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半導體風雲/聯電、格芯合併真有賺頭?先看是誰在說媒

「粉紅超跑」200年來首度跨南投停駕名間鄉 下午3點起駕

又「萊」了!2批澳洲豬腳驗出萊劑 食藥署:風險可接受

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比大甲媽祖多 小鎮醫師問ChatGPT給了答案

白沙屯媽祖抵達北港鎮朝天宮進香的盛況。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白沙屯媽祖抵達北港鎮朝天宮進香的盛況。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前政務委員、人稱「小鎮醫師」的嘉義縣新港鄉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錦煌說,白沙屯媽祖進香北港人數比大甲媽祖繞境新港多很多,其中原因會不會因為這幾年來和媒體、網路以及白沙屯媽祖自己經營即時網路電視台有關?其中原因會不會是因為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不確定性,透過網路讓年輕信徒感受到由下而上的參與關係?他問ChatGPT給出答案了。

陳錦煌長期關注投入社區經營,住家及診所在新港鄉,長期觀察每年大甲媽祖到新港鄉奉天宮進香,發現白沙屯媽祖到隔壁北港進香人數比大甲媽祖多,突然想到要用最新AIChatGPT,針對白沙屯媽祖進香問問題。

ChatGPT回答:「你提到的觀察非常具有洞見,確實有不少研究者與觀察家認為,白沙屯媽祖進香進香人數近年急速成長,與你提到的幾個因素有密切關係,ChatGPT整理幾個關鍵原因:

即時網路傳播與媒體經營效應,白沙屯拱天宮自主經營的「白沙屯拱天宮電視台」(YouTube、Facebook同步直播),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進香實況,即使無法親自參與的信徒也能即時跟隨,形成強烈的現場感與臨場共感。

不少信徒表示,是因為透過網路「看了感動」,才決定親自參與,甚至年年參加。相較之下,大甲媽祖雖然也有媒體關注,但網路直播的主動經營與互動性上相對保守。

路線的不確定性與「神蹟式」參與,白沙屯媽祖的路線由轎班抬轎時當場「問路」決定,每天走哪裡、停哪裡,完全無法預測。這種「神在領路」模式,對參與者來說是一種充滿未知的靈性冒險與挑戰,形成強烈的情感連結。

年輕參與者往往在過程中找到「被呼召」的感覺,這種由下而上的靈性實踐非常有現代性與吸引力。年輕世代的參與與社群動員,相較大甲繞境偏向結構穩定、儀式完整的「官方」進香,白沙屯的自由靈活、身體力行的苦行文化吸引了更多年輕、甚至非傳統信徒族群。

網路社群與內容創作者(YouTuber、攝影師、Podcast等)參與推播,使白沙屯形成一種新的「網路信仰文化圈」。這也帶來「文化體驗」與「信仰實踐」融合的動能。

信仰民主性與開放性,白沙屯媽祖進香沒有資格限制,誰都可以報名或臨時參加,參與門檻低。沿途多為小鄉鎮與偏鄉,形成「接地氣」的感覺,更易被認為是人民的媽祖,而非某個宮廟的活動。這種信仰形式與現代社會中尋求自主性與歸屬感的心理結構相符。

總結來說,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快速成長,正是因為網路科技、媒體策略與民間信仰動員的合流,加上它提供了一種現代人得以參與、經驗、分享的靈性旅程,這在高度媒體化的社會中非常稀有。」

白沙屯媽祖

延伸閱讀

白沙屯媽祖連兩年駐蹕林內車站 今晨網友預測祂前進方向一如去年

去不去南投再等一晚…今駐駕雲林斗六 白沙屯媽祖路線明分曉

白沙屯媽祖駐駕雲林斗六 網喊「這樣走」有機會進入南投

影/白沙屯媽200年來首進南投?最可能3路線曝光

相關新聞

「粉紅超跑」200年來首度跨南投停駕名間鄉 下午3點起駕

創紀錄!「粉紅超跑」進香200年來第一次進入南投縣,上午11點多從員集路轉小路,12點11分停駕民間鄉修玄宮,預定休息至...

連9年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主持人見民宅5個大字噴淚 萬人共鳴

白沙屯媽祖進香回鑾,吸引不少信眾一路相隨,預計11日回到苗栗拱天宮。對此,一名活動主持人分享,進香路上看到民宅願意出借廁所,讓他忍不住直言「看到會流淚是正常的嗎」?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白沙屯媽祖200年首次進南投縣 名間交流道塞爆 6萬人線上見證歷史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今天上午11時30分許首度進入南投縣境內,讓南投人樂瘋了,也吸引不少外縣市民眾前往朝聖。名間人車激增,根據警廣即時...

200年來頭一遭!白沙屯媽祖入境南投 縣民瘋狂追女神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過去從沒入境南投縣,但南投市長張嘉哲與妻子今年赴拱天宮祈求媽祖聖駕南投竟獲3聖筊,地方期待。白沙屯媽...

左轉肉圓右轉甕仔雞 「粉紅超跑」將創紀錄去南投?

白沙屯媽祖北返第三天,今天上午10點左右,鑾轎通過「彰雲大橋」時,直播觀看人數徒增,網友紛紛猜測媽祖行進路線「左轉肉圓(...

白沙屯媽祖首次往南投名間推進 網友預測下一站走山腳路

2025白沙屯媽祖進香回鑾,今上午通過彰雲大橋走一小段二水鄉的路,接著轉向南投縣名間鄉,第一次進入南投縣,網友和信徒開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