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痛苦折磨?」他靠這3招 輕鬆跑完10K

跑步一直被視為最親民的運動之一,不需器材、不限場地,低門檻、低成本,是許多人入門有氧運動的首選,但也有不少人對跑步抱持刻板印象,認為辛苦又難堅持。近日,有網友在Dcard上分享自己從「跑5K就痛苦」到如今輕鬆跑10K的心路歷程,並點出造成跑步困難的三個原因以及改善方法。
這位網友認為,第一個原因在於教育環境。他指出台灣學校普遍不鼓勵長跑,體育課大多只要求短跑,測驗也只到1.6K,導致學生普遍對長距離缺乏信心與適應力;相較之下,日本則從小訓練長跑,風氣差異明顯。第二個原因是錯誤用力,他表示多數人習慣「用盡全力」跑步,認為跑步就該衝刺,導致剛開始就喘到不行,其實長距離應從輕鬆跑起,能邊跑邊聊天才算正常節奏。第三個問題則是過去體育課常在大太陽底下跑步,加上必須全力衝刺、汗流浹背,讓人產生「跑步=痛苦」的負面印象。
他也分享幾個改善方法:
挑選舒適的環境
盡量在晚上、陰涼、有風,甚至是有冷氣的地方跑。
維持慢速節奏
用舒服不會喘的速度跑步、讓心率穩定,且跑完也不應過度疲憊。
以「時間」為目標
專注於時間而非距離,像是用「輕鬆跑30分鐘」取代「今天要跑5公里」,能避免過度追求成績帶來壓力。
貼文引來不少網友熱烈討論,「講得蠻好的,初學者真的應該先跑出習慣」、「真的,跑步會上癮,現在一天沒跑全身不舒服」、「跑步真的很舒服,尤其爆汗後更爽」;但也有人痛苦表示,「我連跑500公尺都覺得痛苦」、「我連跑100公尺都感覺快死了」、「明顯跑步的痛苦因人而異,有的人多巴胺分泌的就是快,這世界上到底有什麼100%快樂的運動方法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