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擊「中國加一」戰略 東南亞洗產地在劫難逃

川普對等關稅上路,亞洲成了海嘯第一排,遭課徵重稅。專家分析,川普想藉此打擊陸廠在東南亞洗產地的行徑,並打擊「中國加一」戰略,將衝擊全球供應鏈。
川普對等關稅鎖定東南亞一些成長最快的經濟體,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遭課徵的稅率名列前茅,分別為46%、36%、32%、24%。
分析師對關稅範圍感到意外,警告仰賴出口的東南亞國家將面臨重大逆風。普徠仕(T. Rowe Price)策略師庫希利說,美國占東南亞出口約15%,關稅提高20%~35%,將對成長構成巨大阻力,對較貿易導向的經濟體尤其如此。巴克萊分析師也說,短期內關稅可能會讓此區出口踩煞車。
亞洲多國遭課重稅,路透熱點透視(Breakingviews)專欄作家康河信(Hudson Lockett)分析,此舉意在粉碎越南等國採取的「中國加一」策略,即陸廠把成品輸往越南等國後,轉銷美國。如今越南關稅高達46%,直逼中國大陸疊加後的54%關稅稅率,仰賴東南亞轉出口的陸廠將受重創。
法盛(Natixis)資深經濟學家說,以往許多限制鎖定「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現在轉而聚焦「產自中國」(Made by China)。
川普的貿易政策想讓部分製造業回流,可能包括戰略產業如鋼鐵、鋁業、車業、製藥等,以及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等。
但瑞穗經濟學家說,美國要在低端製造業競爭不大合理,川普也許偏好從對中國曝險較少的盟國進口商品。
康河信認為,這種情境下,由於越南是中國貿易和投資的一大接收國,大概會是輸家。
若是如此,在越南業務龐大的三星電子和Nike等,也會頭痛不已。
相形之下,印度欲擴大製造業,也許可以趁勢而起。印度關稅稅率較低,為27%,且對中國投資設下高壁壘,有望支持該國成為供應美國的低成本基地。但貿易政策更穩定前,全球企業不大可能調整自家供應鏈。
另一方面,馬來亞銀行指出,高關稅可能會導致大陸商品湧入泰國、印尼等國,引發通縮震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