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比大甲媽祖多 小鎮醫師問ChatGPT給了答案

前政務委員、人稱「小鎮醫師」的嘉義縣新港鄉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錦煌說,白沙屯媽祖進香北港人數比大甲媽祖繞境新港多很多,其中原因會不會因為這幾年來和媒體、網路以及白沙屯媽祖自己經營即時網路電視台有關?其中原因會不會是因為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不確定性,透過網路讓年輕信徒感受到由下而上的參與關係?他問ChatGPT給出答案了。
陳錦煌長期關注投入社區經營,住家及診所在新港鄉,長期觀察每年大甲媽祖到新港鄉奉天宮進香,發現白沙屯媽祖到隔壁北港進香人數比大甲媽祖多,突然想到要用最新AIChatGPT,針對白沙屯媽祖進香問問題。
ChatGPT回答:「你提到的觀察非常具有洞見,確實有不少研究者與觀察家認為,白沙屯媽祖進香進香人數近年急速成長,與你提到的幾個因素有密切關係,ChatGPT整理幾個關鍵原因:
即時網路傳播與媒體經營效應,白沙屯拱天宮自主經營的「白沙屯拱天宮電視台」(YouTube、Facebook同步直播),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進香實況,即使無法親自參與的信徒也能即時跟隨,形成強烈的現場感與臨場共感。
不少信徒表示,是因為透過網路「看了感動」,才決定親自參與,甚至年年參加。相較之下,大甲媽祖雖然也有媒體關注,但網路直播的主動經營與互動性上相對保守。
路線的不確定性與「神蹟式」參與,白沙屯媽祖的路線由轎班抬轎時當場「問路」決定,每天走哪裡、停哪裡,完全無法預測。這種「神在領路」模式,對參與者來說是一種充滿未知的靈性冒險與挑戰,形成強烈的情感連結。
年輕參與者往往在過程中找到「被呼召」的感覺,這種由下而上的靈性實踐非常有現代性與吸引力。年輕世代的參與與社群動員,相較大甲繞境偏向結構穩定、儀式完整的「官方」進香,白沙屯的自由靈活、身體力行的苦行文化吸引了更多年輕、甚至非傳統信徒族群。
網路社群與內容創作者(YouTuber、攝影師、Podcast等)參與推播,使白沙屯形成一種新的「網路信仰文化圈」。這也帶來「文化體驗」與「信仰實踐」融合的動能。
信仰民主性與開放性,白沙屯媽祖進香沒有資格限制,誰都可以報名或臨時參加,參與門檻低。沿途多為小鄉鎮與偏鄉,形成「接地氣」的感覺,更易被認為是人民的媽祖,而非某個宮廟的活動。這種信仰形式與現代社會中尋求自主性與歸屬感的心理結構相符。
總結來說,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快速成長,正是因為網路科技、媒體策略與民間信仰動員的合流,加上它提供了一種現代人得以參與、經驗、分享的靈性旅程,這在高度媒體化的社會中非常稀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