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致富的人 通常擁有這7個日常習慣
摘要
晚年致富的人都明白,財富來自延遲滿足、以建立財務無虞的未來。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個貧困社區,由外祖母養大,直到49歲才成為百萬富翁;軟體巨擘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在32歲前仍一事無成,創業時身上只有1200美元,如今甲骨文是僅次於微軟的第二大軟體公司;紐約華裔婚紗設計師Vera Wang直到40歲才設計出自己的第一件婚紗,正式踏入時尚界。
有不少億萬富翁是在晚年致富,他們的成功源於一些簡單但影響力深遠的習慣。
1.他們重視金融知識教育
知識就是力量!晚年致富者重視財務知識,閱讀財經書籍,主動學習投資、稅務策略和資產管理。他們深知,掌握金錢的運作方式是累積財富的基石。在這個金融知識不被納入基本教育的世界裡,主動學習金融知識是邁向致富的重要一步。
2.他們養成儲蓄的紀律
這些晚年成功的人,始終將儲蓄視為必要行動,即使收入有限他們仍會定期存下部分資金,並隨著收入增加提高儲蓄比例。
有紀律的儲蓄為他們的財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無論賺多賺少,都要培養儲蓄習慣,這是邁向財務繁榮最簡單但最有力的步驟之一。
3.他們接受延遲滿足
這些成功者選擇投資未來,而非追求短期享受。他們明白,真正的財富在於建立長期的財務安全,而非一時的消費快感。
為了長期利益而延遲即時快感的能力,是一種罕見而寶貴的特質。1960年代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證明「延遲滿足」的力量。多年後,人們發現那些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更為成功,包括財務的穩定性。
4.他們設定明確的財務目標
所謂明確的目標,不是「我想要存錢」或是「我想要變得富有」這類模糊的目標。建議可以採用「SMART原則」來設定目標。例如:「我想在未來2年內將淨資產增加20%。」
財務計畫上則需要更有策略性和意圖性,例如每月儲蓄金額、投資目標或還清債務的期限。有了明確的目標,財務之路就像導航系統一樣清晰可行。
5.他們抓緊機會
晚年致富者願意冒經過深思熟慮的風險,不畏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他們深知,財富很少來自於安守本分,墨守成規也難以突破財富壁壘;唯有精心評估後採取的大膽行動,才能帶來豐厚回報。
6.他們培養多重收入來源
晚年致富的人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他們有能力將收入來源多元化。他們不會只依賴一份正常領薪的工作,而是探索其他職業可能性。例如建立副業、投資或租賃房產。
這是一種避險的做法,如今公司裁員、企業倒閉的現象屢見不鮮,依靠單一收入來源的風險極高。如果我們有被動收入,當主要收入來源突然停止了,還有其他收入來源能維持生計。
7.他們從未停止學習
市場瞬息萬變,需要保持對最新趨勢的敏銳度。對於這些成功者而言,學習從未停止,他們總是在尋找拓展知識、改善理財策略以及其他專業技能的方法。
財富不會突然出現,它往往是經過多年努力、明智決策和持續學習的結果。這些習慣不是已成功人士的專利,而是任何人都能採取的行動。養成習慣、持之以恆,「財富成長」將不再是「是否可行」,而是「何時發生」。
參考資料:TheJapanTimes、FoodNavigator、TheGuardian、TheMotleyFool、Forbes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