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鐵驚傳男乘客車廂倒地命危 台中到站電擊搶救緊急送醫

為財作案?高雄碎屍嫌狠殺3婦 家門擺招財蟾蜍、竟不避監錄鏡頭

地震不斷!台南東山下午3時52分發生規模4.1地震 6縣市有感

曾背負1千萬就學貸款 前國稅局官員解密:有錢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養錢法則

同樣是借錢,沒資產的人借錢和有錢人借錢的目的也截然不同。 示意圖/ingimage
同樣是借錢,沒資產的人借錢和有錢人借錢的目的也截然不同。 示意圖/ingimage

當我還是菜鳥國稅局官員時,就對許多富人背負債務這件事,感到很不可思議。當時我沒有完備的金錢知識,誤以為「背負債務的人都是低收入者」,所以會覺得「明明有這麼多資產,為什麼要借錢」。

大家聽到「許多富人其實背負龐大的債務」,想必也感到意外吧?然而,後來我發現有錢人也會借錢,其實滿合理的。遺產稅的申報書不只記載死者的財產,還有「借款」。因為計算遺產稅時可以扣掉債務。

同樣是借錢,沒資產的人借錢和有錢人借錢的目的也截然不同。沒資產的人借錢通常是為了填補生活費的不足,像是「想買房買車卻不夠錢,就靠貸款湊合」,或是「生活費不夠,就透過消費者信貸預借現金」。這樣的借錢原因不會帶來經濟利益,因為利息或手續費而虧損的個案反倒比較多。而當還不出錢時,等待自己的也會是破產的末路。

(本文出自《致富原子習慣》)
(本文出自《致富原子習慣》)
反觀有錢人則是以「投資」的名義借錢。哪怕借錢後要負擔利息或手續費,也能期待更勝一籌的報酬,所以才借錢。要增加投資的利潤,還有個有效的方法是活用「槓桿」。

借錢可以依照信用能力多借,比如擁有1 億日圓資產的富裕階層,要借10 億日圓也不難,只要妥善地投資操作這10 億日圓,就會比直接投資1 億日圓還要有效率。

另外,富人能以有利於一般人的條件借錢這一點,也是關鍵。擁有鉅額資產的富裕階層倒債風險低,利息或還款期限之類的條件會受到優待。

富裕階層也有很多機會收到銀行活用融資投資不動產的提案,比較能夠容易持有租賃物件,之後租賃物件會產生房租收入,只要改造空屋,同時針對早期投資設定充裕的報酬,就不會為還債所苦。還清債務之後,租賃物件就會以資產的形式保留下來。簡單來說,只要這樣做,有錢人就會愈來愈有錢。

能夠藉由富人的家計規劃認識借錢的好處,對我來說是一件大事。我求學時背負1000萬日圓左右的就學貸款,只會從壞處思考借貸這件事。當時我認為,自己打從出社會的起點,就背負著比其他人更大的障礙。

後來卻察覺到,只要從好處去想那筆就學貸款,心態就會有所改變。雖然從高中時就得到就學貸款,但也因此上了高中和大學,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假如沒有得到就學貸款,我就不會成為國稅稽查官了。

當然,以前應該也沒人寫過這種關於近距離觀察有錢人的書籍。這樣想想,就算說我活用就學貸款獲得龐大的報酬也不算誇張。雖然省吃儉用很重要,但錢不花就沒有意義。

有時要活用存款或借款投資自己,進而增加自己的收入。放眼將來適當投入金錢,也是建立生活終生不為錢所困的關鍵。

(本文出自《致富原子習慣》作者:小林義崇 譯者:李友君)

相關新聞

遺囑信託能限制小孩在台灣住?律師「其實能辦到」:住國外錢就過10年再給

其實是可以辦到的!因為信託本身是一個彈性的制度,要給錢或是送東西,當然要照寫遺囑者的意思去完成。

「三星電選四倍十期」很好中獎?黑武士:僅感覺好中而已機率不變

其實就機率來看,每次都是獨立事件,中獎機率不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改變中獎機率...

「三星電選四倍十期」是什麼一定中獎?數學老師精算:期望值是負的但確實比二星好

前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關於買「BINGO BINGO 賓果賓果」的所謂獲勝法則。提到四個詞:「三星、電選、四倍、十期」,基本上說這樣一定會中獎?

靠保險「保證領回」儲蓄型當養老退休規劃不可行!老派:投資要眼於股票或房地產

一年繳12萬的保單,聽起來是不是很驚人?

股息收入已經大於支出!存股哥「職場淡出計畫」:但我還是會繼續工作

就算完全不工作,靠股息也足夠支應我一年的所有支出,但我還是會繼續工作,工作不上班是我夢想中的生活模式。

有錢人是怎麼累積出億萬身家的? 國稅局官員調查遺產稅10年找到真相

身穿高級名牌流行服飾,好幾輛外國車排排停放在自家車庫中,達成早期退休的目標,頻頻出國旅行⋯⋯。假如你對有錢人抱持這樣的印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