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愛關稅 只見其利不見其弊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將祭出基準關稅、對等關稅,衝擊股市並引發各國政府擔憂。關稅等貿易障礙數百年來都存在於全球經濟,近幾十年隨著全球化逐漸消除,川普卻認為關稅有助提振美國經濟。關稅如何運作?川普的關稅策略又是什麼?
英國廣播公司(BBC)與衛報報導,關稅即對其他國家進口商品課徵的稅金,通常依據進口商品價值按比率徵收,例如關稅稅率若為25%,進口100美元商品就須支付額外25美元關稅。
除了製成品會遭課徵關稅,產品零件和原物料也不例外,從而顯著提高製造成本。以汽車來說,引擎、變速箱等汽車零組件可能在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邊境穿越七到八次。美國銀行摩根大通估計,25%關稅將提高新車價格4000美元。
•關稅可當談判工具 但恐引報復
對企業和消費者而言,關稅將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可能驅使他們購買本土製替代品。對國家而言,關稅常和其他政策併用為協商手段。任一國家片面施加關稅,也可能引發他國的報復,甚至演變成全面貿易戰。
歷史上,關稅等稅金和貿易障礙曾催化戰爭或革命,例如波士頓茶葉事件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多數經濟學者認為,貿易自由化已協助全球逾十億人脫貧,並支持富裕國家民眾的生活水準;但另一方面,製造業可能外移,錯綜複雜、資源密集的全球供應鏈有時衍生出剝削問題,也催生環境和社會挑戰。
•川普批貿易夥伴 用不公平手段
川普曾說「關稅」是他最喜歡的詞,數十年來都主張美國應以關稅提振經濟,認為這將鼓勵美國消費者購買更多美製商品、提高稅收並為美國帶來大量投資。川普也希望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進口商品價值超過出口商品價值的差距),認為美國被外國「欺騙者」利用、掠奪。
美國是全球最大貨物進口國,也是貨物貿易逆差最大國家。川普向來主張,美國的逆差反映其貿易夥伴使用不公平手段,並視逆差為幾十年來美國工廠製造業務外移後,美國經濟疲弱的訊號。
•川普認為 關稅將扭轉貿易逆差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在專訪中說,對美國徵收高關稅及貿易量前15%的國家為「骯髒15國」。這些國家共約占美國貿易逆差的四分之三,最令華府不滿。美國最大貨物逆差來源為中國,去年達到2950億美元,其次為歐盟的2350億美元。
川普曾用關稅作為對外談判工具來促使貿易夥伴讓步,但川普也考慮讓關稅成為潛在稅收來源,挹注聯邦政府預算;這有望在川普推行的減稅提案中,扮演重要緩衝角色,抵銷減稅帶來的財務缺口。但衛報指,關稅無法同時成為談判工具及稅收來源,畢竟要穩固的提高稅收,關稅必須是永久性質,不能是與外國談判的籌碼。
•推高美國生活成本 損企業信心
關稅產生的額外成本通常由最終產品的消費者承擔,這意味著川普關稅計畫可能會推高美國人生活成本。最令人擔憂的是,關稅將干擾全球貿易齒輪並引發通貨膨脹。美國推出新一波關稅前,關稅威脅就已擾亂全球金融市場並減損企業及消費者信心,使家戶支出和企業投資趨冷。
此外,各國政府借貸成本也激增。對於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已債台高築的幾個國家,這進一步增加政府平衡收支的壓力,也帶來政治挑戰。
•關稅威脅 經濟衰退可能性大增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月警告,若美國及其所有貿易夥伴永久提高關稅稅率十個百分點,實施後第三年時全球經濟產出可能下降約0.3%;OECD也說,前述關稅實施前三年,全球通膨率每年可能平均上升0.4個百分點。
川普關稅措施可能衝擊到自家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說,川普月初宣布新關稅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提升到50%。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