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臃腫王朝」不減反增/當家族決定國運 菲律賓還能走多遠?

在菲律賓,「姓什麼」比「主張什麼政策」更能決定你是否有資格進入權力核心。21世紀以來,菲律賓總統寶座幾乎成了家族世襲的代名詞——從艾若育、艾奎諾三世、杜特蒂,到現任的小馬可仕,無一不是政治家族出身。如今總統小馬可仕與杜特蒂父女決裂,正凸顯出菲律賓長年難解的結構性問題:少數家族壟斷政治,讓王朝成為民主制度中難以撼動的矛盾。
家族政治為何在菲律賓根深蒂固?
菲律賓政治王朝的根源可追溯至西班牙殖民時期,當時殖民政府為了有效統治,與地方菁英合作,賦予其行政與稅務權限,奠定家族掌控地方的權力結構;美國殖民延續同樣的統治手法,衍生更多政治家族。
二戰後民主化未能打破這套結構,老馬可仕政權長年透過政治酬庸與利益交換鞏固親信家族,使家族勢力進一步擴張。儘管1987年憲法明文禁止政治王朝,並限制地方官員「3年一任、最多3任」,卻未能制衡家族勢力。許多政治家族靠親屬接棒,持續掌控同一地區,形成所謂「臃腫王朝」;國會亦長年為家族勢力把持,使禁王朝立法毫無進展。
菲律賓約有250個家族控制全國80多個省分的各級政治,其中80%省長出身臃腫王朝,國會議員近9成來自政治世家,市長職位則逾半有家族撐腰。杜特蒂父女就是典型案例,從杜特蒂在達沃市長達近20年的執政,到成功將女兒薩拉送上市長乃至副總統寶座,顯示家族政治宛如企業傳承,地方治理成了通往國家政權的跳板。
姓氏就是門票 年輕挑戰者難出頭
政治家族不僅盤踞政壇,更涉足企業與媒體,掌控資源分配與就業機會,甚至能動員黑白兩道,打造「保證當選」的權力網絡。百姓對其既依賴又畏懼,即使政績乏善可陳,仍可能出於忠誠、習慣或人情支持到底。
諷刺的是,政治王朝勢力最深之處,往往是發展最落後、貧困最嚴重的地區。根據2021年統計,菲律賓貧窮率達18.1%,在東協國家中僅次於寮國和緬甸,反映出政治權力集中並未真正帶來發展。
馬尼拉亞典耀大學研究指出,政治王朝與裙帶關係、利益輸送與人權侵害密切相關,這些家族長期掌控警察、司法與檢調系統,形成近乎免責的「治外法權」;研究員梅多薩警告,若壟斷不破,新一代難以參政,國家命運將持續被少數家族左右。當地學者莫尼認為,根除世襲政治需從文化與價值觀著手,唯有推動問責、深化民主教育與社會參與,才能真正翻轉選民對王朝政治的依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