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創刊的《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為工業技術研究院發行之全院性對外出版品,主要提供工研院重大技術發展、相關產業趨勢、技術移轉成效等內容,為一般大眾接觸工研院的管道之一。工研院是台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不論技術引進、人才培育、育成中心、技術服務移轉,對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工業技術與資訊

追蹤
1991年創刊的《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為工業技術研究院發行之全院性對外出版品,主要提供工研院重大技術發展、相關產業趨勢、技術移轉成效等內容,為一般大眾接觸工研院的管道之一。工研院是台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不論技術引進、人才培育、育成中心、技術服務移轉,對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32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工研院「智權週」是國內科技智權領域重要盛會之一。今年加入新創元素,探討智慧財產權...

智權新創交流趨勢與挑戰

邁入腦力決勝的AI世代,無形資產躍為企業價值核心,工研院年度智權盛會今年加入新創元素,以「智權新創週」嶄新登場,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分享最新趨勢,協助企業、新創團隊,善用資源、超前布局,在科技新時代先馳得點。

73 雜誌
各國氫能相關政策投入,以美國1,700億美元最高,主要投資在氫能相關建設與獎勵;...

透視日、北美、歐盟氫能政策 邁向氫能時代迎接全球氫商機

潔淨、高效的氫能,是延緩氣候變遷的重要途徑之一,受到愈來愈多國家的重視。國際氫能發展不僅影響全球能源轉型,同時也為臺灣帶來挑戰與機遇。工研院在「氫能新時代-全球氫能主要市場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研討會中,分享各國氫能發展重點與趨勢,並剖析臺灣在氫經濟中的優勢與商機。

237 雜誌
歐盟。 示意圖/路透社

歐盟《淨零工業法案》 強化綠色科技領導地位

2024年4月,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針對19類關鍵淨零科技的投資及許可程序,祭出多項強化競爭力、建立淨零技術製造生態系、推動氣候目標等策略,目標提升歐洲綠色技術領導地位,此一法案可望影響全球產業政策與相關業者在歐盟的市場機會。

65 雜誌
工研院攜手beBit TECH發表「臺灣2024金融業NPS白皮書」,NPS以忠...

臺灣2024金融業NPS白皮書發表

全球吹起永續浪潮,公平待客成了金融業贏得顧客信任及實現ESG目標的重要指標。工研院攜手亞洲知名的顧客體驗策略顧問科技公司beBit TECH發表「臺灣2024金融業NPS白皮書」,對臺灣金融業的客戶體驗價值及臺灣發展永續金融提出建言。

114 雜誌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並搭配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提升...

前瞻半導體/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 助效率倍增

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是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積極競逐、布局的重要技術。工研院研發可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的「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大幅提升加工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鞏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領先地位。

116 雜誌
「車載碳化矽技術解決方案」已導入本土元件製造、模組封裝及系統業者,有助於帶動臺灣...

前瞻半導體/碳化矽帶動電動車效能新突破

電動車是淨零運輸的主流,要減碳還要兼顧續航力,碳化矽(SiC)技術成為焦點。工研院發展「車載碳化矽技術解決方案」,提升功率密度,有效減輕車輛重量,讓車輛更省電,延長電動車續航力,降低駕駛者的里程焦慮,期能在車輛電動化時代,延續臺灣車用零組件產業的競爭優勢。

235 雜誌
工研院建立EUV計量標準並開發相應的量測儀器,助臺灣半導體產業提升生產效率。

前瞻半導體/EUV計量標準 壯大檢測產業鏈

如果極紫外光(Extreme ultraviolet;EUV)微影曝光技術是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屠龍寶刀,那麼用來計量輻射與精確曝光時間的EUV計量標準,則堪稱屠龍刀內的兵法秘笈。工研院以多年累積的光輻射計量經驗,研發EUV計量標準,確保輻射計量之正確性,有效提升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精度,壯大臺灣半導體產業生態系。

25 雜誌
複眼的概念,使得檢測技術可以同時覆蓋更大範圍,並保持高精度,滿足現代半導體製造過...

前瞻半導體/陣列3D檢測技術 突破半導體檢測瓶頸

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到生產製造,臺灣都屬於佼佼者,然而,隨著AI時代來臨,晶片設計與製程愈來愈複雜,使得檢測技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工研院研發「陣列3D檢測技術」,為半導體檢測帶來新突破,大幅提升檢測速度與效率。

36 雜誌
「單站多功能精密元件檢測系統」提升檢測效率,減少購置多台設備的成本,助臺灣廠商掌...

前瞻半導體/單站多功能精密元件檢測系統

隨著先進封裝從平面到垂直堆疊,精準檢測的難度也大幅提升。工研院開發「單站多功能精密元件檢測系統」,將傳統多站式檢測流程整合至單一站,不僅提升檢測效率,減少購置多台設備的成本,更能幫助臺灣廠商掌握設計與生產光學檢測關鍵模組的能力,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

29 雜誌
工研院提供從設計、製造到組裝的異質整合封裝,及少量多樣的光罩共乘製程整合技術服務...

前瞻半導體/異質整合封裝光罩共乘服務

AI風潮帶動先進封裝技術發展,工研院打造異質整合封裝的一站式服務,從設計、測試、製造到驗證,更以扇出型封裝光罩共乘服務,加速創新晶片產品開發,強化產學研的研發能量和商轉動力,搶攻未來AI商機。

127 雜誌
「AI音頻非破壞式檢測技術」讓檢測變得更加精準,準確率提升到98%,有助提升產品...

AI助精準檢測金屬零件 降成本碳排

AI導入百工百業,為產業展開新局面。過去,金屬加工製造業檢測金屬裂縫多依賴人耳,容易受限於人的經驗與主觀判斷。工研院研發的「AI音頻非破壞式檢測技術」,有了AI加持,不僅金屬等製造業,甚至是預判瓜果的好壞,都可以更精準、確實、簡便。

34 雜誌

專欄/羅森洲:創業就要不斷與時俱進

攤開神盾集團董事長羅森洲的近30年的創業歷程,不斷帶領企業轉型,站上趨勢前端,精準眼光讓人佩服。他精煉過去的創業歷程和心法,從如何選題到每個轉型的思考點,從一家公司到開枝散葉的神盾集團,既渡人渡己,也互為貴人,彼此成就。董事長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是「賽道的選擇」;從「市場夠大、具未來性,以及產品/技術/規格的延續性」來著手,最有可能成功!

72 雜誌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楊秉祥指出,「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是與歐...

機器人助力智慧製造、服務創新

AI加速機器人科技朝向更智慧、更靈活發展,除持續在製造業領域應用精進之外,未來更可廣泛應用於服務業領域,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工研院於「2024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出7項智慧機器人關鍵技術,協助企業邁向智慧製造及高值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87 雜誌
工研院舉辦「壯大南方產業 邁向永續淨零」產業成果聯合特展及技術論壇,協助產業把握...

氫應用與化合物半導體新商機

氣候變遷劇烈,淨零已不可躲避,國家政策與產業的轉型更是刻不容緩。工研院日前舉辦「壯大南方產業 邁向永續淨零」產業成果聯合特展及技術論壇,匯集20位專家之產業洞見與趨勢分析,聚焦「南方雨林計畫」-功率半導體、氫應用、低碳智慧製造與材料循環再生等技術與服務,協助產業把握淨零先機,再造新護國神山群。

118 雜誌
「線上X光關鍵尺寸量測系統」,可量測半導體前段3D電晶體先進製程關鍵尺寸的量測機...

R&D 100 Awards/線上X光關鍵尺寸量測系統

精準量測半導體元件是確保電子產品良率的關鍵,為了量測愈來愈細小,並且朝向3D發展的電晶體,工研院打造「線上X光關鍵尺寸量測系統」,可量測半導體前段3D電晶體先進製程關鍵尺寸的量測機台,助攻臺灣打入半導體前段製程的量測市場,並衍生新創公司奈視科技,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34 雜誌
「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運用AIoT溫度管理技術能預測負載變化、調整溫...

R&D 100 Awards/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

便利商店和超市中的開放式冷凍、冷藏櫃占全店能耗的40%至60%。工研院「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運用智慧物聯裝置(AIoT)結合能源管理技術進行負載變化預測、調整溫度,螞蟻雄兵般省下可觀能源,現節能管理已導入3,200家零售店並持續擴大應用,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39 雜誌
「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可自動生成複雜的肺葉地圖,還可協助體內導航,快速抵達...

R&D 100 Awards/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

想像在脆弱的人體腔道中,置入細小的內視鏡機器人進行手術或採檢,需要多麼精準與細緻的器械?「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就像人體的Google Map,幫助醫師以內視鏡進行肺部微創手術時,自動生成肺葉地圖、規劃導航,快速抵達病灶位置、精準下刀,讓病人解除病痛,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68 雜誌
「衛星與5G通用軟體調適基地台技術」,以適應多元通訊應用靈活性的特點,協助臺灣迎...

R&D 100 Awards/衛星與5G通用軟體調適基地台技術

隨著衛星通訊技術突破,行動通訊訊號覆蓋率得到大幅提升,推動全球行動通訊網路進入全覆蓋時代。為協助臺灣通訊產業打入國際市場,搶占衛星通訊藍海,工研院「衛星與5G通用軟體調適基地台技術」,如同阿米巴變形蟲一般,具有適應多元通訊應用的靈活性,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74 雜誌
研發團隊以多年的觸媒發展技術及經驗,成功開發「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

R&D 100 Awards/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

為幫助企業應對減碳挑戰,工研院與奇美實業合作開發「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將煙囪排放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固碳聚碳酸酯,再利用於製造車燈罩、充電樁外殼、手機外殼等塑膠製品,可減少石油塑化產業的碳排放,讓循環經濟和永續材料的發展向前邁進,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38 雜誌
「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以全循環材料並以AI動態智慧配方技術,精準控制水泥...

R&D 100 Awards/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

邁入淨零排放時代,扮演建材要角的水泥也要更加低碳。工研院研發「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以全循環材料製成「低碳水泥」,並以AI動態智慧配方技術,精準控制水泥品質,相比傳統水泥,可大幅減少90%碳排,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58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