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不是只有形狀!醫揭「糞便氣味」4大警訊 鐵鏽、發酵酸味注意

上廁所時別只看糞便形狀,氣味也藏著健康警訊!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提醒,腸道是一套精密的消化與代謝系統,當出現問題時,糞便的氣味往往比症狀更早變化,若只是偶爾出現異味,可能和飲食有關,但如果持續數日氣味異常,就該提高警覺、儘早就醫。
鄭泓志在臉書指出,糞便氣味主要來自腸道細菌在分解食物時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包括硫化氫、氨氣、甲烷等氣體。不同疾病會產生不同氣體組合,就像人體專屬的「氣味指紋」,能提前揭露腸胃是否出狀況,他也整理出四種常見異常氣味與可能對應的身體警訊:
鐵鏽味、腥臭味 伴隨黑便
這類味道多半和上消化道出血有關,當血液進入胃中被胃酸分解後,會釋出鐵鏽味與腥臭感,排出時呈現黑色柏油狀糞便。可能疾病包括胃潰瘍、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等。
油耗味、濃烈腐敗味 伴隨油脂殘留與漂浮便
若排便帶有油脂感或飄浮不沉,並散發油耗味,可能與脂肪吸收不良有關。常見原因包括慢性胰臟炎、胰臟腫瘤、膽道阻塞、膽結石等,都是讓脂肪無法被有效分解的疾病。
發酵酸味、帶氣泡的異常糞便
這種氣味常見於腸道菌相失衡,壞菌增生導致食物異常發酵,產生刺鼻酸氣與氣泡狀排便。常見原因包含腸躁症、益生菌不足、作息失調、長期壓力等。
臭雞蛋味 伴隨軟黏或糊狀糞便
高蛋白飲食如吃太多肉、蛋、乳製品或蛋白粉,也可能讓糞便變得難聞。這是因為腸道細菌分解含硫胺基酸,產生大量硫化氫,導致排便時出現強烈「臭雞蛋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