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分屍魔兒時玩伴現身 吐愛賭成性變殺人魔「我怕死了」

高鐵驚傳男乘客車廂倒地命危 台中到站電擊搶救緊急送醫

為財作案?高雄碎屍嫌狠殺3婦 家門擺招財蟾蜍、竟不避監錄鏡頭

院際協調 韓國瑜建請總統停止惡罷

賴清德總統(中)昨天邀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與副總統蕭美琴(左三)、行政院長卓榮泰(右三)、立法院長韓國瑜(左二)、考試院長周弘憲(左一)、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右二)、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右一)合影。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中)昨天邀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與副總統蕭美琴(左三)、行政院長卓榮泰(右三)、立法院長韓國瑜(左二)、考試院長周弘憲(左一)、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右二)、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右一)合影。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昨天在總統府大禮堂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啟動憲政史上首次院際協調。立法院長韓國瑜會後在立法院表示,他當面請賴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呼籲停止惡性大罷免;韓也承諾,本周會召集黨團協商總預算案。

2小時閉門會 賴致贈5個杯子

賴總統邀集五院會商國政,於昨天下午三時準時開場後,舉行近兩小時的閉門會談。開場時,賴總統、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與韓國瑜一起現身,賴致贈與會者象徵五院的五個杯子。

賴總統在開場時表示,國和萬事興,五院就像五根手指,各有其功能,五指併攏才有力量。歷經近兩小時的會談後,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轉述,會中達成五院建立密切溝通平台與合作機制,對外以國防和外交為重,對內以經濟民生為優先的三點共識。

賴總統說,民主國家政黨之間是競合而不是零和,無論任何立場,都要以人民為主、以民主為本、以台灣為根,努力達成和解促成合作。

賴總統臚列台灣面臨的內外挑戰,包含地緣政治、產業鏈和人工智慧等嶄新科技的發展,衝擊國際形勢,此外,台灣面對中國文攻武嚇和統戰滲透的威脅,在這些挑戰之下,台灣必須團結才有力量。

達成3共識 五院將設溝通平台

賴總統表示,「今天,我根據憲法賦予的權責召集五院在總統府會商國政,建立溝通平台,明確憲政分際,團結國家化解紛爭,共同找尋解決問題的道路。」

潘孟安會後轉述會中三點結論,包含五院將建立更密切的溝通平台與合作機制,五院彼此監督制衡,但要互相尊重,更要相互扶持;對外要以國防和外交為重中之重,五院必須合作,以整體國家安全為首要考量,讓國家穩定發展;最後,對內則以經濟民生為優先中的優先,朝野可以競爭,國民不能犧牲,五院必須合作照顧人民福利。

潘孟安表示,「期盼今天不只是朝野和諧的起點,更是五院合作的起跑點」;他否認這是針對韓國瑜的「五打一」,而是「五合一」。

在野:化解僵局 賴未展現誠意

民眾黨表示,樂見賴總統釋出善意,期盼以具體行動化解政治僵局、促進台灣團結;不過,院際調解的本質,在於解決機關間的權限爭議,面對當前朝野對立的局勢,賴總統始終不願意與在野黨對話,也未展現傾聽民意的誠意,五院會商是否僅淪為形式化的政治表演,值得社會各界關注與評判。

溝通 韓國瑜

延伸閱讀

韓國瑜盼政院不提總預算覆議 黃國昌:民眾黨態度不變

韓國瑜盼總預算政院不提覆議 賴總統:以韓智慧可取得三黨共識

韓國瑜當面籲停止大罷免 賴清德: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影/五院共商國政 韓國瑜:希望行政院不要對總預算提覆議

相關新聞

監院發新聞稿批立院:違反權力制衡及理性監督

賴清德總統今天邀集五院會商,監察院長陳菊因病住院,由副院長李鴻鈞代表。事後監院發布新聞稿表示,李鴻鈞與陪同出席的秘書長李...

民眾黨肯定賴總統釋出善意 喊話執政黨正視多數民意

有關賴清德總統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台灣民眾黨表示,樂見賴總統釋出善意促進台灣團結,然而,面對當前朝野對立的局勢,始終不...

總預算政院堅稱要覆議 卓榮泰私訊韓國瑜願赴朝野協商

賴清德總統昨邀五院會商國政,立法院長韓國瑜雖喊話行政院別提總預算覆議案,但行政院長卓榮泰態度堅定強調仍會提出。據了解,卓...

只願提覆議的行政院 任何院際調解溝通都是空話

賴總統行使院際調解權,說什麼五院合一,成立溝通平台等共識都是官樣文章的假話,唯一比較實質的內容,是各院對於總預算的態度。說白了,這就是場賴總統糾眾要立法院負責的「討債會」。明擺的鴻門宴,立法院長韓國瑜的對策是要總統以執政黨主席之尊叫停止惡罷,賴清德用佛語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打禪語,根本是明擺著裝傻,行政部門沒什麼「共商國事」的誠意。

賴清德邀五院院際協調 侯友宜呼籲:要求自己更重要

賴清德總統昨天啟動五院院際協調,會中立法院長韓國瑜請賴清德以黨主席身分停止大罷免。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主持治安會報時表示,...

批民進黨才是政爭原因 羅智強籲賴清德找在野黨領袖對話

賴清德總統昨日召集五院會商,會中提到總預算案與大罷免的「因果關係」。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今日表示,造因者為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