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新駁船演練衛星圖曝!紐時:登台選項更多 犯台威脅更真

紐約時報援引衛星圖像,曝光中國近期在廣州西南海域進行新型登陸駁船的演練,可見共軍將三艘特殊駁船的首尾相連,從外海深處搭建一條延伸至沿岸海灘、長達823公尺的「登陸橋」。軍事專家指出,這種設計可供裝甲車輛行駛上岸,為中國攻台的後勤瓶頸提供新選項,說明共軍登陸能力更進一步,是對台的新警訊,也讓習近平的侵略威脅更有可信度。
儘管中國的軍演持續升級,飛彈、軍艦與戰機的性能也不斷提升,許多專家仍對共軍能否以足夠速度和兵力成功跨越台灣海峽表示懷疑,尤其台灣海峽一年大多時間風浪強勁、洋流複雜,增加登陸作戰的風險。
然而,若新型駁船正式投入使用,可能增加共軍登陸台灣的時機與地點選項,讓習近平的入侵威脅更具可信度。
報導指出,共軍一直在廣州造船廠西南約220英里處的海域進行演練。
這些駁船以三艘為一組協同運作,最長607英尺(約185公尺)、最短361英尺(約110公尺),配備可伸縮的重型支柱,原理類似巨型高蹺。航行時支柱從甲板伸出,抵達定位後下降至海床,將船體抬升穩定。每艘駁船船首設有塔樓,可伸出橋樑連接其他駁船或岸邊,最終形成一條長達2700英尺(約823公尺)的「登陸橋」。
這些駁船可組成臨時碼頭,讓其他船隻在旁停靠並卸載人員與車輛,車輛隨即可沿棧橋直通岸上。
密契爾航太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航空航太與中國研究資深常駐研究員達姆(J. Michael Dahm)表示,這三艘登陸駁船顯示中國軍方正在迅速發展方法,突破攻台時可能遭遇的後勤障礙。
紐約時報分析衛星影像和海上交通數據發現,共軍調度多艘商用渡輪和貨船參與演練,這些商船靠近距離岸邊最遠的兩艘大型駁船,顯然是在演練如何就位並卸載車輛。
根據衛星影像及數據分析公司ingeniSPACE營運執行長傑森.王(Jason Wang),雖然沒有拍到實際卸載車輛的畫面,但參與演練的渡輪與貨輪,大多是原本設計或經改裝可承載重型武裝車輛的船隻。重型武裝車輛比如裝甲運兵車,甚至是戰車。
台灣西岸面對中國,適合登陸的沙灘與港口相對稀少,且多數已部署重兵防守。多位專家指出,這些駁船理論上可讓中國選擇其他地形雖不利登陸、但防禦較薄弱的地區登岸。
傑森表示:「這些駁船將為習近平提供新的登陸選項,可沿台灣海岸不同地點運送部隊與物資。」他估計,這些駁船一天內可卸載數百輛裝甲車輛。
傑森補充,中國目前仍缺乏足夠的正規傳統海軍軍艦,用於單獨對台灣發動突襲,但如果加上這類具軍民兩用功能的特殊渡輪與貨船,「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
他提到,在負責建造新駁船的廣州造船廠,另有三艘駁船也已接近完工,並已下水進行初步測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