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AI藝人初登場
好友小陳是位名音樂製作人,作品深受市場肯定。前些日子,他向我介紹一位正全力栽培的十八歲新星要開演唱會,我上網搜尋,原來是一位美麗的AI藝人。小陳說,在新冠疫情期間,受到實體演出停擺的影響,他覺得必須創造出一個不受環境限制的虛擬明星,才能永續。因此他找到策略夥伴開始著手,現在夢想即將實現,真是令人振奮。
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與AI的快速進步,「AI藝人」逐漸踏上舞台。所謂AI藝人,泛指透過電腦圖像技術、動作捕捉、人工智慧及虛擬實境等科技打造,具有個性設定與形象設計的數位角色。這些角色能夠透過網路平台與粉絲互動,進行表演、演唱甚至擔任品牌代言人。
AI藝人的範圍相當廣泛,從日本知名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到近年來風靡全球的虛擬女團aespa,甚至在中國、日本與台灣也都有許多成功的虛擬主播與虛擬KOL(Key Opinion Leader)。他們不局限在音樂表演,遊戲、電商直播、品牌推廣,甚至電影及戲劇等領域也可能涉獵。
在AI的加持下,目前AI藝人相較過去虛擬偶像已不可同日而語。首先,其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無需休息或旅行,可以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場景、電子裝置與地點。其次,他們的外貌、個性及才藝,均能根據市場需求彈性調整,可滿足不同群眾的偏好與需求,並與消費者互動。
更重要的是,隨著「元宇宙」的風潮,虛擬藝人能夠自然融入虛擬世界,進一步帶動沉浸式娛樂產業的擴展。他們不僅是娛樂表演的媒介,也可成為各種互動式體驗的核心,讓虛實整合效應更為強大。
發展AI藝人有許多優點:從成本上看,雖然初期投入相對較高,但長期而言節省了許多資源,例如巡迴演出的交通住宿、保險與安全等費用。同時,AI藝人完全不受健康問題或負面新聞等人類藝人常見的風險,可以更穩定地經營品牌形象,提升商業價值。
然而,其發展也面臨若干挑戰,首先是技術門檻。尤其在人物形象的設計、互動自然度與即時反饋的表現上,仍需持續優化。此外,目前AI藝人的情感連結仍不如真實藝人,觀眾在情感投入與認同感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閡。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議題是智慧財產權問題,AI藝人的創作元素包含視覺設計、聲音合成、動作捕捉、AI訓練模型等,相關著作權歸屬及營收分配的爭議也可能會逐漸浮現,必須透過完善的法律規範加以解決。此外,隨著市場日漸飽和,AI藝人如何保持長期競爭力,避免同質化,並持續提供新鮮感,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
整體而言,儘管仍有諸多挑戰需克服,但AI藝人的登場,無疑開啟了一場娛樂產業的新革命。他們的出現不僅拓展了娛樂型態的可能性,也為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創造了新契機,值得持續關注。(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