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再現百年古禮「鞭春牛勸勤儀式」 嘉市大天宮迎春禮祭典
![嘉義市大天宮舉行「祭芒神、鞭春牛勸勤儀式」,副市長林瑞彥遵行古禮,主行鞭春牛勸勤。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大天宮舉行「祭芒神、鞭春牛勸勤儀式」,副市長林瑞彥遵行古禮,主行鞭春牛勸勤。記者魯永明/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2/realtime/3148240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今天元宵節下午,嘉義市大天宮舉行「祭芒神、鞭春牛勸勤儀式」,副市長林瑞彥代表市長黃敏惠與大天宮董事長鄭明山及董監事、議員等,舉行隆重三獻祭典,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接著林瑞彥遵行古禮,主行鞭春牛勸勤。
來賓及信眾共同見證恢復中斷百年的「迎春禮祭典」,藉由鞭春牛搭配12句吉祥話語,勸戒民眾春節假期結束,每個人都必須收心回到各自工作崗位上,是流傳已久富含教育意義宗教活動。
大天宮為恢復迎春古禮,多年籌畫透過產官學研擬,恢復中斷百年「嘉邑祀典大天宮乙巳年迎春平安祭典」活動,過年先由市長黃敏惠代表「祭天祈福儀式」,為「春牛、芒神開光點睛」等儀式。
林瑞彥今天再代表市長到大天宮,參與「鞭春牛勸勤儀式」,儀式象徵農耕開始,農民相信透過鞭打春牛驅散懶惰,為新年開啟豐收契機,為市民祈福,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項傳統宗教儀式記載在「諸羅縣志」,成為嘉義代表性春耕信仰活動,日治時期中斷百年。今年再次恢復傳統祭典,讓後人見證珍貴的宗教民俗文化。
民政處說,大天宮為前清官廟嘉邑先農壇,創建於清雍正9年(西元1731年),為知縣馮盡善受清廷頒佈「農耤令」設立,每年先農壇由地方官員舉行「耕耤 (ㄐㄧˊ)禮」,勸告農民年節將至,必須開始勤奮耕作。
主要祭祀「先農、土地神與勾芒」,並以土塑春牛,進行鞭春牛,藉鞭打春牛喚起放年假消沉與慵懶精神,鞭春牛儀式後,農民相信泥春牛土能保佑農作物豐碩,會將春牛泥土撿回加入農田,形成「搶春牛」風潮,因每年辦鞭春牛勸勤,諸羅縣志記載,大天宮所在區域附近舊時稱「春牛埔」或「春圃」,日治時期祭典因政局更迭失傳,中斷百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