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師斑馬線遭公車撞亡 欣欣客運董事長自請辭職

MLB/大谷翔平第33轟出爐 追平蘇亞雷斯並列國聯之首

MLB/今永昇太封鎖紅襪奪第7勝 鈴木誠也讓出國聯打點王

1991年創刊的《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為工業技術研究院發行之全院性對外出版品,主要提供工研院重大技術發展、相關產業趨勢、技術移轉成效等內容,為一般大眾接觸工研院的管道之一。工研院是台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不論技術引進、人才培育、育成中心、技術服務移轉,對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工業技術與資訊

追蹤
1991年創刊的《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為工業技術研究院發行之全院性對外出版品,主要提供工研院重大技術發展、相關產業趨勢、技術移轉成效等內容,為一般大眾接觸工研院的管道之一。工研院是台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不論技術引進、人才培育、育成中心、技術服務移轉,對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55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AI示意圖。(路透)

AI百工百業/AI啟動百工百業升級新引擎

AI不再只是未來趨勢,而是正在重塑產業結構的現在進行式。工研院正加速推動AI技術的在地落地,從軟硬整合、資料應用到場域導入,建立以模組化、共享化為核心的推動模式,協助百工百業突破算力、資料與人才瓶頸,實現升級轉型,搶占全球AI應用發展的關鍵位置。

22 雜誌
大阪國際博覽會中,臺灣「TECH WORLD」館的「AI藝廊–城市畫卷」,結合A...

AI百工百業/AI勾勒城市畫卷 讓世界看見臺灣

當AI不再只是科技業的專屬,也能是創作者們的畫筆!2025年大阪國際博覽會登場,臺灣「TECH WORLD」館以創新科技打造多元展演。其中「AI藝廊–城市畫卷」,透過AI技術讓臺灣經典畫作轉化為流動畫面,重現城市風景與文化記憶,也讓AI正式跨入藝術領域,展現深入百工百業的無限可能。

16 雜誌
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上線後,可協助完成搬運、配送等例行任務,讓醫護人員能把...

AI百工百業/AMR打造醫院智慧運作新節奏

醫院走廊裡,機器人自動閃避病人、搭電梯、準時送達醫療物資,這是AI進駐醫療現場的真實寫照。工研院將AMR導入院區,讓AI從產線延伸至病房,在高度變動的人流與流程中,成為醫護的重要後援。隨著AI技術深入百工百業,服務型機器人也在醫療場域中找到關鍵定位,為智慧醫院開啟新解方。

18 雜誌
工研院研發「AI精準投餵技術」,讓機器不只定時撒料,還能聽懂魚的反應,讓養殖管理...

AI百工百業/AI投餵接棒老漁民經驗

養魚,不是只靠撒飼料那麼簡單。缺工、耗時與高成本,是傳統漁產養殖投餵面臨的三大難題。工研院導入AI打造精準投餵技術,讓機器不只定時撒料,更能讀懂魚的反應、學會漁民的經驗,為水產養殖注入科技動能。

12 雜誌
工研院打造元宇宙智慧工廠,以RoboTwin關鍵技術使機器人的動作、運作條件與生...

AI百工百業/製造業數位轉型新解方 元宇宙智慧工廠

元宇宙不再只是遊戲和社交,它也正悄悄改變製造業!結合AI、XR與機器人數位分身,工研院打造的「元宇宙智慧工廠」成為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新解方。透過整合3D數位分身、RoboTwin、生成式AI與人機協作的感知技術,讓設計與生產流程更快速、更精準、更人性化。

10 雜誌
工研院導入AI技術於車輛產業,開發「V2X See Through」智慧座艙技術...

AI百工百業/AI啟動智慧交通 智慧座艙打破視線死角

視線死角常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因,工研院開發的「V2X See Through」智慧座艙技術,結合AI影像辨識與車聯網即時通訊,讓車輛得以共享視野、突破遮蔽限制,精準預警突發狀況,打造更安全、更聰明的行車未來。

12 雜誌

AI百工百業/用AI整合分散電力 虛擬電廠技術平台

AI不只改變生活,也正在重塑電力世界。工研院研發的「虛擬電廠」結合AI與物聯網IoT技術,讓分散的用電設備轉化為可調度資源,打造靈活、互動、具預測力的新型電網,提升電網韌性,邁向淨零與智慧能源時代。

16 雜誌
外送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AI百工百業/智慧物流外送快速到家 物流排程運力整合平台

在外送成為日常、物流效率決定顧客體驗的時代,如何讓貨物更快、更順、更準時送達,已成為各行各業競爭的關鍵。隨著AI與大數據的應用成熟,工研院結合「跨平台配送整合」與「智慧排程演算法」系統,正悄悄為臺灣物流產業帶來革新。

20 雜誌
工研院以AI技術帶動傳統紡織業升級,開發「纖維分選器技術」,結合光譜材料辨識與A...

AI百工百業/AI助攻舊衣煉金術 纖維分選器技術

快時尚使得每年增加上千億件廢棄衣物,人們的衣櫥成了地球的負擔。如何讓舊衣循環再生?關鍵在「分類」。工研院研發的「纖維分選器技術」,以AI與雷射辨識衣料,實現高純度分選,讓舊衣纖維重生,打造本土循環新典範。

12 雜誌
「2025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系統暨應用研討會」(VLSI TSA)頒發ER...

2025 ERSO Award揭曉!聚焦AI、半導體技術革新

半導體盛會「2025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系統暨應用研討會」日前舉辦,匯聚逾千位半導體專業人士參與。會中除了聚焦AI帶動的半導體科技革新,也同步頒發2025 ERSO Award,表彰對臺灣科技產業有傑出貢獻的產業人士。

10 雜誌
工研院與華南銀行共同舉辦「共創智慧永續論壇」,簽署「強化金融創新策略協助企業永續...

工研院攜華南銀行打造淨零轉型加速器

2050淨零排放是全球目標,企業該如何做?淨零投資錢從哪裡來?現在,企業淨零轉型不再孤軍奮戰。工研院與華南銀行攜手舉辦「共創智慧永續論壇」,結合技術顧問與綠色金融,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一站式減碳解方。

13 雜誌
「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中,交通部、工研院與學研單位共同探討交流鐵道運輸關鍵技術...

展現國產運輸韌性 鐵道產業自主技術秀臺灣實力

為提升運輸韌性,臺灣積極推動鐵道產業智慧化與國產化。日前舉辦的「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中,交通部、工研院與學研單位,以政策策略、技術成果與國際接軌三大主軸,共同展示鐵道產業從基礎設備到智慧應用的自主實力,為MIT鐵道技術打造進軍國際新路徑。

28 雜誌
工研院舉辦年度創業競賽,今年參賽團隊涵蓋生醫、智慧機械、AI應用、農業科技等多元...

以行動支持創業實踐 創業競賽打造新創孵化沃土

新創能量是驅動技術前進與產業升級的關鍵動力。工研院自2020年起辦理「創業競賽」,期望從研發源頭就導入市場思維,培養具創業潛力與商業視野的團隊。今年邁入第五屆,共有31組隊伍報名,報名人數與參賽熱度再創新高,顯示院內日益茁壯的創業文化與豐沛的研發能量。

8 雜誌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匯聚工研院等多家法人與網通業者,展示多項創新技術與產業成...

COMPUTEX科技研發主題館 展示創新技術與產業成果 體現國家競爭力

年度科技盛事COMPUTEX 2025登場,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集結生成式AI、沉浸式體驗、智慧醫療與6G通訊等創新科技參與展出,以落地應用展現臺灣創新力,讓世界看見科技產業未來藍圖。

21 雜誌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

專欄/陳瑞杰:醫療照護現場的智慧改造

曾服務長庚醫院外傷重症中心長達20年,後接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又擁有醫學資訊研究所碩士頭銜,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是臺灣少數兼具醫療、管理、科技三方領域的專業人才。他一手擘畫北醫的智慧醫療轉型,曾連續3年帶領北醫拿下國家新創獎,他濃縮過去經驗,分享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看法。

232 雜誌

Touch Taiwan 2025科技新趨勢

顯示器產業年度盛會Touch Taiwan 2025日前盛大登場,聚焦前瞻顯示與跨域應用。今年的「創新技術館」專區結合企業與研發能量,展出多項關鍵技術亮點,橫跨半導體封裝、Micro LED顯示、智慧車用、5G通訊與人機互動,全面展現臺灣在高階技術與智慧應用的創新實力。

190 雜誌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法務長兼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

專欄/LOT助攻臺灣產業 共同防禦NPE威脅

近年來,包括大量「專利蟑螂」在內的不實施專利實體(NPE)訴訟數量激增,對於以研發為導向的臺灣科技產業而言,NPE猶如無聲的風暴,時時威脅企業生存。工研院法務長王鵬瑜從產業與法務雙重視角出發,剖析NPE問題本質,倡議臺灣亟需共組LOT聯盟,凝聚產業公約數,共築智慧財產防護網。

82 雜誌
工研院攜手四大醫療體系,總計11家醫院,啟動「臨床試驗綠色通道」,為新創醫材打造...

智慧醫療新紀元 工研院攜手醫療體系打造臨床試驗綠色通道

從實驗設計、申請審查到臨床數據驗證,創新醫材的臨床試驗需克服層層關卡。面對全球數位醫療市場的高速成長,工研院攜手北、中、南四大頂尖醫療體系,共同啟動「臨床試驗綠色通道」,優化流程、提升效率,為新創醫材打造從研發到臨床的快速通路,助力臺灣在智慧健康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掌握先機。

676 雜誌
工研院於「2025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的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

邁向數位淨零雙轉型 TIMTOS 2025大秀臺灣工具機研發實力

工具機產業是製造業的基石,其技術發展關乎全球製造競爭力。「2025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吸引超過千家企業,展現臺灣技術實力。工研院在此次展會中發表21項高階工具機關鍵技術,涵蓋H型鋼構雷射銲接、AI高精度五軸工具機、超高速力感測器等創新技術,並陸續導入國內工具機廠商,為臺灣產業注入新量能。

159 雜誌
工研院研發「5G開放式架構NTN基站系統」,攜手中華電信參加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

臺美交流布局全球通訊商機 MWC臺灣館首秀高軌衛星通訊

世界局勢瞬息萬變,通訊韌性是國家應變關鍵。工研院今年攜手中華電信與臺灣企業共同參與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展示「5G開放式架構NTN基站系統」、「5G/6G先期專網智慧解決方案」等先進技術;並與美國開放架構政策聯盟進行策略夥伴交流,展現臺灣實力之餘,更深化國際合作,為產業打開全球通訊市場。

215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