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自己的人生:盛治仁的生命管理哲學 「為自己活,也為他人活」

翻閱之前的日記,看見自己曾經寫下這麼一段話:「歲末年終,又是沉思反省的最佳時刻。我希望新的一年,能夠過一個奢華的生活。」這裡說的奢華,不是指美食、精品、豪宅,而是滿足豐富的人生。
觸動這樣思考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據稱是《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二○一七年評選出的人生十大奢侈品清單。搜尋後始終找不到出處,很可能是個假訊息。即使訊息來源不明,這份清單的內容還是值得深思。這份「十大奢侈品清單」是這麼列的:
1.生命的覺醒與開悟
2.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
3.行遍天下的氣魄
4.回歸自然
5.安穩平和的睡眠
6.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7.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8.有真正懂你的人
9身體健康、內心富足
10.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
這十項奢侈品都是金錢買不到,但能夠透過努力經營來豐富我們人生的無價品。新的一年,計算財富的單位不該再是金錢,而是這些無價奢侈品。您擁有了幾項?
善待自己,款待他人
進入人生下半場後,要少為物質活,多為自己活,也多為他人活。
「多為自己活」的意思,就是不活在社會期待和他人眼光中,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多為他人活」則是盡一己之力,關懷身邊人、社會事。讓自己成為別人祝福,「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成為正面的力量,人生不至於白走一遭。
從反面角度來思考,也可以得到類似結論。之前提到澳洲在安寧病房工作的看護維爾整理出的人生前五大遺憾,其中就包括了「希望有勇氣活出自己要的生活,而不是其他人期待我過的人生」、「希望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希望讓自己過得更快樂」。
有了年紀看事情角度已不同
經過一些人生歷練之後,生命追求的事物自然和年輕時不同。年過五十,觀看「三十而已」時,真有許多感觸。
年輕人在社會壓力和競爭下,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追求財富和名聲的累積。生活基本需求無虞之後,應該重新思索人生方向與目標。
自己要改變的一件事,就是對物質生活態度的調整。從小看到父母親維持家計的辛苦,也養成了自己節儉的習慣。用比較客氣的說法就是,超乎平均值的節儉。
一直累積許多用不著、不必要的物品捨不得丟棄,連小學時的筆記本、通訊錄、大學時的衣服都還在,各式各樣的文具雜物堆滿了所有空間,所以春節假期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不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處理掉,好好地斷捨離。
另外也要檢討自己的金錢觀。過去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夠大方,未來的日子,要多善待自己,款待他人。
(本文出自《領導自己的人生》作者:盛治仁)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