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氣勢不如上回…藍營支持者相約北檢外 大唱軍歌「夜襲」撐場面

美2歲童失蹤!荒野中獨自行走11公里 陌生牧場犬「一路護送」助團聚

《豐年》創刊於民國40年,是第一份深入農村的重要刊物,為國內農業產銷技術權威刊物。時至今日,依然伴隨農友,遵循「農民之友,生產之道」,期望與農友們一同努力,開創台灣農業新風貌。

豐年

追蹤
《豐年》創刊於民國40年,是第一份深入農村的重要刊物,為國內農業產銷技術權威刊物。時至今日,依然伴隨農友,遵循「農民之友,生產之道」,期望與農友們一同努力,開創台灣農業新風貌。
116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春芽協會的微型品牌「蘆葦女力」培力二度就業中高齡婦女,將包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成...

不只是環境貢獻 農業ESG的社會面實踐 彈性、多元切合企業需求 婦女小農皆受益

永續發展箭在弦上,ESG的全球浪潮也迅速席捲臺灣。隨永續報告書的法規正當性與市場價值提升,農業的ESG定位與機會也備受關注。就農業永續性而言,環境面(E)最為直覺,諸如維護生物多樣性、碳匯功能,過往對於社會面(S)的探討較少,本文特別著重於蘆葦女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行動,透過組織成員的經驗與心得,探討農業的ESG價值如何在企業需求與政策引導下,更加被凸顯。

221 雜誌
近年有愈來愈多企業投入與自然生態生物多樣性有關的ESG行動。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引企業投入生物多樣性 農業永續新顯學 資誠永續:不只減碳還要利於生態

企業投入ESG,過去熱愛種樹造林以抵消碳排放,近年有企業重視生物多樣性,投入物種保育等行動。中國信託於澎湖復育海草床,華碩電腦參與改善臺中大雪山國有林的棲地,守護穿山甲。「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框架風行,只要讓企業了解生態退化情形、農業ESG機會在哪,企業就有能力推臺灣永續一把。 國內最早導入TNFD揭露框架的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剖析引入TNFD的必要性,提供選擇ESG行動的建議,以及掌握三大原則避免「漂綠」議題。

265 雜誌
台灣無印良品與臺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及林業署臺東分署共同推廣臺東都歷部落種植...

無印良品開拓臺灣農業 「ESG就是我們的DNA」 良品市場實踐在地化展現永續行動豐碩果實

在臺灣擁有68家門市的知名日本零售通路品牌「MUJI無印良品」,從2020年開始即投入臺灣農業相關產品開發,至今全臺29家門市內設有「良品市場」,貨架上多達300種商品,與農友契作面積從70公頃擴大到350公頃。每一種商品背後均富含對農業ESG環境、社會面向的在地行動與關懷。

199 雜誌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解說「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與企業合作的過程與案...

林業保育署搭建媒合平臺 緊扣國際ESG趨勢 專注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 資金回饋在地部落

2022年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從轄下的國有林出發,透過一系列政策誘因,並貼合實踐ESG的需求,引導企業主動前來平臺媒合專案。不僅要延續過往與企業的合作,更要以林業保育署管轄的國有林範圍,推出「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將主力放在森林碳匯、生物多樣性、山村與原住民部落等相關議題。目前與企業合作的ESG方案已有顯著成果,對減碳的實質效益也顯而易見。

228 雜誌
夜間燈光照明影響馬祖雌光螢等野生動物族群的繁衍、存續,友善生態的照明系統對於動物...

光林智能友善照明減少馬祖雌光螢棲地光害 企業發揮專長 投入瀕危物種保育

光林智能友善照明減少馬祖雌光螢棲地光害 企業發揮專長 投入瀕危物種保育

191 雜誌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表示,ESG STORE平臺專案將針對企業客製化,...

農業部開店ESG STORE 盼明年底成功媒合百件專案 雙向一站式服務 企業實踐永續最佳場域

含括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三大概念的ESG是企業經營重要指標,在農業領域中實踐ESG也成為重要趨勢。農業站在氣候變遷第一線,不僅生產過程與環境交互影響,也牽動糧食安全,是社會安定的基石。企業投入農業ESG,協助農業永續發展,自然環境、社會大眾也能受益。為促進企業對農業ESG的參與,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成立「ESG STORE」平臺,期待明(2026)年底平臺能成功媒合100件農業ESG專案。

140 雜誌
青出宜蘭農友擔任生態導覽員,帶領新光保全員工親子一起探索農場的豐富生態。 (圖片...

新光保全與「青出宜蘭」投入田間生態調查 攜手員工積極參與 認識有機農業益處

新光保全與「青出宜蘭」投入田間生態調查 攜手員工積極參與 認識有機農業益處

81 雜誌
位於彰化溪州的尚水農產公司透過保價契作友善農產,近年提供企業認養稻田、實踐ESG...

上市櫃公司領頭 金管會:ESG揭露帶動轉型 為永續經濟訂立指標 「參考指引」納農林產業

近年全球颳起ESG風潮,企業除了自己的營利本業,往往致力於更多對環境、社會友善的行動。中華電信公司自2022年起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推動8年15萬棵植樹造林計畫,補償其因架設基地臺可能對森林棲地造成的衝擊;台灣糖業公司也響應聯合國「千分之四倡議(4 Per 1000 Initiative)」,將製糖所產生蔗渣、濾泥等副產物回歸田間,增加土壤碳匯。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推動企業ESG相關永續資訊揭露,從今(2025)年起,全體上市櫃公司均應編製ESG永續報告書。企業需要實際ESG行動才能揭露於報告書,因農業是唯一具有碳匯功能的部門,且能提供多元生態服務價值,與企業合作、對接企業ESG行動的需求,可為農產業發展導入資源,有助農業、企業與環境、社會多贏。

180 雜誌
ESG用於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綜合表現,並作為評估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

企業永續發展ESG關鍵指標

企業永續發展ESG關鍵指標

138 雜誌
十八羅漢山由礫岩層構成,在侵蝕作用下自成獨立山頭,深具景觀、地質與生態等價值。 ...

穿山走溪行六龜 與十八羅漢同行 社區與保護區和諧共生 發掘深度旅遊價值

你是否曾與「羅漢」同行?穿走荖濃溪畔,山會以各種姿態陪你奔跑、坐臥,同呼吸、共步伐。在這個由保護區與地方社區共同守護的天然地理教室,觀察礫石層變化、聆聽雷公溪流的大自然節奏,通往神祕時光隧道與蝙蝠相遇,感受六龜生態與地貌的殊美豐饒。

1219 雜誌
長盈海味屋能代表魚塭到餐桌、漁業到飲食的產銷過程,背後是三、四代人累積與努力,凸...

田媽媽─長盈海味屋用一條虱目魚說故事 從產地到餐桌 認識環境、文化與食物的連結

一條魚從養殖技術的革新到料理的味道,背後都有環境、歷史、文化、生活習慣的影響。「田媽媽-長盈海味屋」第四代經營者謝佳歆以食農教育遊程,串連虱目魚的生產與食用,將友善環境永續經營的思維,巧妙融入小旅行的觀察與體驗之中,讓遊客認識養殖管理對食材生產的重要性,地理環境對於飲食文化的形塑樣貌,並發現農漁業在辛苦之外的面貌。

88 雜誌
紫森林-三富休閒農場建物融入樹木植栽之中,層疊出錯落有致的和諧風景,隱含重視自然...

紫森林─三富休閒農場大膽決定園區只收住客 為環境降載 提升自然生態旅遊品質

紫森林-三富休閒農場創辦人徐文良在宜蘭蘇澳永樂白石山礦區出生長大,常目擊水泥廠用火藥炸山的慘烈,因此當園藝事業有成,買下冬山鄉南邊山坳這片10多公頃文旦柚果園準備作為園藝展示區的同時,也決心將大部分土地還給森林、植被和野生動物,讓自然重返自然,「生態有多珍貴、多重要,我們做農的最知道。」徐文良說。

1045 雜誌

仙湖休閒農場 發展旅遊是為服務農業 「最終會讓家鄉變好的 一定是在農業身上」

銜接旅宿、遊憩的休閒農業,可謂是農業的門面,但臺南東山仙湖休閒農場農二代經營者吳侃薔認為,讓家鄉變好,不能僅靠休閒農業中旅遊觀光的層面,而要「讓旅遊為農業服務」,帶動消費者深入認識在地文化與農產品。他重新詮釋農村討山「放伴」(臺語pàng-phuānn)精神,融入到農事體驗與空間設計中,更進一步在自家農地進行草生栽培龍眼的實驗,預定發展龍眼、咖啡、蜂蜜混作,傳承柴焙桂圓的同時探索農業永續的可能性,希望能藉實際收益吸引青年從農,讓農村的人與生活,能透過產業的良性循環持續經營。

1064 雜誌
香格里拉創辦人張清來是國內「休閒農場」先驅,曾為拓展農場複合經營的空間積極奔走。

香格里拉:休閒農場要「讓人願意一來再來」 告別觀光思維 休閒放鬆、深度體驗是經營之道

位於宜蘭縣冬山鄉的「香格里拉休閒農場」,是臺灣第一家將農業與觀光休閒結合的休閒農場。創辦人張清來在社區營造概念未及萌芽的1980年代,到距離農村再生推行仍遠的90年代,即以複合式經營的休閒農場嘗試為農業走出新路;他更自掏腰包為有志返鄉創業的青年舉辦教育訓練、創立聯誼會凝聚社群,並推動政府立法支持休閒農業產業化,正式揭開臺灣休閒農業蓬勃發展的時代,因而被譽為「臺灣休閒農業之父」。走過30多年,香格里拉仍不斷依市場趨勢更新遊程、拓展客群,無怪乎能成為屹立不搖的老字號。

2504 雜誌
農業體驗遊程已是農業經營一部分,經過長期發展產業化,可謂農業、農村多重效益的代表...

從觀光採果到水果旅行 休閒農業已是臺灣品牌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至今半世紀,最高一年吸引近3千萬人次遊客造訪,以農村魅力創造百億元消費產值。6年前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推出的「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去年底新增永續及食農的認證;「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也在去年底宣布成立,臺灣農業旅遊發展不僅好玩,多元又繽紛。

179 雜誌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在7歲以上年齡層鈣質攝取均不足,且乳品攝取量遠...

參考日韓經驗思考「班班有鮮乳」 完善營養午餐法規 打好學童乳政策基礎

農業部自去(2024)年9月實施「班班有鮮乳」,但因為第一線教師工作量增加、乳品發放管理不易等問題引起爭論,最終於同年12月喊停。然而,酪農界多認為這項政策確有拓展國產乳品銷路的實質功效,並提供孩童發育所需的鈣質、蛋白質等營養。《豐年》邀請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分享日本、韓國推動學童乳實例,藉此思考未來政策如恢復實施,如何兼顧照顧農民、補充孩童營養,並降低教師負擔的三贏局面。

64 雜誌
1975年創立的飛牛牧場熬過漫長轉型,以牧場坡地草原美景知名。

留美酪農日系造景 飛牛打造典範牧場

飛牛牧場是全國名聲最響的酪農牧場之一,自1995年開園經營以來被視為國內休閒牧場典範,但在揚名以前卻有逾20年的潛沉甚至苦撐。在休閒牧場中,遊客能直接觀察到的細節恐怕只有一小部分,從遊園地區到畜牧場的經營管理,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有眾多鋩鋩角角值得產業借鑑。經營酪業半世紀,飛牛創辦人之一施尚斌認為,紐西蘭零關稅液態乳雖有影響力,但國內更該重視乳品產地標示的建立,由法規及食農教育層面建立消費者對國產乳品的認知與認同。

97 雜誌
四方自設乳廠起初經營並不順利,但也是持續經營至今、擴展經營範疇的重要根本。

自營乳廠與加工 四方鮮乳的冒險與穩健

從竹南火車站往西南方步行15分鐘,穿過這座全國人口第三大鎮,在住宅與中小企業廠房之間可以發現「四方鮮乳酪故事館」,亮橘與黃色的建築外層做出起司洞狀的裝飾,這是臺灣第一間穩定量產起司的工廠,也是首座起司觀光工廠,鮮乳的加工及包裝廠房則在一旁;四方的鮮乳、調味乳、優格等各項產品,都是在此地加工。四方鮮乳已邁入36年,由牧場供應生乳到自行開設乳廠,逐步朝向全方位多角化經營,更是開拓國產起司的先鋒。

1136 雜誌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中)與許慶良牧場二代許東森(左)、許登畯(右)以「莊園級鮮奶...

鮮乳坊、許慶良等牧場打造「莊園級」品牌 臺灣風土迎戰進口乳品 獨一無二喝得出產地

「關稅保護拿掉了,我們就要實打實地找出差異。」2015年成立的鮮乳坊,堅持單一乳源,今(2025)年邁向10歲生日之際,也將面對紐西蘭液態乳全面零關稅的重大挑戰。創辦人龔建嘉與許慶良牧場等合作夥伴攜手推出「莊園級鮮乳」,闡述牧場歷史發展、風土特色、飼料成分等,如何造就每座莊園獨一無二的口感,並搭配「風味輪」與「口感輪」分析,具體呈現不同牧場鮮乳的特色,希望喚起消費者對品質的重視。

61 雜誌
紐西蘭液態乳進一步開放,乳業乃至國內各界均對其影響有所關注,部分酪農不敢樂觀。

紐乳下酪農心聲 乳廠限收已感寒冬

國內酪農產業2023年生乳產量已超過47萬公噸,其中八成由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四大乳品廠收購。大型乳廠往往兼營國際貿易,除了向國內酪農收乳,也會進口國外乳品,具調配乳品乳源的能力,甚至自有銷售端的超商通路,掌握乳品上架販售。過去兩年乳廠紛紛要求酪農減產,嚴格執行合約收乳量限制,超量即不以品質加價收購,或是只以低價收購,讓酪農大感壓力,認為是受2025年「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全面生效影響。

220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