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殲滅「創意私房」 發起人「老馬」旗下幹部、帳房全再遭起訴
普發一萬才三讀通過…詐團搶先寄假簡訊騙個資 刑事局急警告
高三生解脫了!114分科測驗落幕「8科試題解答一覽」 對完答案迎接暑假
高教
英國QS執行長:台灣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區域樞紐 進步速度要更快
國際高教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執行長特納近日表示,台灣與美國和亞洲許多其他地方有強勁連結,這賦予成為國際高等教育區域樞紐的有利條件,對台灣而言,是吸引國際學生和人才...
AI人才向下紮根 百齡高中校長:高中階段絕對有可能成為人才培養起點
AI 浪潮的推波助瀾,輝達股價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也讓其市值正式衝破4兆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家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企業,隨著輝達海外總部確定落腳台灣,執行長黃仁勳更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是「AI的起點」,進...
國際名校論文嵌隱藏指令 對抗AI成正義還是評價操控?
日常生活應用生成式AI的場合愈來愈多,研究者在撰寫期刊論文,它就是非常好的輔助工具。不過有外國媒體調查發現,日本早稻田大學、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等至少有8國家、14所知名大學的英文研究論文,...
教授失業/約聘師遭不續聘 失業求助法扶又被二次傷害
從事大學教職,「出身」便決定了努力能否「有效轉化」為成就?在私立大學的約聘教師命運往往最坎坷?一名原任職於中部私立科大的六年級黎姓教師,5年前遭校方以「教學不力」不續聘而失業,他怒告校方後勝訴,最後...
教授失業/私大為解聘教師亂找罪名?他纏訟5年賠百萬
少子化海嘯下,私立學校可能因捉襟見肘而被迫減招、裁併科系,甚至提早打烊。教團日前預估,未來8年恐有約40所私立大專退場。一名北部私立大學觀光系吳姓教師,被校方以學術舞弊及教學異常為由不予續聘,但吳師...
國科會計畫當業績 教授被迫參與的研究淘汰賽
每年此時都是大學教授申請國科會研究計畫案「放榜」的日子,國科會計畫重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學校把老師們接的計畫「金額」當做業績,「承包」工程的金額多寡甚至與升等續聘連動。有學者直言,幾次拿不到國科...
後醫學系招生名額擴增惹火醫界 政院急拆彈仍無解困局
清華、中興、中山大學3校學士後醫學系招生名額擴增,惹火了醫界,就在醫界團體6月30日記者會前一刻,行政院火速出手拆彈,拍板1300名醫學生員額不變。對賴政府而言,眼下最急迫的是先平熄醫界怒火,避免大...
台積光環/日本學子來台讀半導體 學費便宜非唯一優勢
台積熊本廠JASM風光開幕,揭開台日最強「3小時半導體島鏈」。近年來,來台求學的日本學生人數逐步增長,台灣憑藉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深度連結,成為日本學子追逐高科技夢想的熱門地點。21歲的松田堂志,就是...
台積光環/半導體課程掀留學熱 日本學生來台5年增7成
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不僅吸引了國際目光,赴台留學人數也成長。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日本留學生這5年成長幅度高達72%,成為台灣境外生來源的第四大國,僅次於東南亞的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這波「台灣留學熱」的...
學界系統畸形 大學師陷「包工程」與「學閥」糾葛
國內大學年輕助理教授忙碌不堪,為了升等拚命投稿,無上限加班導致「過勞」,配合校方政策還要英文授課,頻繁出國招生等,但殘酷現實是學術界近親繁殖仍在,從利益交換來「包工程」,年輕學者被大老「吸血」,淪為...
虛耗學者/購車試乘是大學聘用之道?專案師面臨危機
大學專案教師制度宛如「購車試乘」?專案教師最為人詬病的是把作育英才的專業人才當免洗筷,但對大學來說,要解聘表現不佳的老師很困難,專案教師制度若消失,只會讓學校聘任老師更保守,對於新進年輕老師非常不利...
歐美大學畢業生越來越不值錢?為何薪資溢價大縮水
又到了畢業季。數十年來,通往美好生活的路徑清晰可見:上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然後看著財富滾滾而來。《經濟學人》報導,今日勤奮的歐美年輕人比過去的選擇似乎更少。何以致此?投身科技業?大型科技公司正...
虛耗學者/逐計畫而居經費卻充公 年輕學者陷免洗困局
大學專案助理教授是「逐計畫而居」的學術遊牧民族,據聞有國立大學教授私下告知實驗室裡的專案助理教授,該助理教授未來國科會計畫的經費,除主持人費外要全數無償充公,否則就要被拔掉位子;學者表示,大學透過各...
台法高教高峰會舉辦歐洲日 學研互動促實質合作
「2025台灣-法國高等教育高峰會」在法國舉行,台法大學代表針對產學合作、學徒制等議題交流,並透過「歐洲日」活動,連結雙方學研機構,以發展台歐長期實質合作關係。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2025台...
陸大學日益女多男少 「雌化時代」連鎖反應才剛開始
對於中國大陸人口,不少人刻板印象中,還是因長年一胎化政策帶來了少子化,人口紅利逐漸耗盡之後,近10年來開放「二孩政策」試圖「催生」,且長年維持「男多女少」格局。但反直覺想像的是,在大陸的高等教育結構...
跨域死角/文史哲學術審查荒謬 學科邊界研究存在偏見
在台灣做跨領域研究需要極大的勇氣。學者表示,官方一面高喊「跨領域」,但計畫審查和期刊投稿卻缺乏公平專業的審查制度,跨領域研究經常落入「沒人看得懂 → 沒人敢支持」的死角;身為過來人的教授說,他自認最...
QS世界大學排名慘輸馬來西亞 醫轟成績難看揭關鍵問題:令人擔憂
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僅台大擠進百大,排第63名,清華與陽明交大則分別排在176與199名。醫師沈政男認為,台灣成績只有兩個字「難看」。高教競爭白熱化,連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紛紛超車,台灣...
台灣比利時高教圓桌會議登場 促科研合作再升級
2025台灣-比利時高等教育圓桌會議19日在布魯塞爾登場,會中深入討論特色領域合作等議題,升級雙邊的科研合作、人才培育合作。這項圓桌會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高教基金會)、中華民國駐歐盟...
台灣比利時高教圓桌會議 聚焦科研、師生交流
台灣高教代表團昨日造訪法國里爾參與「2025台灣-法國高等教育高峰會」後,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2025台灣-比利時高等教育圓桌會議」,吸引比利時14所高等教育機構、32位代表參與,代表團也參訪荷...
跨域死角/挑戰學術研究 跨學科博士原訂出路一夕崩解
「我的人生像電玩遊戲一樣,不斷轉職。」航空工程學士、中國文學博士吳長青,自稱是「二轉」的學術人。博班期間曾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反應,47歲取得國立大學中文博士學位後,投了一年的大學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