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給外送員4個號碼…她上千元日本料理沒了!向平台申訴也無效

一名女網友在外送臉書社團「UberEats台灣」透露,日前透過外送平台點了價值1386元的高級日本料理,然而卻因為提前給了外送員4位數的PIN碼,導致餐點遲遲未送達,訂單卻顯示「已完成」。由於向外送平台申訴也無法獲得解決,因此她決定把這段經歷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引以為鑑。
從原PO貼出的訂餐擷圖畫面可以看到,她點了紅甘肚刺身、鮭魚刺身、甜蝦刺身、鮭魚肚刺身、紅甘刺身、北海道干貝和芥末章魚,總金額高達1386 元。原PO無奈表示,「是的,我輸入了PIN碼,卻遲遲收不到餐點,然而投訴官方也無效」,直言希望外送員吃了她的餐點,「能好好做人」。
不少網友針對原PO遇到的狀況給予回應,「給了PIN碼,就代表你已收到餐點,平台不會理你」、「PIN碼給了,只能認了」、「PIN碼不能亂給啦!你要設定放在門口,啟動拍照功能,讓他連拿的機會都沒有,找不到餐點退款機率也比較大」、「PIN碼不就是要你跟司機當面交易用的嗎,如果不想面交,要選放指定地點讓他拍照」、「難怪刷卡單現在真的越來越少」。
有網友建議原PO,「這該告詐欺了吧,不要讓這種垃圾影響環境」、「取餐後能依照送餐抵達地址,調取路口監視器,尤其可以調閱外送員到達後有沒有送餐過去,還是在機車上輸入PIN碼就跑了」、「可以先去里長辦公室調取路口監視器,查看外送員是否攜帶餐點下車並空手回車,或在車上點擊送達卻沒下車就跑了,釐清外送員是否涉案」、「有給PIN碼是平台在看的啊,沒給餐就跑是法律問題,兩碼子事」、「平台是收費問題,沒送餐點是侵佔問題」。
文中所謂的PIN碼,是外送平台的一種到貨證明。根據Uber Eats官網資訊,顧客下單後,公司可以向對方傳送專屬代碼或 PIN碼(即個人識別碼),而外送合作夥伴必須在外送地點確認並輸入。這是高風險行程預設的到貨證明形式,因為它能有效地防範詐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