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決策48小時大轉彎 暫緩1個月是怎麼談成的?
上周四下午,距離美國總統川普預定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課徵關稅不到48小時,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和忐忑不安的汽車業代表通了電話。
道瓊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通話中提到,美國政府考慮對符合川普美墨加協定(USMCA)條件的汽車予以切割,這也是美國汽車製造商的主要訴求。多位與會者表示,汽車業者在會後對豁免關稅稍感放心。
不料,不到一小時後,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的發言顯然推翻了幕僚設法避免全面開徵關稅的努力。他表示,無論這些國家怎麼做,都無法阻擋關稅,且隻字未提對汽車的豁免。
到了周六,川普果然宣布,將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只有加拿大石油例外,僅課徵10%的稅率。同時,他也宣布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額外10%關稅。
周一,白宮再度出現政策大轉彎。川普和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通過電話後,決定對墨西哥的關稅暫緩一個月生效。薛恩鮑姆承諾將動員國民兵協助阻止移民進入美國。
周一稍晚,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宣布,川普對加拿大的關稅計畫已延後。他和川普通過電話後在X平台說:「加拿大將實施13億美元的邊境計畫——強化邊防 ,配備新型直升機、技術和人員,並加強和美國夥伴的協調,投入更多資源以阻止芬太尼的流入。」特魯多說:「原提的關稅將至少暫緩30天,與此同時我們將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川普不惜以製造經濟動盪為代價
道瓊社指出,川普向來以無法預測著稱,但過去48小時的關稅政策仍令全球金融市場和企業高層震驚。他的所做所為無非是向企業領袖和外國官員表明,他不惜以製造重大經濟動盪為代價,甚至不惜選民可能面臨物價上漲,來展現他對不公平貿易行為、芬太尼走私以及非法入境等問題的立場,這些都是這一波關稅的主要動機。
周一,川普的幕僚試圖淡化貿易行動的躁進。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在CNBC上說:「這是一場毒品戰爭,而非貿易戰。」他也說,媒體和加拿大政府對關稅命令的解讀存在誤差。
儘管白宮顧問米勒(Stephen Miller)和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內的幕僚建議採取較節制的關稅措施,川普周六仍要硬幹,可見他發動保護主義措施更加明目張膽。
消息人士向道瓊社透露,米勒對於過度激怒墨西哥表示憂心,擔心這不利墨西哥在攔截移民的合作。財政部長貝森特則主張關稅應從較低的水準開始,再逐步提升。
周一,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川普在貝森特和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陪同下,仍重申他希望看到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他還表示,他更希望汽車是在底特律或南卡羅來納州製造,而不是在邊境以北的加拿大。
汽車業只是試圖爭取關稅豁免的眾多產業之一。美國能源業者和工會也積極推動將加拿大能源產品尤其是原油排除在關稅之外,並強調很多美國煉油廠依賴加拿大的原油供應。
儘管如此,能源業最終未能獲得完全豁免,但相比其他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能源產品的關稅水準較低。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曾積極遊說,爭取對原油實施關稅豁免,以保障煉油廠工人的工作,該組織批評道:「對像加拿大這樣的重要盟友發難,絕不是正確的方向。」
暫緩一個月是這樣談定的
薛恩鮑姆周一表示,在她和川普的通話中,川普提到他對美墨之間貿易逆差的長期隱憂。薛恩鮑姆說:「我告訴他,事實上這並不是逆差。」薛恩鮑姆表示,川普隨後同意成立一個雙邊工作小組,負責制定因應安全、移民和貿易問題的行動計畫。
在通話尾聲,川普問薛恩鮑姆希望關稅延後多久再實施。薛恩鮑姆回答:「那就永遠延後吧。」川普追問:「到底是多久?」
薛恩鮑姆說,她最終回應川普:「那就延後一個月吧。我相信在這一個月內,我們可以取得成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