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亞灣最富里藏「都市毒瘤」 攤商苦等20年終盼到新市場

高雄亞灣區的前鎮第一公有臨時市場,攤商爭取近20年,終於等到新市場拍板定案。這處臨時市場位在高雄市唯一年收入破200萬、豪宅林立「最富里」建隆里,然而市場鐵皮屋斑駁簡陋,與周邊街景格格不入,宛如都市之瘤,市府決定斥資2.2億元重建,卻因設計僅規畫攤位無店鋪,再度引發攤商反彈。對此,民代建議重新設計,朝加大攤位面積規畫。
前鎮第一公有臨時市場在民國87年設立,當時配合中華五路拓寬工程,將西甲市場的攤商遷移至此,有66戶進駐,另有38戶則等待重建未入臨時市場,市府承諾6年後蓋新市場,因預算及效益不佳等理由延宕,一延就是20年。
原來市府擬直接廢止臨時市場,給予每戶30萬元補償,引起攤商反彈,多次抗爭,痛批市府背信,要求兌現當年興建正式市場的承諾。
近年隨著亞灣區加速開發,臨時市場周邊出現多棟大型住宅建案,吸引富豪、大老闆入住,財政部2023年公布數據顯示,建隆里年收入達226.3萬元,一躍成為全市最富里,反觀臨時市場鐵皮屋設施老舊、狹小昏暗,被形容為「都市毒瘤」。
市府評估決定耗資2.2億元在中華五路與復興三路口的市場用地,打造一座全新市場,占地約1300多坪,總共地上3樓建築物,1樓規畫200個市場攤位,2、3樓為停車場,完工後,將成為前鎮的生活核心、觀光亮點,帶動區域經濟引擎,最快今年9月發包,預計2027年落成啟用。
經發局表示,為解決攤商長期問題與營業需求,原市48市場用地興建多元性現代化市場,並將臨時市場搬遷至此。因市場用地鄰近亞灣,建築外觀亦將規畫融入市景,與中華五路的IKEA、家樂福、台鋁MLD連成帶狀市集,預計今年度完成設計定案,目前已請建築師辦理基本設計作業中,並依攤商意見調整規畫內容,尚未開放登記進駐。
但攤商批評市府規畫「走樣」,與當年承諾相距甚遠。第二代林姓攤商說,當時拓寬道路被拆遷都是店鋪,說好6年後就會重建賠償,拖了快20年,好不容易等到蓋新市場,卻只有攤位,搬過去要付租金、也不知道生意好不好做,擔心不夠本。
「要店鋪非攤位」。另一名廉姓攤商無奈說,當年被迫拆遷店鋪,現在攤位竟不到2坪大,完全不合理,多次反映陳情仍無下文。
市議員陳麗娜說,新市場緊鄰亞灣區核心,不僅周邊豪宅多,亞灣社宅一、二期也在施工中,未來約有1000多戶遷入,預料可帶動區域經濟商機,她肯定市府回應攤商聲音重蓋市場,建議經發局重新研議加大攤位面積,協助傳統攤商轉型,增加商業機能,並成立輔導經營團隊,讓新市場真正與亞灣生活接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