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醫院急診室驚傳火警!電腦斷層掃描室冒白煙 消防搶救中
亞幣升值再傳美國施壓?南韓央行行長談匯率:不是我們想改就能改
嵐確定2026解散!無預警拋出震撼彈「明年辦告別巡演」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善用數位科技 建構以人為本的高等教育與AI協作模式
因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時代來臨,臺灣各大專校院紛紛開設相關課程或導入新興科技,以呼應數位學習新時代的人才培育需求。為使社會大眾了解大學端如何結合學校特色建構AI相關之學習模式,本期評鑑雙月刊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李蔡彥校長分享其對於高等教育中的AI應用,以及其對於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之未來發展的建議與看法。
臺灣高等教育領域中的「科技與人文」:以AI發展為例
過去在談科學與社會的關係時,經常會引用提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著名科幻小說家艾希莫夫(Isaac Asimov)的話:「Science, therefore, has become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 the scientists.」,以此來指出科學不只是科學家的事,而且若只留給科學家的話,甚至可能會是件危險的事。艾希莫夫的這段話是延伸自法國政治家喬治.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的「War is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 the generals.」,他說的是「Any specialty, if impo
AI縮短了人文與科技之間的距離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生成式AI)與高等教育的結合,正在逐步改變教學、學習與研究的樣貌,進一步強化人文與科技的跨領域融合。首先,在教學層面,生成式AI可用於輔助課程內容設計、生成創新教材、模擬歷史場景,甚至以對話方式協助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提升學習的互動性與個人化體驗。特別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AI能協助學生分析文本、生成批判性觀點,培養跨領域思維。
科技可以迅速 莫忘學問需要時間:生成式AI時代的高等教育省思
在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滲透教育場域的當下,大學作為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場域,面臨到的挑戰與機會是並存的。生成式AI能用數秒完成過去需數小時完成的論述、摘要、分析等任務,從作業解題或論文寫作輔助到程式生成,從問答輔導到語言翻譯。效率與便利令人驚嘆,也令人憂慮──我們是否已逐漸在AI的步調中習慣以「產出」來評價「學問」,有沒有忘了真正的學習其實需要時間來發酵與內化才能成為個人的知識?
AI於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評鑑之導入與反思
科技與人文長久以來被視為兩股拉扯的力量,科技追求效率、可計算性與邏輯性。而人文則重視價值思辨,倫理判準與文化脈絡。尤其在高等教育領域,這兩者的關係更顯複雜。在追求科技進步與數位轉型的浪潮下,高教可能走向技術至上,人文式微的危機。然而,這也激發了對「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新思維。特別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確實能夠為高教帶來突破性的創新,如智慧課程推薦、學習歷程分析、教學資源優化等。但這些科技若無人文精神的引導,極可能淪為技術工具的自我繁殖,缺乏對教育價值與倫理原則的反思。
生成式人工智慧在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評鑑實務應用之國際觀察
人工智慧的發展實已行之有年,從2014年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的發明,到2016年AlphaGo擊敗人類圍棋冠軍,這些零星的事件因尚未對人類生活造成實質影響,多被視為新奇的新聞或是單純的科技發展。然而,當2022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生成式AI)正式問世,多數人開始真正感受到這個新興的科技工具已從科幻小說走入日常生活,對人類社會帶來各種新的機會與全方面的衝擊。
AI浪潮下臺灣商管教育的現況觀察、感懷與期許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的驅使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各行各業。2022年底,OpenAI推出的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引爆全球對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的關注,不僅重新定義了人機互動的界線,也為教育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機會。麻省理工學院(MIT)Brynjolfsson指出:「AI不會取代人類,但懂得使用AI的人,會取代不懂的人」,這樣的變局對培養未來管理與商業決策人才的商管教育體系,產生了根本性的挑戰。臺灣作為亞太地區科技發展的重鎮,不僅在半導體、資訊科技與製造業中占有領先的地位,亦在高等教育資源、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培養上具有一定的基礎。然而,面對AI浪潮席捲而來,如何因應AI時代的挑戰、抓住創新帶來的機遇,成為學界、業界及政府共同面對的重要議題。本文試圖從現況觀察、感懷經驗、以及未來期許三個層面出發,剖析AI浪潮如何影響臺灣的商管教育,並探討其中蘊含的教育理念與轉型方向。
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北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區域基地介紹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的成立,最初是以推廣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為目標,透過實作工作坊,讓大專校院教師熟悉計畫撰寫與研究方法,鼓勵教師申請並執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自109年啟動區域基地計畫至今,已進入第6年,本基地持續以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為核心,協助教師反思教與學的現況與挑戰,並透過建立多元的跨校、跨領域教師社群,提供專業支持與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