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中美經濟熱核戰:誰才是膽小鬼?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全世界都從美國賺錢,造成美國的貿易逆差。川普據此向所有輸入美國的貨品,課徵關稅;對美高貿易順差的國家,再課以額外的「對等關稅」。中國大陸曾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3年降為第四),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以2024年為例,出口美國達4400億美元,但從美國進口中國貨物僅1450億美元,順差來到2950億美元,占美國當年全部經濟值的1%。因此,被美國課以對等關稅34%。
中國被課的對等關稅加上之前已被加徵的20%,共54%。中國認為川普此舉是「欺凌的」,遂採取報復性關稅,對所有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也課徵34%的關稅;川普對此也採強硬態度,在4月9日(台北時間)中午12點前的限期內,中國未取消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再加徵50%的關稅。因此若加上之前的54%,對中國入境美國的貨品,關稅是104%,4月9日深夜川普更在社交平台宣布對中關稅提高到125%,且立即生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這麼做是「錯上加錯」,中國對美國的關稅戰、貿易戰絕對「奉陪到底」。
川普的「對等關稅」於4月2日公布後,引發各國的震撼,被稱為「經濟核彈」,中美之間相互以高關稅彼此報復,已經被稱做「經貿熱核戰」,宛如真正的核子武器攻擊,如果永無休止的衝突不斷升高,雙方正如失速火車在一條軌道上相互對撞,結果不僅雙方都會嚴重受創,也會影響全球經濟。火車對撞的博奕,正是「懦夫情境」(也稱「膽小鬼」)的賽局,因為任何一方退讓都會被視為是「懦夫」,結果是雙方都不會煞車,一定對撞。
不過中美貿易、關稅戰的火車對撞的賽局,也可能不僅僅是只限於兩人博奕的賽局(two-person game)。有人認為美國的「對等關稅」是不分敵我的,對盟友也下狠手。例如對歐洲也課以20%的「對等關稅」,可能的影響更會削弱美國與歐洲國家「大西洋聯盟」的合作,美國是在地緣政治上從戰略領導地位退卻;再以印太戰略為例,美國長期盟友日本、南韓、台灣、印度等都被多課微20%以上的「對等關稅」稅率,印太戰略受到地緣經濟的影響,美國與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將受到負面的影響。受到關稅核彈的震撼,各國與中國大陸將更可能發展多邊主義下,去美國化的區域自由貿易如RCEP,形成「美退中進」的新地緣政治,反而給中國大陸帶來新的戰略領導的機遇,增加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美國從2018年就對中國大陸發動經貿戰、關稅戰,中國的因應方式之一是把產地移出中國,轉到沒有美國關稅的國家,如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但川普在4月2日公布的「關稅核彈」,也把中國洗產地的上述這些國家,課以高對等關稅。所以有人說美國這次對全球80個以上國家的「對等關稅」,主要的打擊對象還是中國,殺很大!尤其對那些洗中國產品的國家也下了重手。因此,中美之間的經貿熱核戰,長久下去,中國大陸還是會吃不消,有可能向美國投降認輸。
不過,認為中國不會輸給美國的人,是因為中國除了報復性關稅之外,還有很多經貿武器;像稀土礦產的限制輸出,以及禁止「服務業商品」進入中國,例如好萊塢的影視、AI伺服器、蘋果手機以及Nike運動鞋;再如中止向美國法律及商業顧問公司的服務採購,以及禁止美國不友善企業到中國大陸的商業活動,對「不可靠實體」的進口限制等等,以上整個的金額總數也會重創美國。
認為中國不會輸給美國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對外經貿及外交政策穩定性及可信賴性。中國大陸在非洲、東南亞及拉丁美洲等這些地區的國家,長期以來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建立良好的關係。尤其是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展,所提供的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及對「一帶一路」加入國家,所提供的融資的穩定性,在川普的孤立主義、去全球化自由貿易下,美國的退卻,留下中國填入的大好機會。
再加上科技技術的發展,在綠色能源、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下的新創研究中心、新興市場、創新產業等方面,美國透過關稅限制,也會局限了自己的進入,更提供了中國在這些方面產業的進入,並提供機會給其他國家,進而取得戰略領導地位。
最後影響中美經貿熱核戰勝負的一個因素是國內因素。中國的內需市場可以解決相當大的部分,不依賴他國市場所產生的經濟問題。川普的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希望美國消費市場的產品,最後都是「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 ),以此創造美國勞工的良好就業機會及勞動收入,但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反之中國大陸卻是。加上美國的定期改選選舉及輿論,川普的「對等關稅」可能會如經濟學者所批評的,帶來的是高物價、失業率攀升、產品供應不足,最後可能是經濟大蕭條。美國民眾的不滿、反對黨的民主黨催生各種抗議示威,以及媒體的批評,都會給川普造成壓力,如果在2026年期中選舉,共和黨失利,川普的經濟政策一定得喊卡。相反地,中國採取報復性關稅引起的經濟不便,在權力集中管理之下,不必去過度理會不同的意見及民意的反應。因此,長期而言,中美經貿熱核戰,美國輸掉的可能性相當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