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得住歐美壓力?陸企在摩洛哥大舉設廠 節點型國家面臨兩難

提到摩洛哥,不少人或許會想到「北非諜影」這部經典名片,但其實摩洛哥是非洲汽車製造重鎮,且日益成為中國大陸企業繞過關稅,將產品出口至歐洲的重要管道。不過紐時報導指出,在全球貿易戰的威脅下,像摩洛哥這樣的「節點型」國家,要維持這樣的地位變得愈來愈不容易。
據估計,過去兩年中國大陸能源、電動車(EV)和電池製造商,在摩洛哥投資100億美元於當地同樣產業。數十間大陸汽車製造相關業者,也相繼在摩洛哥設廠,包含去年夏天宣布在該國興建一座13億美元「超級工廠」(gigafactory)的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
這股投資熱潮反映出如摩洛哥這樣的國家重要性與日俱增。早在川普二度當選前,美國和歐洲已日趨擔憂本土EV業者該如何與陸廠的低價策略競爭。拜登政府去年對陸廠EV開徵100%關稅,歐盟也對其提高關稅至45%。
對摩洛哥、墨西哥、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尼、土耳其這類國家來說,這般貿易障礙帶來機會,讓企業能藉由從這些地區出口,規避進口關稅。而對中國製造商而言,摩洛哥是對歐盟的關鍵節點。
摩洛哥和歐盟簽有自貿協定,也是歐非門戶。該國20年來持續打造「汽車產業生態系」,也擁有完善的交通網路與豐富的磷酸鹽儲量,磷酸鹽是車用電池關鍵原料。該國也正迅速朝清潔能源轉型。
戰略諮詢平台Multipolarity Report創辦人卡特布指出,北京當局「希望利用摩洛哥的關鍵優勢」。英國智庫Chatham House助理研究員阿布都說,「對陸廠而言,摩洛哥對歐盟扮演的角色,和墨西哥之於美國一樣」。
但隨著美、中與中、歐的緊張關係升溫,摩洛哥要平衡與各方關係日漸困難。阿布都指出,摩洛哥「視中國為重要夥伴」,但「也意識到風險」,因為川普可能對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活動的國家施壓。他還說,摩洛哥不會為了迎合中國而「犧牲與歐盟和美國的關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