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超商變戰時補給站 是超前部署或紙上談兵?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台灣政府考慮將全台1.3萬間便利商店轉型為戰時物資樞紐,透過既有物流系統配送糧食、醫療物資,並提供緊急通訊服務。衛報不是八卦小報,有其可信度,不禁讓人想問:現在賴政府是認真把腦筋動到密集的超商,指望萬能的超商店員來執行戰時的物資配送,讓民眾在戰時還有拿鐵和美式可選嗎?這一切對戰爭的想像,也未免太過天真。
想把超商當戰時物資配送點,構想源自「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對極端情境的模擬,借鏡921大地震時的救災經驗,還有新冠疫情時超商做為口罩發放站,試圖將超商轉化為社區防護網。報導說,超商除了透過自有物流系統配送糧食與藥品,還可設置政府公告傳真機,張貼最新資訊,甚至提供緊急通訊熱點,協助民眾對外聯繫。
台灣超商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大部分24小時營業,具有冷鏈物流與數位支付系統,乍聽之下,若整合超商為戰時據點,不是太糟的點子,似乎可以迅速提供物資、傳遞政府訊息,呼應「平戰轉換」思維,透過民間商業體系強化社會韌性,降低對軍事後勤的單一依賴。
但是真的要讓超商成為戰時物資發放據點,在實際執行面至少面臨三大困境,一、物流斷鏈風險:戰時交通癱瘓可能阻礙物資配送,超商庫存僅能支應短期需求,缺乏大規模儲備能力。二、人員安全爭議:超商員工從未受過專業防災訓練,想讓店員執行物資分配或維持秩序,勢必面臨人身風險。三、技術脆弱性:斷網斷電將使Wi-Fi熱點失效,無法發揮傳遞訊息的作用。
簡單來說,超商內要有物資才能發揮作用,在戰爭狀態下,整個社會失去秩序,商家往往是第一個被掠奪的目標。總統府發言人煞有其事說,警察不會派往前線,會協助維持社會治安。當戰爭發生在本土,全台都成了第一線的戰場,而不是「大後方」,確定警察人力足以支持維持社會秩序嗎?這和疫情時期發口罩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即使有足夠警力維持秩序,動用超商做為配送據點,戰時超商的物流、配送還能正常運作?加上水電等基礎供應中斷,店員也不可能來上班,沒水、沒電、沒員工、沒物資,超商成了廢墟,是要供應什麼?
想像超商可以變身戰時補給站,這和黑熊學院民防課程裡教導女性在戰時準備保險套,「讓自己好過」一樣令人無語。但可笑又可悲的是,當多數人都當成笑話一則,這個政府卻恐怕會認真當回事,還自以為想出高明的計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