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親人與死神搏命 空中轉診成本島打拚遊子盼望

台灣的離島各有不同的特色風光,在醫療可近性上也有其不盡相同的困難。長年以來,許多年輕人為了生計而離鄉背井到本島打拚,當家中親人遭遇緊急傷病,特別是面臨生死交關卻不能陪伴在旁,空中轉診系統對於離島傷病患而言,那是接受有效醫療及治療後有家人可以照護,所不得不的一條路。
聯合國際救援執行長徐震宇說,這是離島鄉親的無奈,絕對不是所謂的「天邊孝子」!曾親身投入空中轉診工作超過8年,近年長期受邀為空中轉診提供專業意見,他對離島鄉親只有同島一命的心疼,未曾以這樣的言詞描述過這個無奈的事實。
今天凌晨3時,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中,金門一名50多歲的男性因創傷性顱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施行外科手術,但親人卻遠在台灣,絕無可能在半夜搭機到金門陪同治療及照護,當地醫院即以空中救護適應症第14條「其他非經空中救護,將影響緊急醫療救護時效」,申請了空中轉診,在沒有家屬陪同的情況下,將病人以醫療專機送往台灣,家屬再自行前往台灣醫院與病人會合。
徐震宇指出,光是在金門,近兩周內就出現過2起沒有家屬陪同的空中轉診案例,台灣其他離島肯定也會有相同的情況。當遠在家鄉的長者遭遇了緊急傷病,需要進一步接受治療及照護,雖然當地的醫療條件已經有足夠的量能給予治療,但家屬卻遠在台灣無法就近照護時,緊急空中轉診將病人送到本島,就成了身在台灣的家屬唯一能期待的救命途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病人在飛行中通常只能孤零零地接受隨機護理師的照護,沒有其他家屬可以陪同後送,在本島的家屬只能在醫院望穿秋水般的等待病人被平安送達。
「想像一下,那是何等的焦急與無奈,長年觀察下來,對於離島鄉親所面對的困境是心疼的」,徐震宇表示,當醫療資源有限,或其他因素可能影響接受治療的時效,空中轉診是他們唯一能夠期待的。他從2003年在金門開始參與空轉系統運作以來,甚能體會這是離島居民要獲得相對有效的醫療時,非常重要且不得不的一個救命體系,絕無可能說這些人是所謂的「天邊孝子」。
離島醫療需求持續攀升。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統計,去年金門、馬祖、澎湖、綠島、蘭嶼五離島空中轉診總件數達350件,較2018年的226件成長逾5成,創下7年新高,空中轉診量增加分析與高齡化共病多,易引發重症、在地醫療資源不足有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