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天比1天冷!這2天低溫下探9度 下周再迎另波東北季風

挪用356萬「就業安定基金」辦演唱會高歌 許銘春涉貪列被告

《捨得自己》吳若權:鍛鍊提起的能力,才有放下的勇氣

佛法並非教人:完全不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示意圖/ingimage
佛法並非教人:完全不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示意圖/ingimage

具備承擔的意願和能力,就能放下,而不放棄

總共只有兩百六十個字的《心經》,用二十一個「無」字,闡述人生一切全是虛幻妄想;長約五千多字的《金剛經》,沒有出現一個「空」字,後人覺得它把空性的本質闡述得十分深刻徹底,引領讀者了悟世間所有都並非真實存在。

《心經》和《金剛經》,這兩部經典的篇幅與架構不同,均屬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都強調「空」的概念,認為:一切現象皆無自性,無法獨立存在。所有離開這個真理的思維,全是妄念。藉此去除我執,斬斷煩惱。

俗話說:「世間種種,終必成空。」這只是凡人如你我的感觸,真相其實是:「世間種種,本來就是空的啊。」大多數人追求的名利,從頭到尾都不是真實的存在。

(本文出自《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
(本文出自《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
讀到這個論點,若沒有經過踏實而深入的學習與領會,很可能誤以為佛學是非常消極的,有些人還會因此懷疑地質問:「既然一切都是空,何必還要有所作為呢?」 「難道,大家這輩子出生來到地球,都只是白忙一場?」

這的確是許多民眾誤解。所謂的「積極」與「消極」,並非絕對、獨立的存在,不是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所能片面論斷。

曾有學者以開車作為比喻。駕駛要讓汽車行進或加速,必須踩踏「加油」踏板;要讓汽車減速或停止,就必須以「剎車」來控制。從表面上以速度的觀點看來,你可以說「加油」是積極的,「剎車」是消極的。

但實際上,並不是永遠都可以如此解釋。在遭遇危急狀況,或千鈞一髮的時刻,「剎車」就是非常積極的作為;而且唯有「剎車」,才能確保人車的安全。

再拿健康養生為例,重視飲食和規律運動,是「積極」的,莫要等到罹患疾病再來吃藥、復健。但是,對於像我媽媽這樣中風而且罹癌的高齡長輩來說,她願意按時吃藥、定期復健,就是非常積極的行為。

把握當下,積極作為;結果如何,不必執著

佛法並非教人:完全不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並且,在盡力作為之後,就要像無所作為那樣寬心自在。最簡單易懂的道理就是:把握每一個當下,積極盡力去做;對於之後的結果如何,就不必在意、不用執著。

但世間大多數的人,是反其道而行的。既沒有把握每一個當下,積極盡力去做;錯過積極努力的過程,對不如己意的結果非常遺憾、難過。

還有另一種人,認為自己已經把握過程中的每個當下,卻沒有達到令自己滿意的成果,那種過度努力的遺憾、難過,又千百倍於不夠努力的人。

其實一個人努力的程度,很難用絕對的標準去論斷,唯有靠自己去覺察體會;當事成定局之後,無論是否已經用盡全力、結果是否能如所願,都不必在意、也不用執著。這些反應都無濟於事,徒增煩惱;必須學會放下,才能解脫。

回想起父親去世之前,短暫臥病的時光,深刻的印象,仍歷歷在目。當時他已經八十歲,本來身體十分硬朗,突然覺得心臟不適送醫,住院四個月就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而撒手人寰。

那段期間,我除了在醫院照顧他、還要忙於照顧中風的母親、並繼續工作維持家計,勞心勞力地往返奔波,猶如蠟燭「三」頭燒。一位知己好友很心疼地問我:「你怎麼能這樣撐下去?」當時的我,因為沒有其他可以逃避的選項,所以幾乎沒有猶豫地回答:「我不想要有遺憾。」

身為家庭照顧者,持續將近三十年沒有功勞、只有疲勞的日子,之所以能這樣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努力著,大概也都是靠「我不想要有遺憾」這個信念支撐自己。

但,真的能夠沒有遺憾嗎?

「放下」是斷捨煩惱;「放棄」是不肯盡力

父親離開以後,二十幾年來,我才知道:無論多麼盡心盡力,甚至超過自己能付出的極限,都還是會有遺憾。夜深人靜時,總會浮現:「那時候,我如果再……一點,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

從自責到自虐,是人生中一部過站不停的直達車,日夜往返,周而復始。以為盡心盡力就可以不會有遺憾,但後來發現不論怎麼做,都仍然會有很大的遺憾。這個遺憾,始終對無法放下的人,進行情緒的鞭打。

放下,很難啊!對曾經努力過的人來說,「放下」最難的癥結是,當事人還不想「放棄」啊。無論結果如何,都希望可以回到過去挽救或彌補。

顯而易見,希望回到過去,這就是妄念。佛法真正教導的是:我們要學會「放下」,而不是「放棄」。「放下」是斷捨煩惱牽掛,這是需要經過鍛鍊之後,才能做到的;「放棄」則是直接拋開責任與期待,置之不理,而後完全躺平。

「曾盡力的遺憾」,與「未曾盡力的遺憾」,兩者並不相同。前者的痛苦,來自深刻的愛;後者的痛苦、或不痛苦,都來自於逃避不想面對的心態。

即使「世間種種,本然是空」。當你坦然面對無常的人生,勇於修習自己的課題,終將明白:讓自己擁有提起的能力,再來說放下才有意義。如果承擔的意願與能力都不具足,放下只是從一開始就躺平而已。這是放棄,不是放下。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譯】要知道我所說的一切法,就像以船筏為比喻,當證得涅槃,渡人過河到彼岸,就不再需要船筏。連正法都要捨去;更遑論是那些不符合佛法的言論了。

(本文出自《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作者:吳若權)

相關新聞

《捨得自己》吳若權:鍛鍊提起的能力,才有放下的勇氣

總共只有兩百六十個字的《心經》,用二十一個「無」字,闡述人生一切全是虛幻妄想;長約五千多字的《金剛經》,沒有出現一個「空」字,…

市場受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影響 法人:布局多重資產基金攻守兼備

台股市場近期表現震盪。不過,法人指出,市場變化雖快速,但投資機會仍然存在,留意明年川普重返白宮後,政策制度的走向。因此,...

上越多心靈課程、花越多金錢就可獲得救贖?邪教組織專家揭「靈性上癮」特質

為了靈性的學習與成長,我參加過很多課程、也親自舉辦過幾次工作坊。有的是免費,有的需要收費。價格是高或低,其實很難講。牽涉到成本結構…

美債放晴 00687B 經理人:最恐慌時期已過

川普狂人尚未上任,一連串的任命計畫已掀起市場驚濤駭浪,近日提名華爾街避險基金經理人貝森特擔任財政部長,川普曾說貝森特是「...

從約會到洗碗!金錢、家務到愛情的「婚前協議」

婚姻不只是愛情,更是承諾與磨合。他們希望透過婚前協議,討論具體問題,確保未來少爭執,讓婚姻更穩定幸福。

總見別人奢侈消費…44K小資女想排解羨慕感 過來人教「由儉入奢法」

人總有「物慾」,但該如何排解對他人的「羨慕感」呢?一名女網友發文詢問,她薪水雖不低,但還是會很羨慕奢侈消費的女性,總是可以做指甲、買保養品、出國玩,於是請教網友該如何排解心中的羨慕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