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猩紅熱達5年同期最高點 疾管署示警3至12歲兒童最嚴峻

A型鏈球菌病人增加,除輕度感染咽喉炎、猩紅熱等症狀頻傳,甚至有病人送醫後出現毒性休克。疾管署發言羅一鈞表示,春夏本來就是猩紅熱流行時節,但是上周猩紅熱就診人數達到245人次寫下近五年來同期新高。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日前示警,A型鏈球菌感染後會出現發燒、肌肉酸痛、咽喉炎及猩紅熱症狀;猩紅熱除咽喉炎外,合併全身皮膚出疹、發癢,以及舌頭上出現草莓狀突起等症狀。另提醒稱為「食人菌」的M1UK分型容易引發毒性休克症已經在台灣現蹤。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根據健保署統計,猩紅熱就診人次從去年11月開始逐漸上升,直到今年5月中旬達到高原,目前處在高原期;依照就診年齡來看,主要為3至12歲兒童。
羅一鈞說,上周就診人次達到245人次,五月至今處在相對高點,5月初時單周就診數達到239人次。過往春夏都是猩紅熱流行期,但是2020年至2024年因為新冠防疫因素,疫情一直處在低點,單周就診人次都僅有2位數。另外,疾管署跟長庚願團隊和罪,經過分析後,M1UK檢出僅占3%,目前只有零星檢出,國內尚未流行。
羅一鈞提醒,猩紅熱症狀如發燒、咽喉炎等,跟腸病毒症狀類似;腸病毒即將進入流行,呼籲民眾、醫師流行。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副組長詹珮君也呼籲民眾,A型鏈球菌治療天數是10天,民眾切勿因為2、3天症狀緩解後就自行停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