧」。醫師能在診療上盡力,...

元氣網

健康主題館/哪些運動對心臟有益?做對更要做得剛剛好

運動被視為維持健康、延緩老化的重要方法,不僅能預防慢性病,更能強化心肺功能、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但究竟哪些運動對「心臟」特別有益?不同年齡層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又該如何選擇適合的運動?醫師提醒,運動不只...

生活

健康名人堂/醫德的最高典範 視病猶親的真諦

社會大眾普遍都認同,「醫德」的最高典範是「視病猶親」。「視病猶親」,望文生義,不需多加解釋,但我個人極少以此自許,也不在教學上強調,理由有二。一是生病除「診療」外,還需「照顧」。醫師能在診療上盡力,...

生活

醫德的最高典範 視病猶親的真諦

社會大眾普遍都認同,「醫德」的最高典範是「視病猶親」。「視病猶親」,望文生義,不需多加解釋,但我個人極少以此自許,也不在教學上強調,理由有二。一是生病除「診療」外,還需「照顧」。醫師能在診療上盡力,...

聯合報

科普好健康/喚起全民共謀防治失智症的策略

全世界人口老化,罹患失智症急遽上升,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最近得知林芳郁院長罹患失智症5年的消息,除了感佩林靜芸醫師及其子女用愛悉心陪伴及照顧林院長,我們研究室更用心尋查失智症醫療現況及防治策略的研...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