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靠呼吸器續命20年…15歲車禍後昏迷至今 沙烏地阿拉伯「沉睡王子」離世

學者肯定漢光演習成果 唯獨未見這項操演「台海戰場一大威脅」

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昨(18)日落幕,圖為憲兵指揮部於北捷演練「物資轉用」科目,其中官兵在萬華地區背負人攜式刺針飛彈(中)。中央社
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昨(18)日落幕,圖為憲兵指揮部於北捷演練「物資轉用」科目,其中官兵在萬華地區背負人攜式刺針飛彈(中)。中央社

國軍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昨天落幕,專家楊太源、揭仲均肯定演練成果,也表示此次演訓並未見到地面部隊大規模防範敵軍無人機的作為,建議未來反無人機應納入實兵演練的重點。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自9日進行至18日,期間歷經灰色地帶襲擾應處、應急作戰階段,以及聯合反登陸作戰、濱海暨灘岸戰鬥、縱深防禦與持久作戰階段,以無劇本、實戰化為原則,驗證國軍防衛作戰計畫。

針對此次漢光演習的優點,社團法人安全台灣學會理事長楊太源表示,此次演習從過往5天4夜拉長到10天9夜,透過長時間作戰高壓環境,讓國軍參演官兵感受未來作戰場景的精神與肉體壓力;動員2萬2000名後備軍人,規模歷年最大,且後備役官兵實際參與演練操演項目,並非只是單純訓練,將能使後備戰力逐漸提升。

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受訪表示,國軍官兵在演習的過程中,表現優異,不僅志願役官兵在戰技與「戰術體能」上有不錯的表現,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陸軍步兵206旅11日的臨戰訓練,5天前才報到的後備軍人,全程在滂沱大雨進行各項演練、保持專注,證明在經過一定的訓練,這些6天前的平民,已轉型為軍人。

演習期間多次到場觀摩的揭仲指出,今年漢光演習許多課目的演練內容,更符合實戰的情形,例如陸軍機步269旅15日進行縱深防禦操演,整個過程都按照戰術要求進行,而非過往國軍勇往直前大膽衝鋒,最後以揮舞國旗告終的戲劇化場面。

針對未來漢光演習待精進之處,楊太源指出,面對共軍大量操作攻擊型無人機,這次沒有看到太多國軍有關於反無人機的運用。國外戰場上常見戰甲車搭設反無人機鐵網等作為,這次則未見操演部隊有相關作為,未來台海戰場的地面作戰,低空無人機的威脅會是一大來源。

揭仲也認為,除特戰部隊,國軍其餘地面部隊在演練中,還未大量運用無人機,也很少看見防範共軍無人機的作為,這部分等國軍各型軍規與商規軍用無人機大量配發部隊,無人機運用與反無人機的相關準則也頒布後,應作為往後年度實兵演練的重點。

楊太源表示,這次演習較少見到聯合作戰的項目,往往都是各兵種、各作戰區在各自演練科目,看不到聯合作戰、聯防機制的展現,當然這可能也與演習想定有關。

揭仲指出,在每階段演練結束後,國防部其實可透過模擬戰時訊息發布的方式,向民眾和媒體說明過去這段時間的演練情形,這也是未來可精進之處。

無人機 漢光演習 實兵演練 國軍 台海

延伸閱讀

美退將:漢光應演變為台美雙邊演習 納入整合訓練

藉曹興誠「假球說」諷賴總統 張競:視導比演習的人搶戲

漢光捷運運兵、封橋挨批演很大 專家:重在迫敵棄軍事企圖

烏克蘭境內工廠遭無人機襲 波蘭控俄羅斯蓄意攻擊

相關新聞

文人幕僚著軍服擺拍?總統府駁違法:尊重慣例與專業

漢光演習剛結束,接連有媒體報導稱賴清德總統的文職幕僚在現場著軍服還擺拍,恐違反規定,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總統視導重...

國防部「貼心」準備?總統幕僚穿軍服遭批 馬文君盼軍方謹守分際

漢光演習剛結束,接連有媒體報導稱賴清德總統的文職幕僚在現場著軍服還擺拍,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批評,可能是國防部的「...

總統幕僚穿軍服惹議 黃國昌諷:上胡搞、下有樣學樣

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上周落幕,賴清德總統辦公室主任陳羿伶、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著軍服惹議。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表示,「我...

國軍將進酒/歐美軍隊飲酒盛行 戰死名將防腐液變酒名

19世紀中葉,英國皇家海軍每日配酒,士兵的酒要另加兩倍的水,稱為Grog,只有幹部才能喝到不摻水的酒。相傳英軍將戰死海上的海軍名將納爾遜遺體放在酒精含量95度的蘭姆酒中保存其遺體,但當船回到英國時,軍方發現竟有水手在木桶鑽孔,喝光了裡面的酒。 納爾遜若天上有知,不知該不該震怒?歐洲水手與豪飲是同義詞,看來不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打亂漢光操演進度? 專家:總統視導比演習的人搶戲

「漢光四十一號」演習日前落幕,賴總統在演習期間兩度視導部隊,不過外界質疑軍方為配合總統視導的行程,是否打亂既有的操演進度...

學者肯定漢光演習成果 唯獨未見這項操演「台海戰場一大威脅」

國軍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昨天落幕,專家楊太源、揭仲均肯定演練成果,也表示此次演訓並未見到地面部隊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