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什麼情況不能吃?菜販揭「學派之爭」 1情況連40年老手都會誤判

大白菜是台灣家庭常見菜餚,不過其葉面上常見的黑點點,常讓消費者產生疑慮。有菜販表示,近來愈來愈多消費者質疑葉子上有黑點點「是不是壞掉了?還能吃嗎?」,其實不僅可以吃,其背後還有一場「菜葉學派之爭」!
菜販廖炯程日前在臉書發文提到,有愈來愈多消費者在挑選大白菜時,對葉面黑點感到困惑,有些還會質疑這些大白菜是否已經壞掉,能否安心食用。對此,他總是回應「可以吃,放心吃,大膽吃」。
他解釋,關於大白菜黑點的成因,有兩大說法:日港派(國際路線)認為,這些黑點是由於大白菜過於肥美,細胞壁被撐破後,葉片裡的「多酚類」氧化形成的,就像蘋果切開後會變黑一樣。
台灣農委會則認為是「黑點病」(也稱「芝麻病),認為與品種、土壤、施肥或儲存方式等因素有關,但不影響品質和食用安全。
廖炯程作為一位有多年經驗的菜販,他認為這些黑點並非因氧化引起,而是從田地採摘時就已經存在的特徵。因為他在凌晨收貨時就能看到葉面上已有的黑點,而非運到市場後還會逐漸變黑。
他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大白菜時更應留意是否有「黑心」的情況,即內部已經因受損而腐敗的情況,這種「黑心」的大白菜才是真正不能食用的,這種損壞方式從外觀難以辨認,連賣菜40年的老手都會誤判。
因此,如果在市場看到商家在白菜屁股劃一刀、或是對切展示的大白菜,這並非是有瑕疵,反而是表示菜販已先檢查過內心,「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