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自然科/名師解析命題趨勢 「4大化學實驗+物理6大重點」必熟讀
114年學測已經是108年課綱的第四屆學測考題,出題方向與難度估計都已進入成熟階段,難度、靈活度估計都會是113年、112年的程度。雖然素養與應用依舊是考題難點,科技新知依然是貫穿考題的素材,會出什麼樣的主題難以得知,但我們必須回歸基本重點與定義,把握課綱強調的部分。以下周俞老師提醒同學幾個準備重點:
一、知識點的精讀:
每一個定律、名詞、觀念,都必須要精讀,並且勤練基本題型。例如水溶液的濃度,就需要記得各種濃度單位及彼此換算;影響溶解度因素如溫度,其圖表判斷結合計算;例如化學計量,明白限量試劑及產率的意義;生物化學的部分,如蛋白質是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關鍵字,可以多加閱讀。
二、四大實驗
基礎化學只有四個實驗,分別如下:
(1) 純化方法,如萃取、蒸餾、層析法。(2) 溶解度的測定,探討溫度與溶解度的關係。
(3) 酸鹼指示劑與變色範圍。
(4) 界面活性劑的結構與乳化作用
以上全都一定要精讀實驗手冊,包含勤加練習題型,才會知曉實驗如何出題。
三、素養培訓
素養題型有三大難點,同學在考前要有心理準備:
(1) 科技新知:可以每天花15分鐘去看看2024年的熱門議題,例如AI、諾貝爾獎、異常氣候現象等等,考題如果出現沒看過的議題也不用擔心,回想基本課綱,通常也可以找到答案的。(2) 跨科目領域:自然四科彼此協同跨考已經不是新聞,所以務必要讓物理化學生物地科這四科都要有基本盤,千萬不能有對某一科特別不熟。最起碼將名詞定義搞懂,才不會對跨科目題型特別恐懼。
(3) 閱讀速度:單一題組的大量文字是常見的考法,很多與考題不對稱的敘述內容就不需要加以理會。所以作答的技巧便相當重要:先用最快速度看過文章主題,接著看他的考題問什麼,最後才是回過頭來看文章找答案。再來化學溶液結合實驗數據與圖表的考題,千萬要仔細看圖表的座標意義,以及討論的重點方向,以免浪費時間在不對的方向。
從108課綱素養題當道之後,我們從近幾年物理考題可分析出以下幾個重點趨勢:
112年物理分析:「記憶背誦+邏輯推理型」
記憶題6題,圖形理解4題,探究應用7題,物理科整體難度偏高。
記憶型的題目,利用跨章節的方式,強調物理的連貫性,或利用實驗、文章混合的形式命題「如物理發展史、X光、強作用與弱作用」,是學生需要把握的部分。
此卷極少計算,主要考符號的運用以及列式的呈現「如水力發電+CO2減排量題組題」,使用能量守恆觀念+單位分析,即可求解,算是較新穎的出題方式,唯一的計算題:落體實驗的終端速度,計算難度不高。
此外,部分題目有提到選修物理的概念,像是X光波長、理想氣體的內能、彈簧系統「高二選修物理--簡諧運動」,若有這部分的觀念,則會提升解題的效率。
113年物理分析:「生活應用+看圖說故事型」
相較於112年,113年學測物理計算偏少。力學、能量各有一題。
雖然計算題不多,但包裝在時事應用題當中,如電冰箱性能係數、安全氣囊緩衝,造成答題壓力提升。第二部分的電磁感應題組為經典試題,看似中規中矩,卻在最後希望學生動手繪出圖形並解釋其理由,必須要有物理觀念的完整性才有辦法拿高分。
綜觀整體,著重在探究與實作,且強調文章理解與圖表分析,需要仔細閱讀才能較好選出正確答案。捕蠅草充電電量問題結合生物、天文觀測結合地科,學生必須快速理解題目,並找出相關物理概念,才有能力完成填空。
113年物理出題種類多樣且活潑,是新課綱的趨勢。學生要提升的不僅是物理概念,理解題目架構,判別圖表,才有辦法應對這類型的題目。
114年物理預測:「回歸課內+圖表辨別型」
由於113年的必修高一物理內容考得較少,出題方向著重在判斷圖表+素養題,相較於112年的課內基本題的題數來得嚴重不足,柯易老師分析,今年會著重在「都卜勒效應、光電效應、物質波、原子光譜、克卜勒定律等內容」。傳統的力學、運動學仍舊維持各1題,要特別注意「離岸風力發電」的圖表判別。要在素養題取得高分的方式,就是先略讀、再精讀。選項中的答案也是判斷推理的一部分。再依照文章所給的線索,利用高一到高三所學的專業知識,合理「推論」正確答案。
綜上析論,考生千萬不要再騙自己:「學測範圍就只有高一必修」也不可輕信只需要準備高一!近三年的學測自然科考題,皆有運用到高二、高三選修物理的概念。身為一名自然組成員,就要把自然組的專業技能點到最強!
最後的半個月時間準備,更需要注重基本觀念理解,跨章節、跨科整合自然4科相互應用的能力,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必能邁向自然科頂標佳績!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