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盃男籃/浪費21分領先優勢 中華隊遭伊朗逆轉無緣4強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不想多生孩子 專家:因為買不起合適的房子
現代人不願生育,或許與個人生涯選擇有關,但對最大多數人的直接影響,無疑是錢的問題,養孩子不只面對的是高育兒費用、競爭壓力,研究發現,最明顯的影響是房價,只要人們有適合養育家庭的房子可住,生育率就可以有感提升。
夜間攝取咖啡因不只提神 研究:還增加衝動行為 尤其是女性
雖然許多研究標榜喝咖啡對身體益處多,但也要挑對時間喝,一項基於果蠅模型的新研究發現,晚上攝取咖啡因明顯增加女性的衝動與冒險行為,男性則較不受咖啡因影響。
揭開困倦背後真實機制 大腦神經元過度放電誘發睡意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疲倦、需入睡補充能量?長久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是體內一種化學物質過度積累結果,但最新研究表明,誘發睡意真正「開關」可能是大腦神經細胞電荷過載。想像一下你長時間使用的電器因過熱自動斷電,新研究發現大腦也存在類似機制。
50歲左右加速老化 研究:最明顯的是主動脈
先前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衰老主要發生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 44 歲、一次是 60 歲。最近另一項刊登在《細胞》期刊的新研究,透過成年人體內蛋白質分析,再度證實中年是加速衰老的分水嶺,中年之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老化軌跡比前幾十年更加陡峭,而血管是衰退最快的器官之一。
不須走到萬步 《刺胳針》:7千步癌症風險降四成
久坐傷身體,但一週要運動三次,大多數人也做不到。現在科學家給我們更容易達成的目標,就是走路,研究發現,如果每天走路步數增加到 2 千步以上,就可明顯降低癌症到心臟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風險,且會持續到每天增加至 7 千步。
九個家庭掌控15%財富 研究:矽谷是社會崩潰的縮影
矽谷因貧富差距走向失控狀態,富人擁有更多財產不是主要問題,而是其他人得不到基本生活安全保障。經濟學家警告結構性問題將帶來社會崩潰。最新研究顯示,過去十年矽谷貧富差距擴大速度是美國全國的兩倍,矽谷財富不均加劇,九個家庭控制 15% 的財富,同時矽谷無家可歸者劇增,與極端富人生活圈成為兩個分化的世界。
男性忙工作女性忙孩子 研究:40 歲後獨處時間都會增加
最近一篇研究調查美國兩性在人生各階段與誰共度時光,總結了幾個亮點,一是友誼在青少年晚期達到頂峰,進入職場和建立家庭後就迅速下降,成年後,男性在工作期間會花更多時間與同事相處,而女性幾乎在各個年齡層都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最後無論男性與女性,獨處的時間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穩定增加,老年時每天獨處的時間會超過 8 小時。如何度過這段獨處時光,將是老化社會面臨的新課題。
高溫引發熱焦慮 專家:年輕人風險更大
大腦是一個容易受到熱量嚴重影響的器官,進入夏季的連日高溫,容易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之外,認知功能短暫受影響,感覺疲倦、頭痛、頭暈,也會造成情緒失調和暴力行為增加。印度研究就發現,長期高溫會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而處在壓力爆表邊緣的年輕一代,更是氣候變遷下的脆弱族群。
東太平洋群島野生番茄「逆向」演化 重新產生古代毒性分子適應環境
東太平洋年輕火山島上,一些野生番茄植物正表現出不尋常行為,它們拋棄過去數百萬年演化進程,「逆轉」回更原始遺傳基因重新產生有毒化合物,進一步活化古老化學防禦系統。科學家認為,這種基因退化結果可能有助它們在惡劣島嶼條件生存。
百年爭論落幕 新研究發現大腦到老仍能形成新神經元
幾十年來,我們都認為人類大腦在童年後就停止形成新神經元,但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新研究顛覆此教條,提供迄今最明確證據表明老年人大腦仍持續形成新神經元。
不願當白領奴隸 專家:年輕人兼職就是正職
年輕人愈來愈重視生活與工作平衡,畢業後不像前幾代急著找正職工作,每天過安穩的打卡生活,一輩子與同事競逐同樣職涯階梯。現在他們在零工經濟時代,身兼多種工作,希望快速貢獻所長,也給自己更可掌控時間的人生。
嚮往更好的生活 中國富豪正在移居日本
如果你有錢,想要離開自己國家,無論是因為教育體系、未來發展、生活品質,或只是因為氣候等因素,不考慮語言的話,通常會希望移民到歐美國家,但這幾年,保守風氣的日本也逐漸吸引亞洲富豪,在最新移民報告中,日本成為香港之後,吸引高淨值人士的目的地。
X世代最焦慮 研究:一人賺錢養家的時代已過去
美國應該是這幾年發達國家物價上漲最可怕,日前調查詢問美國人,年收入要多少才夠,結果顯示,超過 25% 美國人認為需要至少 15 萬美元才能感到經濟安全。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目前感覺經濟不安全,尤其處於三明治 X 世代的人。
全球百萬美元富豪大增 研究:多數人只是房奴
資產 100 萬至 500 萬美元的百萬富翁數量飆升中,瑞銀集團 (UBS) 最新報告,去年全球有近 5,200 萬名「普通」百萬富翁,是 2000 年四倍。百萬富翁將成新中產階級,且這些人不覺得自己很有錢。
年輕人不快樂 研究:與極端高溫有關
極端高溫將是地球常態,科學家警告,現在的兒童一生都將生活在高溫的威脅當中,高溫會影響心理健康,對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與青少年影響更大。科學家擔憂,人類社會對高溫的適應與應對能力,還沒有做好準備。
每天1~3杯黑咖啡 新研究:勿過度調味便有益健康
多數研究相信喝咖啡對健康具正面影響,實際上咖啡健康程度具體取決於你的調味。研究人員表示,適量飲用純黑咖啡或少糖少脂的咖啡能降低約 14% 死亡風險,但若害怕咖啡苦澀味而添加過多糖或奶精,咖啡便失去健康效益。
房貸、社群、通膨 高薪家庭也成月光族
這個年代,錢賺再多好像都不夠多,年收入 300 萬以上的家庭,可能也會哀嘆自己比不上鄰居。一個金錢慾望遠不滿足的時代,不只限於台灣,甚至在印度這個經濟快速起飛的國家,也有一樣的問題,財經專家點名三大禍首,就是通膨、房貸,以及社群創造的慾望漩渦。
青少年憂鬱與螢幕時間無關 研究:成癮行為才是主因
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候,家庭羽翼下可以盡情探索世界,建立自我的磐石,但是無論在美國還是台灣,青少年憂鬱症狀愈來愈多,專家將原因歸咎於手機,許多父母也積極限制孩子看手機的時間,但最新研究發現,造成心理健康不佳的原因不是時間長短,而是成癮行為。
遠距工作是特權 網友:根本是農奴與貴族的差別
摩根大通執行長 Jamie Dimon 公開反對遠距辦公,是要求員工每週五天返回辦公室的知名高階主管之一,但最近被批評,返回辦公室政策似乎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高階主管,他們有時會有不同的規則,引發網路上撻伐,稱農奴不行但貴族可以,歡迎回到封建時代。
放眼兒童神經可塑性 汪滔:想等Neuralink腦機介面技術 成熟後再生小孩
近日剛成為 Meta 團隊一員,Scale AI 創辦人暨執行長汪滔接受美國知名 YouTuber 採訪時表示,兒童大腦神經可塑性最高,他希望等到 Neuralink 或其他腦機介面技術成熟後再生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